忘忧社每天写1000字谈写作

日更十二天,我收获了什么?

2018-09-11  本文已影响14人  哀斯

不知不觉在简书已经写了一万多字,收获了15个喜欢,3个粉丝。

十几天连续写下来有些枯燥和烦闷,没有一同行进的伙伴,也没有什么进步和发展,更没达到自己一开始定下的目标。

因此今天停下来思考一下,自己做得不足的地方,也欢迎各位简友提出建议,共同成长,在写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图源网络

不足之处如下:

一、 未从读者的角度进行创作

想要文章有人看、能引起别人的共鸣,就需要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写大家关心的、爱看的话题,而不是一味自嗨。

前两天看韩综《认识的哥哥》,一个做音乐的女歌手说,她若是要签约艺人,给出的要求是:跳来跳去。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艺人可以做自己想做的、倾心的音乐,但也要做大众喜欢的、爱听的音乐。

这句话点醒了我,写自己喜欢的东西又有什么用,自己不是个大作家,也没有能警醒世人的观点,何不写大家爱看的、津津乐道的文章呢?

所以,今后的文章要贴近大家的生活、满足读者的读文时的感受,这是写作的根本。

二、文章的内容偏离中心

我常常写嗨。

一想起某件事例,情感被触发,就开始长篇大论地输出自我观念,不顾文章的中心,往另一个方向疾驰而去。

这时候需要的是及时止住这样的想法,停笔是最好的选择,等到自己冷静下来再提笔,或者干脆不写。

写文章不是日常的对话,语句应该更加严谨,上下文的结构应该更加紧密,逻辑思维要求准确无误,这样才不会给人“牛头不对马嘴”的感觉。

之前有几篇文,就出现了写着A观点,却跳脱到B、C观点的情况,应予改正。

三、文章的素材不足

语文老师总让我们写作多点名言警句,多给出例证,才能够有理有据地说明主题,因为我们的想法不具说服力,要借助有声望的名人加以佐证,要添加相关事例增添真实性。

一方面我在写文章时因为时间较少,没有集中地进行素材的搜集整合,这是在写的时候需要避免的;

另一方面是没有建立属于自己的素材库。许多大作家通常有记笔记的情况,更有甚者过目不忘,自然下笔如有神,事例名言随手捏来。

还有一些习作者,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素材库。因此,分门别类、随时随地提炼生活中的发生的、听到的、看到的素材十分重要。

21世纪,要擅用电子信息时代的优势,在移动端进行素材分类和整理,建立专属于自己的素材库,才能随时调用。

四、 观点不够深入

这个问题的根本在于输入的匮乏。

上大学后,因为自身专业的问题,很少会去完整地读一本书。匮乏的输入使我出现了没有东西可写的情况,同时导致我写的东西观点不够深入。

而最近越写越发现,自己的用词不够专业,用句不够精简,思想深度不足。在和很多优质文章的对比中,我发现我表达的只流于事件的表象,却没有深层次挖掘原因。

少了输入,当在写一些如深究人性的文章时,就会无话可说,就算有所感悟,也像是在市中心拥堵车辆一样,有种郁郁不得的沉闷感。

所以,要给自己定下详实的读书计划,并做好相应的笔记,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相信只要自己坚持下去,总有一天量变会迎来质变。

五、没有改稿的习惯

有时候当天晚上发了文章,第二天醒来恨不得全部删掉,因为重读的时候发现错漏百出。

这是一个相当矛盾的事情。因为我的写作时间安排在晚上十点过后,写完就要马上发出去,不然一天的写作两就达不到了。

而我总是相隔一段时间,总会在不经意时想起自己文章的问题,但又不得不每天写完就及时发表文章。

针对这个问题,我给自己定下中午写作、晚上修改的新计划,养成不断改稿直至满意的习惯,才能不愧对自己的每个文字、每个标点符号。

以上就是这么多天写作以来自己的反思和总结,希望自己能在写作这条路上坚持下去,直到写不动为止。也欢迎各位简友进行批评与指正,您的评论,将是我不断精进的一大动力!

THANKS.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