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不反对应试教育
学校教育是适应大多数孩子的通识教育
1上学是快乐的
家里的小伙子开学了,慌慌张张的在报道前的最后一刻赶完所有的作业后,开心的背上书包、推着自行车往门外冲去。
我责怪他再多时间也要等到最后一刻才能收拾完毕,他却不无得意的告诉我,这就是做为学生的特技。
在骑上自行车冲进小路上的时候,他的脸上是少年独有的快乐与兴奋,开心着开学、开心着见到同学、开心着在学校的那些趣事。
对他来说,上学是件快乐的事。
实际上这个假期我们过得并不轻松,儿子今年新升初三,面临着巨大的中考压力,而初一初二学习的漫不经心,让他在中考这个竟争的舞台上毫无优势。
所以这个假期两个月的时间,我们几乎都泡在补课班和题海里了。
然而时间是有限的,要补的又太多,以至于补了这门落下那门,以至于在辛苦了两个月后,看到结课考试卷上让人糟心的成绩时,我仍然控制不住的对他大吼大叫。
他很委屈、也很无助;我很心疼,也迅速反省。他调整节奏重新开始,我调整心态,告诉自己不能贪多求全,要看到进步。
跌跌撞撞到了快开学的时间,学校是他的主场,他便不再需要我的跟进与罗嗦:把自己未完成的项目一条一条写在白板上、在班级群里和同学商量哪些作业可以逃掉、相互展示再相互借鉴自己已经完成的作业、然后又恍然大悟原来某项的方式错了,又慌慌张张的重新来过......
整个过程都与我无关,作业量也并不小,但他却忙得不亦乐乎,心情极好。
报道前一天晚上我向他通报学校老师的通知、他和我讲这通知里的故事和同学谁谁谁会如何反应;
报道当天更是情绪高涨,慌张的装订作业时,还不忘和同学约好了见面的时间。
是的,作业很多,压力很大;
是的,竟争很残酷,压力很大;
是的,现实离目标太远,压力很大;
是的,家长焦虑、老师严厉,压力很大;
但是,这所有的压力,都不妨碍他喜欢学校、喜欢上学、喜欢和同学一起讨论课题、喜欢和同学一起开老师的玩笑、喜欢上课偶尔的开小差还有睡小觉......等等等等,在学校,自有在学校的快乐,那是独属于他们自己世界的快乐;而与老师与同学相处的这个环境,除了学校,父母复制不了;
所以,学校有学校的压力,他们在一年一年增加的课业里,慢慢适应;学校有学校的快乐,他们在高压的学习里,自己创造着各种小乐趣;整体而言,学习还是快乐的。
2学校教育是适应大多数孩子的通识教育
现在有很多观点说学校教育不好、学校只会教孩子应试、学校教育是流水线压抑了孩子的天性。
所以有很多家长要把孩子接回家自己教育:或者全职在家自己教、或者上私塾、或者上国学班等等。
我们且不谈家长这样做是否过于偏激,我们只分析,对孩子来说,哪种资源更优:
第一:教师资源
教师是持证上岗:学校的老师是按教师标准选拔出来的,他们中间80%以上具有专业能力与职业态度;他们用十几年的时间进行知识的摄入,然后在学生身上输出;
家长与私塾老师非持证上岗,仅凭经验(家长连经验也没有),拿孩子当试验品。
第二:设备资源
学校有完备的教学设施与配备,包括电教设备、实验用品、藏书丰富的图书室等,能满足孩子学习所需;
家庭与私塾或许能小部分具备,但并不完备;
第三:专业资源
学校有专业的老师分科教学,分科老师除了研究课本、还研究学生学这一科的特点,在教学上能做到有的放矢;
家长可以比老师更了解自己的孩子,但不能做到门门精通;做到门门精通了,也不一定能做到会讲课;如果做到门门精通又会授课了,又另当别论;
第四:课本资源
学校的课本,是由教育部这样一个宠大的国家部门,请专家和各学校的精英教师研究而编写而成,不仅系统专业,选材符合各年龄段孩子的学习特点,而且根据时代的发展与变迁,一直进行优化改革,是适合各年龄段普通孩子学习的教材(若你家孩子是天材自然另当别论)
这个资源家长可以共享,直接买教科书就可以了;而私塾先生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编教材,而这先生可能根本也不懂教育心理学与儿童心里学,教材质量堪忧;
对于社会上的私塾或国学班,只能这样说:古老的东西有精华也有糟粕,更重要是有些读本几千年没有进行系统更新,人的视野与见识成正比,再好的东西也会有时代局限。
第五:人际交往环境
孩子在学校,学会与人交往、学会与人合作、付出与争取、学会交换与共享,这些往往是比技能和知识更重要的能力;(自闭症的孩子不属此列,他们需要特殊的环境进行修复与成长)
孩子在家里,和老人、和父母、和邻居相处,少了与同龄孩子的合作碰撞,对其交往能力是一大伤害;
而私塾国学班等,学生数量有限,校园环境有限,能提供的人际交往环境远不如学校;
第六:证书资源
在学校毕业能给孩子发个证书,而这证书是社会通用的,无论我们再教育或就业,这张证书都是通行证;
而在家里没办法给孩子发证书,那么孩子除了自主创业之外,比其它孩子少了就职的工作机会;
私塾与国学班当然也是,企业说要专科或本科毕业生,你递上一个国学毕业证,想来应该是没用的。
还有人拿乔布斯、马云、比尔盖茨来举例;也有人拿身边的大学生为初中生打工来举例,以力证学校教育是无用的。
且不说社会的发展对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一点,我们只说乔布斯、马云和盖茨,他们本身所具有的天份,你的孩子有吗?
学校做的是普通孩子的通识教育,而不是天才教育,所以如果你认为你的孩子是天才,那么就不要送去普通学校,因为学校的环境不适合天才;
所以学校是适合大部分普通孩子受教育的地方。
如果你的孩子不是天才,请不要剥夺他作为一个普通人享受普通教育的权利与快乐。
3应试必要,同时期待教育的分层与针对
越来越多的声音反对应试教育,但不知道这些反对的声音,有否想过应试的目的是什么?
九年义务教育是普通孩子的系统化通识教育,所以在九年义务教育段,考核是以检核为目的的:即孩子学到什么知识,用考试的方式进行验收。
如果取消考试,确实每个孩子都很快乐了,没考试没压力,但是没考试就会放松、没压力就没动力,学校和你都将无法确认:九年的时间,教给孩子的知识,他们真正学到了没有。
最近很火的亚洲首富王健林的一个采访,他说:首先要给自己一个小目标,比如说,先赚他个一个亿。
这个回答说明什么?
第一:无论做什么都要先有目标。
于孩子来说,学到知识就是目标,那学到知识的检核方式是什么?就是考试、就是分数。
所以考试没错,错的是家长对待分数的态度;
第二:目标是具体的、数字化的:
那么学习如何具体化、数字化?这不就是考试吗!
所以考试没错,错的是家长对待分数的态度。
我们对待孩子学习需要有目标、老师教孩子也要有目标,这目标就是通过考试的形式,得到一个分数的结果。
我们再通过分数的结果去找到孩子学习里拥有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学习方法的调整,这才是分数的意义。
考试本身并没有错。
做为家长我从来不反对考试,我希望教育系统能有改善的是在考核的方式与孩子教育的内容、方向上,能有更多的探索。
到了初中,九年义务教育告一段落,之后的初考、高考,都是选拔性考试:即从所有的初中生、高中生中,选择适合继续教育的学生,进行高中和大学的教育。
除非国家的教育资源已经能够满足所有孩子接受高中以上的义务教育,否则这样的选拔性考试非有不可--否则,你的孩子要通过什么通道拿到高阶段学习的资格?
所以我们要反对的不应该是应试教育,而应该去思索教育的多样性、社会适应性、应试教育的多维性。
比如说,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要在高阶段学习中教孩子什么样的知识?用什么样的标准去考核?
比如说,孩子的特点是什么?她适合什么样的学习?如果孩子确实不适合应试教育,那么他还能拥有什么样的学习机会?
应试原本没有问题,而是我们应该调整自己对应试的态度。
我记得作家池莉的《立》里有一句对女儿面对应试的一句话:打不过就跑。
我喜欢她这种态度,在面对应试的时候我们先迎面而上;在我们发现自己确实不适合这样的教育体系的时候,我们就换一条路再走。
有人通过应试教育成材、也有人通过自学成材、还有人通过留学成材。
条条大路通罗马,此路不通时,一定还有另一条适合孩子走的路,只要父母对孩子有合适的期待、只要父母能看到除应试之外的适合孩子的路,那么面对应试我们就不会再谈虎色变了。
无论哪一条路都不容易走:
应试难,难在千军万马挤独木桥;
自学难,难在没有人陪伴没有人指导的寂寞与坚持;
留学难,难在孩子小小时候便要离开父母的独自面对陌生的环境、难在要去应对国外的应试体系。
这世上没有一条路是不难,只是在这许多难走的路中,会有一条让孩子不惧难、在难中找到乐;找对了,学习就是孩子的天堂;找错了,学习就是孩子的地狱。
原我们所有的父母都放下对应试的偏见、放下对分数的偏执、放下对孩子不恰当的期待,与孩子一起在分数与应试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那条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