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会点赞汇总理事会·成员推文内审通道锦瑟九十九理事会推文收录

落花时节又逢君

2023-01-12  本文已影响0人  拾荒旅者

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19期重逢专题活动,文责自负

从古到今,人的一生好像都在重复着这样一种节奏:相聚,分离,重逢,再分离……如此循环,至死方休。

要说历史上的文人谁一生经历最多这样的场景,可能要算诗圣杜甫了。他所经历的颠沛流离和居无定所,实在称得上是饱尝辛酸和悲苦交加的。

也许正如“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那句话所说,一个人的身后名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其伟大和不朽之处往往与他一生经历的曲折困苦不无关系。

杜甫一生虽然在仕途上无所作为,又遭遇乱世,但在他的作品中却可以看出,尽管他自己都在人生困境中挣扎,仍然能够胸怀天下,坚持自己博爱兼济天下的价值观,时刻不忘记替黎民百姓发声,这需要极其坚强的毅力和伟大的人格力量作为支撑的。

杜甫一生流传于世的诗歌大概有1400多首,但90%以上都是他40岁之后创作的。终其一生,可以算得上是中国传统文化读书人的人格典范。

他在《无家别》中写被迫入伍的士兵与家人分离的痛,他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写饥荒之年长安街头的饿殍遍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己住的茅屋漏雨,他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从自己的遭遇想到天下流离失所的百姓。

他的诗文,总是由己及人,将当时的社会百姓的生存状态揭露无遗,凡天下苍生事,国家兴亡事,莫不心系之,情切之,一诗一文总关情,这也是他被后世的人们尊为诗圣的原因。

杜甫出生于唐朝开元盛世时期(公元712年)的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名门望族,家世显赫,自幼聪颖好学,七岁能作诗,九岁能书。他的祖父杜审言曾担任唐朝的修文馆直学士,他的父亲杜闲曾担任任兖州司马。年轻时代的杜甫,家境颇优,也曾是鲜衣怒马,“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

父亲杜闲去世后,已经29岁的杜甫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可是却因朝廷的腐败和杜甫自身性格不愿低头巴结权贵的原因,屡试不中。

如此困居长安14年后,杜甫终于做上了一个名叫“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八品小官。但这一年,他的小儿子却饿死在了奉先(今陕西省蒲城县)。

他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中写道: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

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

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

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岂知秋禾登,贫窭有仓卒。 

诗的意思是:老婆和孩子住在奉先,无依无靠,风雪把一家人隔在两个地方。他们过着受冻挨饿的生活,我怎能忍心不管?这一次去探望,就为了同甘共苦。谁知我一进门便听见哭声酸楚,原来我那小儿子,已活活饿死!我怎能压抑住满腔悲痛,邻居们也泪流不止!我真惭愧啊,做父亲的人,竟然没本事养活自己的孩子!本想今年秋天的收成还算不错,但是没想到穷苦人家,却仍然吃不饱饭!

杜甫更是万万没想到,自己与爱子的重逢之日竟是永别之时,不由痛彻心扉。正当杜甫还在为幼子的不幸离世而悲痛欲绝时,这一年,安史之乱爆发,犹如一场瘟疫,席卷了李唐江山。

而这时已经40多岁的杜甫,在当时动荡的时局下,开始他人生中开始做官的历程,但是他这官做得很不安稳,一路做了辞,辞了做,不停地换地方,开始了他一生中最为颠沛流离的人生阶段。

安史之乱,潼关失守,玄宗逃至四川,太子自立为帝称肃宗。杜甫北上不幸被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待郭子仪大军来到,他又冒险逃出长安。投奔肃宗,被肃宗授为左拾遗。后又因触怒肃宗被贬,他心灰意冷之下,进入漂泊生涯。

他带着家人,抵达成都。在时任成都尹的好友严武帮助下,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筑茅屋而居,即为著名的成都杜甫草堂,生活开始安定。后杜甫送严武入朝至绵州,因逢叛乱,被迫流落梓州(今四川三台)、阆州(今四川阆中)一带。

此后,朝廷数次召他为官,均被杜甫拒绝。严武病逝后,失去依靠的杜甫,离开成都乘舟南下,一路漂泊,贫病交加,穷困潦倒。770年冬,杜甫病死在湘江上的小舟中,时年59岁。

杜甫的一生漂泊,居无定所,于他的人生经历而言,他与亲人和朋友一直都在不断地分离,重逢,再分离……他40岁以后的人生,几无安定之时。分离之痛常在,重逢之喜却很难得。

当初杜甫困居长安时,曾与鄜州家里失去联系。后来他听说,鄜州一带叛军杀人如麻,这就更加让他提心吊胆,十分担心家人的安全。那段时间,他的情绪陷入深深地煎熬。公元757年,46岁的杜甫得到一个回乡探亲的机会,一路死里逃生。到了家门口,与妻子儿女重逢,悲喜交加,一家人痛哭流涕。村里人看到他们一家如此,也都纷纷感叹垂泪。

在这样兵荒马乱的年代,杜甫历尽艰险,回到家中见到妻儿,彼此心中万千感慨,这样的重逢虽恍若隔世,但那些离别担忧亲人安危的日子,总算结束了。感慨之下,他写下《羌村三首·其一》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村里的几个老人,都提着酒壶和食盒,来看望杜甫。他们听了杜甫讲述这一年的艰难经历和外面的局势,都是感慨不已,不停地劝酒,喝完一壶,又喝一壶。杜甫写下《羌村三首》其三: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当时的战乱时局下,除了劫后重逢的杜甫一家如此,大家又何尝不是各有各的无奈和忧愁呢?有的想到生计难求,接下来难免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有的想到儿子在外当兵,生死未卜,无限牵挂。有的想到山河破碎,国将不国。彼此各怀心事,不免触景伤情。

公元759年,“安史之乱”的第三年,47岁的杜甫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途经奉节,偶然与少年时代的好友卫八重逢。悲喜交加之下,写下《赠卫八处士》这首诗:

人生不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场。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他在诗中说到:人生何其无奈,造化何其弄人,我们这些好朋友就像参、商二星一样,不得相见。但是没办法,现在这样的时局下,这却也是人生常态。今日相逢,不胜感慨,曾经的翩翩少年,如今却已是两鬓斑白。故友重逢,见上一面真是不容易,连干十杯酒也不嫌多,明天我们又要分别,世事茫茫,后会难期,或许后会无期!

这首诗,道尽聚少离多的人生,道尽弥足珍贵的友情。好友重逢相谈一夜便又匆匆分别,各奔东西,生离死别亦未可知,真是无尽遗憾,更是道出乱世之中的无奈和悲凉。

公元770年,安史之乱已过去7年,被这场叛乱改变了人生轨迹的人太多了,动乱之后的大唐也早已失去了昔日的繁华和颜色。这一年,58岁的杜甫在江南巧遇了正在卖唱的旧友李龟年。

这是一次相隔四十多年的重逢,两个人四目相对许久无言,想当年,一个是凭一篇《三大礼赋》获得唐玄宗赏识的青年才俊,一个曾是皇帝面前的宫廷红人乐师,也许永远没人知道,他们这次的重逢都说了些什么,他们的情绪在那一刻陷入了何等复杂的地步。

或许想起当年,两个年轻人,躬逢开元盛世,意气风发的他们曾频繁出入岐王宅、崔九堂这些名流聚集的地方,因才华彼此相互欣赏。但现在物是人非,曾经那些无限繁华的颜色如今却一去不复返了。今天的他们,一个穷困潦倒江湖漂泊,一个衣衫褴褛沿街卖唱,这是何等巨大的人生落差,不由感慨万千……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分手后,杜甫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江南逢李龟年》。他感叹在这最美的江南时节中,在飘流颠沛中自己和李龟年的如此一场重逢,让人不由恍惚,尽管无限怀念曾经的盛唐风采,但回忆再美好,终究是回不去那个大唐盛世了。

人世间,最美好的莫过于相遇,最难得的莫过于重逢。在那个车马慢的古时候,再碰上那个“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特殊战乱时代,每一次离别对于人们来说都是万分伤感的,每一次的重逢都是值得万分庆幸的,因为谁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会先来到。

那时候,很多人在分别的时候都会说一句:青山不老,绿水常在,后会有期!但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明白,比起来日方长,更多的是世事无常。漫漫人生,山高水长,路途艰险,期待中的下一次重逢极可能遥遥无期。

所以,每一次的重逢都让人念念不忘,都显得如此珍贵和不平常。而当这样的重逢恰巧碰上一生漂泊的诗圣杜甫,也便成就了那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不朽诗歌,让后人口口相传,光照了千年文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