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023 读书有道亦有术 温儒敏《温儒敏谈读
在我的意识里,读书如同吃饭,是很个人化私密化的一件事,所以对某期刊评一些“某某十大读书人物”,很不以为然,就像我们不能评一个“某某吃饭十大人物”一样。自己读书也是凭着兴趣,即使是专业理论书籍,只要自己不喜欢,也就搁置一边了。最近两年,也零零碎碎看一些关于“如何读书”的文章,自己的观念稍有改变,觉得读书不仅需要兴趣,还需要科学地主动地计划和安排,否则,读了很多的书,自己依然是个散兵游勇。如同吃饭,你吃了一辈子麦当劳肯德基,恐怕不仅无益,还害处多多。所以,适当地看一些大家对读书的看法,或者推荐的一些书籍,或许可以更加科学有效地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
温儒敏先生是文化界教育界的高人,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高人指路”,那么温先生对于读书有什么高见呢?
读书有道。温先生认为,读书可以养性。“养性”即“修心”,让自己的内心宽阔不狭隘,温润不麻木,深沉不浅薄,从容不焦虑。要硬造一个“自己的园地”,养成读书和思考的习惯。尤其在这个信息化时代,视频、网络,还有微博、微信、头条等等各种各样碎片化的信息渠道铺天盖地地向人们扑过来,如果我们只是被动地接受,很容易就陷入到信息的汪洋大海中,失去了自己的独立和坚守。而读书,是一种主动地积极地建构自己精神世界的方式,可以科学系统地有目的有计划地建构自己的精神王国。
其实,书籍也浩如烟海,如何去读呢?
历史上,很多名人有自己的读书方法。如苏轼的“八面受敌”读书法。苏轼认为,人们在读书时,往往会感到处处都是有用的知识,就像“八面受敌”一样,不知从何下手,落得读中欢欣读后却无所得的现象。每次读书,只在单一主题下求知,比较容易深入,就像打仗那样,把敌人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这种读书法,当代作家马伯庸非常推崇也积极实践。
读书有术。针对语文教师,温先生也提出了自己的“术”。
温先生建议每个教师都有一份自己的书单,让读书有系统,具有可行性,可以包括三部分,这是可以套在一起又彼此交错的三个圆圈。
最外围的那个“圈”,是通识的部分,主要是中外文化经典。目的是接触中外文化经典,感受人类智慧的结晶。
第二个“圈”,是与自己从事专业或者职业相关的部分。目的是打基础,拓展专业视角,触类旁通,活跃思维。
第三个“圈”,是核心部分,围绕自己的专业,或者自己特别感兴趣希望有所研究的专业。
其他的可以读一些消遣性的、娱乐性的书,但不应当是主体。
而且,温先生对阅读的方法,如“精读”“略读”等方法也做了大致介绍。
先生谆谆告诫,其心之诚,让人感动。反躬自身,读书基本上处于放羊状态,所以,以后我自己一定要好好想一想,认真制定一个科学的读书计划,期望能通过这种积极地读书方式,建构一个春暖花开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