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素级拷贝竞品是否值得
今天主要来谈谈几款失败的像素级模仿的产品,通过这几个做到和竞品像素级模仿,投入了更大的营销成本却最终失败的产品,来分析一下哪些产品不适合做像素级模仿。
首先,社交产品不适合做像素级模仿。早期例子就是米聊、易信和微信的竞争。米聊和微信几乎同时发力,而易信则在后期像素级模仿微信,甚至和电信合作推出了客户端用户能够向手机用户免费发短信的功能,但笑到最后的却是微信。易信和米聊失败的原因是在和微信竞争的过程中,选择错了竞品,因为社交产品不适合用来做像素级,即使相比竞品在很多方面拥有优点,但是社交类的产品最根本的财富还是它的用户的关系网络。这些沉淀下来的用户的关系链,是这个产品最为重要的部分。微信最开始的时候正是依托于腾讯原有的QQ的用户强大的关系链,同时,微信和米聊虽然都额外依托通讯录用户,前者又增加了摇一摇,漂流瓶等功能,极大的丰富自己的用户数量,让自己产品的用户网络更加复杂我。当一个社交产品的用户网络足够复杂,他的用户黏性就会极大地提高,迁移成本也远超过用户关系网简单的产品。这也是微信可以很快超过米聊的原因。而易信的推出颇有点生不逢时,一方面微信已经做得足够大,用户关系网足够复杂,另一方面易信推出的时候,3G和4G网络已经开始迅速发展,智能手机爆发,手机客户端流量聊天的操作成本大大降低,通讯资费也在大幅下降,能够免费发短信这个功能对很多人来说已经显得无足轻重,如果能够早两年推出,可能会有很大的竞争优势,不过易信也是借着智能手机的东风推出的,回到非智能机时代可能也就是另一个飞信了。在一个社交产品用户数量巨大,用户网络复杂的情况下,你即使投入巨大的金钱像素级模仿对方并鼓励用户迁移,也很难做到成功,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支付宝推出了社交功能,但是仍然无法使用户实际迁移到支付宝上面进行社交的原因,支付宝虽然依靠红包也导入了大量用户,但是用户之间关系网络并没有形成一个相对复杂的关系,用户之间的关系相对较单一,支付宝最终也是放弃了社交的方向。
那么拥有了强大的用户关系网的腾讯,为什么在做其他的一些产品的时候,也最终失败了呢?就比如腾讯微博和新浪微博在竞争了一段时间后,终于走到了停服的状态,最近投入大量的金钱的微视上却在和抖音的竞争中仍然处于下风,为什么它拥有这么大的关系网络还是没法做好这些事情呢?这是因为微博和抖音都有一个共同的的特点,他们都是基于内容的产品。和社交产品的最大的财富是大量用户不同的是,基于内容的产品的财富是他产品中已有的内容和能够生产这些内容的用户。基于内容的产品相比于社交产品而言,它的用户关系网络可能没有那么复杂,更多的倾向于一种单对多的关系,相当于我们之前用到的广播,而基于社交的产品,就像我们之前用到的电话。用户使用这两类产品他们的根本需求不同,基于社交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交流需求。而其余内容的更多的是人们来获取讯息,获取资讯的需求。你虽然拥有强大的关系网络,但是这个关系网络获取的讯息、内容在数量和质量上是无法和内容产品相比的。微博里拥有百万粉丝的博主,抖音上的拥趸众多的视频博主,他们就可以利用类似于之前广播的形式,产生大量的内容,通过这些内容来吸引更多的用户。来腾讯在做着两个像素级模仿的产品的时候,因为起步较晚没有没有获得这些具有高质量生产内容能力的博主用户,导致他的产品里面内容处于劣势,无法做到产品的成功。而像腾讯做游戏,游戏具有很强的社交属性,腾讯在很多游戏的“借鉴模仿”就能够成功,迅速反超其他相同的产品,
其实这也就给了我们一个启发,如果你想要做的产品,具有很强的社交属性,那么你一定要考虑一下腾讯是否要介入这个市场,但如果你做的这个产品有很强的内容属性,那么你最好尽早让自己的产品进入市场获取大量的优质的生产用户,这样即使腾讯做出类似产品,那么你最起码还是可以和他能够僵持一段时间的,当然前提是你不要被收购。
最后说一句,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不管哪种产品,都需要很好的营销能力,如果不是抖音铺天盖地的广告和营销,可能现在会和微视打得更加焦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