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莎白二世及其时代》——双向成就的时代洪流的标志
“女王的角色在陈旧的仪式和情感的自然流露之间有时似乎是相互矛盾的”,这算是本书作者以一个记者生涯基本与女王的统治期平行的资深媒体人的身份,对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能给出的最中肯的评价。毕竟,作为目前在世界上影响力尚且处在一流水平的王室的掌门人,这位“待机时长超长的女王”,已经身体力行地将这种最龙傲天般霸道总裁也无法长期坚持的生活,过上了几十年,几乎成为一两个世纪以来,所有时代洪流的见证者和幸存者,并在其中取舍自如,达到了“双向成就”的高度:如果,不算上她本人身边各类血亲被媒体爆出的奇葩之举的话。
然而,这除了彰显出英国女王非凡的自律能力外,还代表了什么呢?类似的教育程度和成长经历,相似的引路人和特权待遇,人人必备的、遗传自祖宗高贵血统和巨额财富(以及附带的高颜值和不必被基本生存要求修剪的天生脾性),本质相同的来自名利场的诱惑和对自身欲望的取舍……这些无疑是英国王室及各路亲属成员们在社会生活思潮和生活水平愈加开放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虽然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又能够引起人们内心隐秘思考的最好“标本”——
那么,他们毫无疑问地“生在罗马”的事实,会让他们在无形而有力的时间流逝、社会变革中,走上怎样的人生道路?他们走过的人生道路,真的值得同时代的大多数人们去学习、致敬吗?他们的生活真的幸福吗?至少,他们展现出来的“幸福生活”对普通人来说,有多大意义?我们努力学习、拼搏奋斗是为了成为他们那样的人吗?或者,现在即便有机会让“高等平民”加入了英国王室,双方又会是哪一方的改变多些?这些问题,似乎构成了人们想要去窥探真正的王室成员们生活的主要原因,也一点一点地构成了以现任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为首的英国王室几代成员,通过自己的人生经历,展现出的王室对其成员从家庭生活、入学学习、婚姻状况、男女关系(婚外的)、为人处世、个人形象打造等多方面的影响和控制力(包括对自己、对家庭、对媒体、女王对家人们)。
而本书中让人需要反复阅读、体会言外之意之处的,无疑是满本书里处处对英国王室成员们私生活混乱之处的欲盖弥彰,以及媒体与其相辅相成、相爱相杀的历史中,确实处处透着“走钢丝”般的技巧,双方都微妙地保持着“自己的底线和立场”,又心知肚明必须打破这些“底线和立场”才能带来对某个英国王室成员的曝光度和流量,打造出媒体“爆款”,于是处处上演“极限拉扯”——毕竟,英国王室名声一蹶不振了,媒体也就没得可报道了,大家都没得玩了,所以,王室和媒体之间的相处关系,就变成了“说你好的是我,说你不好的也是我,但是我不能不说你啊,因为说你还是为了大家好,收工。”
得益于作者的工作内容和职业敏感度,本书中的确透露了一些独到的秘辛:前半部分中的秘辛偏重政治层面,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到撒切尔夫人执政阶段;后半部分偏重于英国王室多个成员的生活层面,从中可窥见传统媒体的式微,以及信息的传播载体从文字到图片,再到时效性和碎片性都更强的社交媒体为代表的世相变迁(王室成员们甚至自己把照片等内容发在群里,供记者们使用)。
所以,新闻可以层出不穷,只是渐渐无人关注(因为,即使再努力地消除距离,最多是发布一般性花边新闻的摄影记者省了事,毕竟,什么“王室成员如何在保持住道德标准的前提下得体地工作生活,否则是不是还有存在的必要”,“女王连自己的家人都管不住,还有没有能力和影响力带着英国继续走下去”这样话题,也只有英国的纳税人最关心)。开始对其他王室成员生活愈加沉默的女王,可能也觉得时代变了,其他成员既然有放松欲望束缚的物质基础,也无法在愈加无孔不入的媒体关注下做到不为人知的话,自己的自律和沉默,就算是最好的回应了吧。
而且书中处处提到审查(所以很难想象本书中会没有因为被审查被迫删减的内容,毕竟,这是关于英国王室的书籍啊),行文中,也不自觉地使用着“高等报刊级词汇”和句法,因此,除非是确实对英国女王、极其家庭状况已经有了一些基本了解的人,对其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又比较有兴趣的读者,甚至对丘吉尔、艾得礼等前首相略有了解的人,看这种翻译过来后、句子里仍处处英伦气息十分浓厚的内容是需要有一点心理准备的(《是的,大臣》和《是的,首相》中汉弗莱爵士的长难句警告!),如果有条件,建议英语较好的读者,可以买一本英文版的对照着看,英语一定会有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