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里医生》读后感

2022-01-06  本文已影响0人  zanderdi

今天朋友推荐的《蛤蟆先生去看心里医生》这本畅销书,花了三个多小时一口气读完了。

是一本很不错的书籍,也是一本积极心理学书籍,讲述的是一个抑郁的蛤蟆通过心理指导走出阴霾,找回自己。

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中,苍鹭医生一直引导蛤蟆先生自我认知,让蛤蟆先生从儿童自我状态变成成人自我状态的改变。

人生的目标和游戏的四象限:

我好,你也好;

自己过得好,也希望别人过的好。这个是要靠自己的行动力和共情能力,自己积极向上的心态,为自己的目标坚持不懈的努力,尽可能的帮助身边的朋友,懂得感恩,懂得照顾对方的情绪。

我好,你不好;

这个就是书中提到的父母自我状态,一般这样的人是通过打压贬低,控制对方让自己获得优越感,自我为中心,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只要自己高兴,从来不会考虑别人怎么样,就像是学校那些霸凌的施暴者,只让自己一时爽,不考虑对方的感受。

我不好,你好;

这个就是蛤蟆先生所处在的儿童自我状态,一味的顺从别人,一味的为对方考虑, 从来不会为自己着想。别人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一味的讨好对方,这个有点像是过度溺爱,即便对方成为白眼狼也是你亲手养成的。不会正确的教育只能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不快乐,抑郁。

我不好,你也不好

这样的人大家应该知道,就是嫉妒心特别强的那些人,看不到别人好,你好了,对方的心里就不高兴,想办法让你也过得不好。这个应该是我们常常看到的,分手的恋人彼此祝福对方过得好,是真的希望过得好吗,看到你过的幸福,自己的心里很不是滋味。过得不好吧,对方的心里也不好受,其实真的的祝福就是你过得好,但是你过得不能比我好,貌似就是这种心态吧。

这个四象限让我想起了我看过的《幸福的方法》里面的四象限:

现在幸福,未来不幸;

现在不幸,未来幸福;

现在幸福,未来幸福;

现在不幸,未来不幸;

和这个有些类似。我用思维导图简单的描述了两个四象限的对比:

也许我们的生活就是要看自己能否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就像是有句话说的好:世界从来不缺乏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人如此生活亦如此。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