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守卫者

2018-08-01  本文已影响0人  自得之

偶然间看了高晓松这胖厮一集晓说,就不可救药地一路追到现在。里面有一集铁马冰河山海关,触动了我当年时在白发魔女传里看到的一段后来才明白一些纠结缠绕的那段历史,以及在这遥远记忆里模模糊糊记得那位沉默的守卫者。
史官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这是范文澜先生的看法,某教授云,不能有知识没文化,更不能有技术没文化,所以了解历史就是在了解文化。正史的确可能不是真相,但漏洞总会少些,所以全方位了解接近某段史实真相的手段就是多看多听各种演绎,比如明史,比如清史稿,比如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比如纪连海老师讲那段袁督师的痛哭失声,再比如金庸在看似戏说的小说 碧血剑后面悄悄而又坚决附上的袁崇焕评传。只是当年,有谁知道这部小说的主角不是那个后来远遁海外的七省武林盟主袁承志,而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过的虚构的他的真实的父亲。这年秋天,我跟着矮大紧来到了兴城古城,这个以前也叫做宁远的地方,来到了他的蓟辽督师府。

image

阎崇年先生题的字,虽然他的历史观争议不小,但臧否人物是要考虑他的彼时情势的,否则他的一切可能毫无意义,不能以眼前民族大融合的说辞抹煞了当初守卫我们祖先的英雄们的铁和血。宁远以区区孤城,悬山海关外二百里,主帅没有选择险逾山岳的山海关,而来到这里拱卫天下汉人的安全,拥有这样的胆略胸襟会是怎样的人。神思凝虑之间,登上这座城,箭垛蛛网密布,周边枝桠缠绕,城宽四米,仅容两骑。这样单薄的城池是怎样创造抵挡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两代女真大军的奇迹的?

image

漫步城中,最惹眼的便是祖家四世镇辽的两道忠义牌坊,忠义忠义,很多人报的只是知遇之恩,家国天下的春秋大义,很多时候是顾不得的。自袁崇焕披冤下狱,朝野震惊,祖大寿请以官职、封赠、俸禄一干身家性命为之赎罪而崇祯不许,在崇祯三年中秋节后那个风霾昼闭、白日无光的日子后,心如死灰的的祖将军再没只身出过兵营,只怕被东厂的特务掳了去。直至后来大势已去,兵败大凌河,围城人相食,两降皇太极,献城复卖国,这些惨痛的历史,是一个人能背负得了的么。祖大寿后葬于京师清河永泰,地铁南锣鼓巷八号线一路向北,但原墓葬一战后由英国商人盗掘,卖给了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馆。

image

这些还不是真相的全部,直至今天,在大时代里守卫者们的每一个抉择,都会让随波逐流的大多数无可奈何或是心下庆幸。
古城东南文庙旁有座将军府,是奉军将领郜汝廉将军的府邸,他九一八前三年解甲归田,在宁远兴办女校,隐居不应伪满征召而得以善终,端的是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这里是他宅子东侧的么园景致,草如茵,松如盖,一壶茶,久相待。客官,不妨,打个尖?

image

宁远,或者说宁远卫,现在的名字叫作兴城。兴城东南三十里有觉华岛,曾名桃花岛、菊花岛。明时是宁远的粮库,关防重地,数披刀兵。现在则是号称海上桃源的旅游度假风景区,这里送你一张票,在滚滚人潮裹挟着度假的时候,穿越一下,想一想当年的守卫者们或希望或绝望的心绪,或喧嚣或沉默的表达。

image

又及,登城之后,思绪不宁,后得一绝句,请诸君指正:
孤城四顾草木深
铁骑一别金鼓沉
从来名将难兢慎
悯忠唏嘘几人闻
《登宁远卫古城》@自得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