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读书笔记之《图解儿童逆反心理》

2018-11-15  本文已影响0人  Jennifer姜萍
④读书笔记之《图解儿童逆反心理》

自由与爱,是孩子健康、快乐的源泉。孩子的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直接表达出来,比如闹、尖叫、发脾气或者闷闷不乐。其实,孩子表面的言行与他们心的真正需求有很大差别。孩子通过自我感知来学习、了解世界:他们一有机会就用手摸这儿摸摸那儿,还在狭小的空间内爬来爬去……此外,他们还模仿大人,问我们许多“为什么”,然后尽力去理解我们的回答。他们需要一些时间去自由探索、玩耍。所以,在家长相对宽松的监督下,让孩子每天都能拥有自己的时间,并为他们营造一个安环境供其玩耍、想象,使其在不断的反复试错中得到学习,对孩的健康成长是非常有益的。孩子的精神健康与早期照顾他们的大人(通常是母亲)有很关系:如果大人能满足孩子生理与心理上的需求,那孩子就能信周围的人,并认为这个世界很安全,从而养成健康、乐观的性格。

通常,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时,我们的第一反应不是思考他的真实需求,而是觉得他很烦,并责备、恐吓他,或者滔滔不绝地讲些孩子听了无数遍的道理。尽管这些都是很自然、善意的反应,却是解决问题的最大障碍。被人批评时,我们通常会为自己辩护,小孩子也一样,他们感到外界存在威胁,所以才会反击。也就是说,孩子的无理取闹仅仅是他们在用不恰当的方式来满足自我需求。如果你能明白这一点,那么局面一定可以缓和下来,从而更方便你教他们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


危机反应是一种本能反应一这是我们保护孩子并教会他们各种行为规范的方式——当然,我不是建议你对孩子的哭闹置之不间。然而,如果我们每天都对这些无聊、不快的事情反应太快,结果只会让孩子知道喊叫、哭泣可以立刻吸引大人的注意力。受到关注是人类的一项基本需求,因此孩子会通过各种方法来达到目的。我们的反应越快速,孩子越明白,芝麻绿豆大点儿的事都可以通过哭喊来解决。

你关注什么,什么就会增多。如果你把注意力都放在问题本身,那你会发现更多的问题。但如果你坚信会有解决的办法,你就会发现事情很容易、生活很美好。因为一点小事就反应过度,其实是在剥夺孩子的动手能力,因为这在告诉他们,没有你的帮助,他们就无法独立处理问题。因此,减少对错误行为的过度关注,或者在孩子受到挫折时采用更为委婉的回应,都会更有用。同时,你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正确行为,这样有利手孩子保持下去 完全忽视错误行为也不是一个好方法,因为孩子在做坏事的过程中可以尝到很多乐趣。忽略孩子不好的行为并不能使其改正。聪明的家长会尽可能地预见这些情况,第一时间防止这些行为的发生,并帮助孩子在错误中汲取教训。


孩子不高兴时,你可以用反应式倾听和拥抱。如果孩子仍然很生气,那就用情绪管理策略。如果“情绪管理”也没有用,那就让孩子释放情绪,等他下来后再安抚他。教孩子学会自我控制情绪相当难。孩子情绪一激动,他就会不听话,而且很粗鲁。你可能会觉得没有必要去拥抱、安慰或关心这样不乖的孩子,有时你可能忍不住要给他一巴掌,但是,我们是成年人,我们应该有成年人应有的行为。当然,安慰孩子不意味着事情可以不了了之,你应该在双方都冷静下来后,再跟孩子讨论对错,具体请看下一节。正如美国作家欧玛·庞培所说:“孩子在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最需要爱。


我们的目的不在于证实孩子犯过的错误多严重,而在于让孩子沉稳面对以后的生活。“事先定好规矩”能帮你实现这一目的,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家中大人制定共同的规矩、目标

~与孩子谈心,并就规矩中的细节与孩子协商。

~顾及孩子的感受。

~充满爱心。

~少一些说教,多提出问题让孩子思考。

~尽力避免争吵。

~对孩子做出的努力及时进行描述性赞扬。

~当孩子埋怨、不高兴或者生气时,使用反映式倾听并安慰孩子。

~制定相应后果措施,以应对孩子违背规矩的情况

~事情发生前,给孩子一个简短的提醒。

~出现失误时,不要失望,应及时反省并改正错误。


如果你的孩子到现在还言行不当:

想想你是否能放手让孩子自己学习

确认你使用的积极技巧是否需要调整。

如果还不行,你要:

~与你的伴侣就目标与执行方法达成一致意见

~与孩子一起建立新的规矩;

~明确你希望孩子做的事情

~确保目标简单、易行;

~共同协商奖励与后果,并将其融入日常事务

~将新规矩写在纸上并贴在醒目的位置

~坚持到底。

不要忽视最后一点的重要性。在你创建一个新的家规时,请想一想:你是否愿意日复一日坚持到底,并且无论怎样,你都不会放弃、忘记或改变这个规则?一旦你制定一项新规则却没能坚持到底,孩子就会知道家人的话并不可信。慢慢地,他就明白,在他捣蛋、使性子的时候,你过不了多久就会放弃。下次他想按自己的方法做事时,就会用尽各种手段让你妥协。如果你觉得自已的毅力欠缺,你可以试试本书其他育儿技巧,它们也同样有效。

纠正错误可以巩固已学技巧。例如,你更加明白在孩子生气时,自己千万不要爬上愤怒之巅;事先定规矩以及表扬孩子正确的行为等都有很大用处。即使有时愿望无比美好,现实却总会有很多不如意。大家都平静下来时,就是反省并承认错误的良机—“我没有保持冷静,还发脾气”或者“我忘了提醒你今天不去商店买点心这件事了。”所以,纠正错误的机会处处皆在!


孩子间的吵架或打骂会让你头疼,但你又不能奢望他们一直和睦相处,其实有很多方法可以改善孩子间的关系根据孩子的需求区别对待,并非一定要一视同仁与每个孩子单独待一会儿。孩子之间发生争吵时,帮孩子寻找解决纠纷的方法给孩子大量正面关注,特别是在他们和睦相处时,给予他们描述性赞扬。倾听每个孩子的感受,不偏袒任一方。顾及每个孩子的真实需求,增添孩子的自信,减少他们将心中的不快发泄到兄弟姐妹身上的可能性。用了以上方法后,你将会发现孩子之间多了几分关爱,少了几分厌恶。每个孩子都感受到你的肯定与尊重,就不那么容易与自己的兄弟姐妹竞争了。渐渐地,你的孩子们便会明白:父母的爱很丰富,可以一直满足自己。


准确解读孩子的逆反行为,化解他心中的小小反抗。翻开本书,你能理解孩子,孩子就能理解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