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钻榜万卷好书读书让生活美好

新媒体006:我的浓情蜜意,是我不时的惦念

2019-07-20  本文已影响11人  北京杜豆豆

《新媒体讲堂录》006:我的浓情蜜意,是我不时的惦念

文 / 杜豆豆    图 / 网络


倾一生之力,读经典好书,写有厚度的文字,过有深度的人生。大家好,我是杜豆豆。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我整理撰写的关于新媒体的学习笔记,《新媒体讲堂录》系列的第5篇:《我的浓情蜜意,是我不时的惦念 》。

奥兰多迪士尼乐园

1

新媒体编创的第三个理念,是跨媒介叙事。

说起这个话题,很想讲讲我和迪士尼的渊源。

我大女儿还蛮小的时候,我最喜欢和她一起看迪士尼动画。《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小鹿斑比》、《唐老鸭和米老鼠》等等,那些美妙的音乐、精致的动画、可爱的人物、起伏的剧情,都深深地吸引着我。我也因此成了一枚忠实的迪士尼粉丝,凡是和迪士尼有关的书刊、玩具、音乐会等等,看见就想买,也不管女儿是不是喜欢,自己先要饱个眼福。

我第一次体验美国式的迪士尼主题乐园,还要感谢2005年在NOVELL工作时,公司组织了一次在奥兰多的年会。我和几位同事在会议闲暇偷溜到乐园,玩了一天,也惊叹了一天。

穿行在古香古色的中央大街,避让优雅的老式马车,观望着远处的尖顶城堡,我感觉自己一下子变身成了迪士尼里的动画角色。我们在未来之城遨游太空,漫步世界各国馆,印象最深的,是在美国馆听一群演唱者唱“MCDONALD HAS A FARM”,在德国馆看一个老太太手法娴熟地制作布娃娃。那时我就在想:“ 等我老了,我也要像这个老太太一样,戴起老花镜,悠闲地拿着缝纫的针线,一边给我的孙女做可爱的布娃娃,一边给一大群活蹦乱跳的孩子们讲故事。哈哈,那该是多温馨美妙的生活啊!”

后来,我们还沿街和米老鼠、唐老鸭、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问好,在蜿蜒的河流里经历彼得潘式的冒险,坐在小熊维尼的蜜罐里体验奇妙旅程,观看小美人鱼海底世界的音乐秀等等,感觉自己实在是忍不住的童心爆棚。

不瞒你说,到现在,虽然已人到中年,我依然是迪士尼粉丝,钟爱迪士尼的动画。

如今,迪士尼已发展近百年,从一家动画电影的制片公司已发展成为全球娱乐王国。

迪士尼的魅力,在于它对旗下IP资源的精心经营,它将早期动画打造的IP,融合了各种媒介做成了一种产业。真人电影、同人视频、书刊杂志、音乐会、游乐设施、游戏等等,这些内容产品制作精良,而且相互之间互为补充,并不让人觉得重复无聊,反而是各有创意,乐趣无穷。最终,实现了单一内容产品的IP化和IP全产业链运营。

2

正是因为迪士尼动画,还有好莱坞大片、日本漫画以及众多大型网游的成功开发与营销,促进了“跨媒介叙事”的研究,引起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跨媒介叙事,英文全称Transmedia Storytelling,也被译为“跨媒体叙事”。它是一种内容创意理念,指的是如何运用多种媒介的形式和载体进行新媒体编创,它探索的是对单一媒介局限的突破。

这个概念的提出,最早来自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亨利·詹金斯。在他1992年的《文本盗猎者:电视迷与参与式文化》一书,就曾对跨媒体叙事进行过早期探索。之后,在2006年的《融合文化:新媒体和旧媒体的冲突地带》中,则初步形成了媒体叙事理论的框架。同时,詹金斯在个人博客上苦心经营,让跨媒体叙事的研究旨趣与核心问题都逐渐明晰起来。

2010年,美国制片人协会发布了一个新职位“跨媒体制片人”,更是从行业标准上承认了这一术语。

跨媒介叙事不同于传统的叙事学。这种不同体现在:

它是协作。它基于协同创作,体现的是集体智慧。除了对多媒体技术手段的运用,它更注重对网络和社交媒体的运用,线上线下的互动。

它有系统的运行体制,是对于各种媒体平台和传媒产品以及相关经济、社会、文化资源和资本的综合运用。因而,也必须由跨专业的媒体创作团队、市场营销团队以及管理团队来共同完成。

它是开放的、无限衍生的。它更多利用新媒体手段和移动互联网技术,采取多种传播手段打破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界限,技术和工具意义上的媒介融合带动的是资本、文化、观念乃至思维、消费习惯上的巨大变化。

因此,在新媒体内容编创过程中,就需要充分考虑受众在不同媒介平台(如电视、出版、电影、游戏)的内容体验需求,围绕一个统一的世界观,在不同的媒介平台上展开相互独立但逻辑上高度关联的故事主线,从而构建出一个衍生性很强的故事以谋取资本增值

3

学新媒体,你如果不知道这个影响深远的案例,那就太外行了。这个案例就是2012年12月20日《纽约时报》推出的特别报道《雪崩:特纳尔溪事故》,英文标题为Snow Fall:The Avalanche at Tunnel Creek。

这件完全以新媒体技术呈现的新闻作品,一经在《纽约时报》网站上发表,6天之内浏览量达到350万次,3天后才在印刷版报纸中刊出。新闻普利策奖评审委员会在对其的颁奖词中赞赏道:“《雪崩》对遇难者经历的记叙和对灾难的科学解释使事件呼之欲出,灵活的多媒体元素的运用更使报道如虎添翼。”

可见,融合了跨媒介叙事的现场交互体验感,才是这部作品最显著的特点。

因为需要翻墙才能看到《纽约时报》网站,我只好找了一个浏览视频来让你感受一下这件作品。点击下面的链接来跟随视频体会一下吧。

《雪崩:特纳尔溪事故》视频链接: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DI3ODA2MTM4OA==.html?spm=a2h0k.11417342.soresults.dtitle


snow-fall-m4v

这个作品报道了16名滑雪爱好者遭遇雪崩的经过,包括了6个部分的故事,采用了新闻事故回顾、滑雪者的口述、雪崩的科学原理等多个视角。

打开页面,你首先看到的是全屏循环播放的积雪滚落的视频,画面空白处,报纸标题显现。当你往下滑动鼠标,全篇特稿徐徐展开,页面和文字之间,全景地图、采访视频和音频、交互图片以及知名滑雪者的传记一一呈现,有机融合,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视觉小高潮。同时,网页还会根据你的鼠标浏览的快慢,自动调整视频播放速度和内容,实现实时互动。如果你喜欢这个作品,就可以通过网站顶端提供的社交媒体链接进行分享。

不知不觉中,读者就读完了这篇近18000字的稿件,并且参与到了新闻叙事,甚至以身临其境的状态进入了故事,得到了不一样的体验。

《雪崩》的制作团队也不同于传统的从记者到执行主编的垂直型的采编架构组织模式,而是全新的“分组互动写作模式”。它由十几人组成,分成三个团队负责采写、多媒体制作和技术发布,是团队协作的成果。

此外,《纽约时报》对其发行渠道也进行了后续的衍生,转制的电子书、纸质的报纸发布。甚至有人提出了更大胆的想法,在特稿中植入雪橇和羽绒服的广告。这些尝试和想法,都对后来的新媒体新闻报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跨媒体叙事公认的经典案例,就是美国电影《黑客帝国》系列了。

《黑客帝国》

《黑客帝国》原本是由华纳兄弟公司发行的系列动作片,影片共三部,为《黑客帝国》、《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分别于1999年3月31日   、2003年5月15日 、2003年11月5日在美国上映 。

影片讲述的,是一名年轻的网络黑客尼奥,发现看似正常的现实世界实际上是由一个名为“矩阵”的计算机人工智能系统控制的。尼奥在一名神秘女郎崔妮蒂的引导下,见到了黑客组织的首领墨菲斯,三人走上了抗争矩阵征途的故事 。

事实上,这部电影在策划时,就采用了跨媒体叙事的理念。所以,今天,你才会看到,除了这三部电影,《黑客帝国》团队还发行了九部动画短片、两套漫画、一系列游戏以及玩具等等。

这些不同媒体平台承载的故事,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关联,你会发现,你得到的整体娱乐体验是大于个体之和的。

比如,电影中的有些内容,你只能在漫画小说或视频游戏里才能找到进一步的解释。有时,某个角色在一种媒体中退出,但又马上出现在另一种媒体当中。在所有媒体的跟踪中,你才能对故事里发生的一切了如指掌。于是,你在不同媒体中,得到的都是新鲜的体验。你会不由自主地去主动寻找你想知道的东西,得到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

5

跨媒介叙事,实质上提供的是一种持续的情感纽带。

剧情可能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它让你喜欢,让你惦念,让你放不下。

这就是“粉丝"文化。如果你想让自己的作品得到更多欢迎,认识到这一点,比创作本身更重要。

是否能够赢得忠实的“粉丝群”,是职业创作者能否成功的关键。

所以,废话记得少说。每个人的时间都很宝贵,你能够记得尊重你的“粉丝”,创作对他们有用的东西,或者他们想要的东西,你才能够得到他们的拥趸。

我的浓情蜜意,是我不时的惦念。

我的浓情蜜意,是我不时的惦念

(未完待续)

创作不易,非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觉的文章有用,别忘了在文末点赞,评论者更有意外惊喜获得不定期简书贝奖励哦。

读更多好书,请访问我的文集连载:《一生必读的万卷好书》。更多新媒体知识:《新媒体讲堂录》。更多区块链知识:《区块链科普》

我是最高级别的“简书会员合伙人”。欢迎您加入“万卷好书读书会”:会员已超200人,需群主拉入。有兴趣的简友请加微信dudoudou189联系我。读书会座右铭:在浮躁的时代,安心读书写作,养育心灵。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