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诗社正翔语优秀作品荟萃

每个生命都值得敬畏

2019-03-27  本文已影响39人  春天的心

一天晚上,我独自走在昏暗的林荫道上散步,突然发现道路中间有两人,走近一看是对夫妻在弯着腰谈话。凑近一看,原来是一只青蛙,在途经道路时不小心被车子碾伤了,在路中央痛苦挣扎着。这对夫妻商量着怎么用小棍子把它挪到安全的地方。丈夫说:“找两个小棍像筷子一样把它夹过去”妻子说“不行,那样它会很疼的,不能让它再次受伤了,用小木板让他爬上去再挪开。”丈夫便跑开到50米外的湖边小屋寻找小木板。

每个生命都值得敬畏

不一会儿,果真找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木板,很薄,估计是三合板吧。丈夫把木板放在青蛙身边,妻子小心翼翼的用木棍把青蛙往模板上拨,妻子说:“我怕,我怕把青蛙弄疼!”丈夫起身说:“我来试试吧!”他两调换位置,妻子托着板,丈夫果断小心地把青蛙轻拨移动到木板上,夫妻两不约而同的起身走向荷花池边,又轻轻地将青蛙连同小木板一起放在了池边的草丛里。

前几天我就发现青蛙,散步时发现了几次青蛙在小径上艰难的一步一步的爬行。我向来对这种软体爬行动物害怕,尤其是蛇呀,青蛙,壁虎、蟾蜍类的动物,只要一看见,就全身发怵,回过神来,立马绕开。

尽管以前学医上学时,几乎每次做实验,都要接触蟾蜍,但至今我见到它都会浑身发麻。按理说见得不少,摸得也不少,应该有“免疫力”,但是我对这种动物却建立不起来亲近感。

听这对夫妻说,过了惊蛰,青蛙的冬眠生活就要结束了,开始回归草丛。我恍然大悟这都已经是惊蛰了,惊蛰,二月节。

《夏小正》曰:正月启。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惊蛰”本名“启蛰”,就是表明冬日入蛰的动物,譬如蛰居的虫蛇,在惊蛰之后就出来活动了,所以古人有“惊蛰日,取石灰糁门限外”的习俗。用燥湿杀虫的生石灰来预防虫害。

走后我为夫妻俩的细心和爱心所感动,我想在黑乎乎的路上他俩是怎么发现的,一般行人散步都在路边。我推测大概是有爱心的人处处都会留心吧!尽管只是对区区一只青蛙的爱护,足以看出两人对生命的敬畏,哪怕是一只受伤的青蛙,它也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夫妻两的配合是多么的默契,一言一行中透露出无法掩饰的爱和幸福。

突然让我想起了林清玄先生的话:所谓美好的心灵,就是能体贴万物的心,能温柔对待一草一木的心灵。唯有体会到一花一草都象征了万物的心,才能体会到人生的真意和智慧。

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自然界有一切生命力的生物,自然就是天然存在的东西,生命出于自然,也终将回归自然。不管是人,还是动、植物它的存在都是有价值的,之与于生命,都是平等的。脚下的一草一木都是伟大生命的体现,当你前一天把它踩在脚下,把它的身体压弯爬在地上。过一个晚上,他又会挺起腰杆来迎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 它用自己的力量来为它身边的土地增添一点绿色与生机。在这里,生命的孕育、成长、衰老甚至死亡,都是那么的和谐。

每个生命都值得敬畏

樊登老师讲书时,曾讲过他的一次亲身经历。有一次樊登老师开车行驶在高速路上,一晃之间看见有一只小狗在高速公路的隔离带上爬行,是一只刚出生离开妈妈不久的狗崽,当时他就想这多么危险,这条狗如果不管它,可能就有两种结果要么饿死,要么被车撞。樊登老师他果断地把车倒回来,将小狗抱到车上带回了家。他这一善举,又救了一条鲜活的生命,善良的人他自有一颗慈心。

“长养慈心,勿伤物命,充此一念,可为仁至。”其实我们在普通的生活中,只要处处留心,对生命报以敬畏之心,小小的一善举,便可以让一个频临危险的生命得以绽放。

每个生命都值得敬畏

但是,有时候会遇到一些让人无以言表的行为,真是让人感到失望。同学们站队上操,耳边传来“瓜子!瓜子!”,听到当孩子没按要求站好队被老师这样批评时,顿感校园一片灰色。天真无邪的孩子本爱贪玩,出了教室操场就是释放课堂压力的地方,他们总会表现出无拘无束。儿童期的孩子感知能力很强,而解读能力较差,你的一句句“瓜子!瓜子!”只能让孩子感到自己的无能和愚笨,而不知道你要教他干什么。为了站好队能不能亲身示范一下,让孩子感知一下你的亲力亲为呢!为什么要去这样去伤害孩子的心灵呢!

每一个生命都需要尊重,不要看他只是孩子不懂事。林清玄在他的自传中说父母用一生告诉他的“一个人的身份无论怎样卑微,只要维持灵魂中的细腻和温柔,就保有了伟大的生命”。孩子虽然没有你威严,但他们心灵纯洁,活泼可爱。你的尊重,草木动物都能感受到,何况是孩子呢!对每个生命抱有敬畏吧!我们敬畏生命,也是为了更爱我们自己。当你救了一只青蛙,救了一只小狗,和颜悦色地为学生示范你的一言一行时,你所感受到的愉悦、自我存在感和价值感都是爱你自己的最好表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