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躁的社会要如何沉淀
文-古月残烟
今天广州的天气阴,透过窗外看外面暗沉沉的天空,连带着人的心情也被影响了,今天的自己,不那么宽容。刚才发生了一件事,前后总时长不过20分钟,就从开始到结束了。在这个加为好友和删除好友是那么轻易的年代。
12点收到一个专题编辑的简信,内容如上。也许是冲着写作交流和那份498元资料而加的微信,也许后者原因占据60%或者更多比例。
通过加友申请后,这个编辑第一时间给我扔过来一个进群邀请,和一个价值498的课程链接。刚点击链接,页面立即弹出一个价值80元的优惠券,而后看见那个课程总价格99元,用上刚才的80元优惠券,需要我再支付19元,才能获得该课程。
第一时间感觉被骗了,那句“自我介绍后,可以找我领取一份价值498元写作课程”本能的理解为免费赠送。不是说贪图免费的人可耻,有时候免费的东西是一种吸引客源的手段,但是当客源被吸引过去了,原本承诺是免费的都变成收费了,这就会让人发怒。
我有点生气这个编辑的吸引粉丝的手段,于是进群去了。点击了公告,无信息,正想问公告在哪里的时候,群主@我,并粘贴了一段公告规则。细读了一下,大致信息是:1、不准闲聊,否则立刻踢出群;2、改昵称发自我介绍;3、优惠券没了莫急,晚上会再发;4、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问我。
观望约莫15分钟,这15分钟内陆陆续续进来7个人,没有一个人发自我介绍,并且群主只发公告规则,并无其余言语。于是决定问几个问题,总结起来大概就是:1、资料原来不是免费,不买是否被踢;2、“闲聊”定义在什么范围,写作交流不就是自由发言吗,有黄牌红牌警示否;3、群主是否会经营这个群,会定期做分享或者开启一个话题讨论吗?
群主怒:课程只有今天优惠,明天就恢复原价,看个人需要买。你进群多长时间了,不要那么快下定论行么?我回复了一句“公告上不是说可以问问题?我这是问题不是定论呀。”
“您已被群主移除群聊~”
愣了大概有5分钟,回头再看看自己之前发送的信息,忍不住笑了。
其实我最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发现课程不是免费,不买便观望,反正微信里的群没有几百也有几十,多一个不算多,少一个不算少。把这个群静置一两个星期,看这个群里有没有体现价值的东西,如果没有,那时候再退群也不晚,退出一个微信群,一念之间罢了。
但是刚才貌似心中有一股气需要发泄,原本那些话可以私聊群主,但是我却发到群里了,应该是抱着“看群里是不是也有像我一样感觉被骗的人应和”的心理,还有一种“我要揭开群主的真实面目“想法。结果一不留神被踢了!想来真好笑,自己也真是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多一事少一事不就行了,抬什么杠呢!
仔细思考了一下,也许是因为身处这个消息爆棚的时代,浮躁的心,根本沉淀不下来。
当你想要学习一门技术,只要网络上一搜,就可以找到几千几万箩筐与此相关的消息,言之有物的或者垃圾废话的文章皆有,说自己因为如何做而获取了成功的,更是琳琅满目。这类消息刚开始看的时候可以激起自己的斗志,但是一篇爆文出来后,那些类似话题的东西就如雨后春笋,结果这类消息看多了最后都想吐。
付费的写作课程也是如此,在此之前,我已经买过几份付费写作课程了,当然,都是没有老师带领的,自学为主。那些视频都挺不错,都有他们的道理,所有的课程都有一句精髓,那就是“自己多练才有用”。
而自己学完后又没有立即获得成功,浮躁的心,再次看到需要自己掏钱购买课程,而且还不是一开始就明说是收费的消息,真的会心里不舒服。
但是究其源头,还是自己太过浮躁,看到海量的消息,看到别人的成功,就开始焦虑。平日里阅读书籍是快速过目,不曾停留下来细嚼慢咽,去思考文章主旨,去理会字里行间想要透露出来的精神。
浮躁的社会,随波逐流的自己,成就了同频率的浮躁之心。这样的社会要如何沉淀,我还在摸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