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看不见的竞争力
前几天给孩子签家校联系本,看到孩子跟老师说自己的课堂笔记落在学校,没有带回家。老师幽默的回复:这就是Sha,并说,希望期末考试时,智商保持在线。
我看了哈哈大笑,和孩子说,你们老师真是可爱啊。
“真的真的,我好喜欢她。她是最可爱的老师了。”孩子回答。
我问,那到底什么是可爱呢?孩子说,就是可以爱、值得爱的意思。
“那到底是什么?”
“一个人值得爱,一定是乐观、善良、热情、情商高的。”
“那什么是情商高呢?”
“就是不会只想着自己,能够顾及别人的感受啊!”
我很欣喜孩子的答案。
还记得那个用了洪荒之力的傅园慧吗?
记者问:“平常游泳都会想什么?”
傅园慧答:“什么都想,比如这个世界快要灭绝了,然后选出几个英雄,然后我就是其中之一。”
记者:“你今天的成绩是58秒95。”
傅园慧答:“58秒95啊,我以为是59秒!啊?我有那么快!”
记者:“今天这个状态是有所保留吗?”
傅园慧答:“没有保留。我已经……我已经……已经用了洪荒之力了。”
全国人民都爱上了这个对自己很满意的姑娘。
为什么大家会爱上她?她真实、热情、乐观、幽默、自我肯定。这样的女孩人人爱啊。
我的一位好朋友,曾经有过一次婚姻。再次恋爱时,她问男友(现在的老公),你没有结过婚,身边未婚的年轻女孩一大把,为什么选择我?
她的男友回答:你乐观、善良,和你在一起,觉得生活更美好。
孩子的班主任,傅园慧,我的好朋友,都拥有积极的个人特质——一种看不见的竞争力。
家长课堂上,父母们希望孩子拥有的品质,正是这样一种积极的个人特质。
积极心理学家克里斯托弗.彼得森认为,积极的个人特质包括:个性力量、天分、兴趣和价值。个性力量就是良好的性格,是一系列积极素质的综合体。
这些积极素质不仅是让人喜欢而已,还影响孩子们的对世界的看法以及他们现在和未来的生活。
我家里每天有五个孩子一起完成作业。放学回家后,他们会热烈地讲述学校里的事,讲自己喜欢的老师、同学,也讲作业和考试成绩。
一天,几个孩子讲起学校的考试。一个孩子说,我考完试从来不和同学对答案,对完了如果发现做错的多,会影响我的下一场考试。另一个孩子立刻回应,我也觉得最好不要对答案,如果做对的多还好,做错的多真的太影响下一场考试了。还有一个孩子说,我最喜欢对答案,总是越对越高兴。
我很意外,问这个孩子,“你总是考的很好吗?”
“不是啊,我是觉得考完了,无论考的好与不好,都过去了。知道答案是好事。”
我想,真是任何一件事都可以看到自身想法对自己感受和未来的影响,乐观的解释风格萌生希望。
前段时间,教育部再次提出减负,其中一条是考试评价减负,就是要改变评价方式,完善学业考试办法,建立素质综合评价制度,不允许以分数高低对学生排名,不允许炒作高考状元。
分数排名,只是一个根据分数得出的排序,孩子的成长路上需要参照体系;高考状元是一个孩子努力之后的结果,孩子的成长路上需要榜样。
这一举措让我不由得想起另一位积极心理学家马丁.塞林格曼对美国曾经倡导的自尊运动提出的反思:
父母与老师只重视孩子的感觉而忽略了孩子的所作所为,比如征服、坚持、克服挫折与无聊以及应对挑战,这使孩子更容易抑郁。
培养自尊不仅本身是一个矛盾(如果每一个人都很特殊,就没有人是特殊的了),而且会导致孩子很快就学会不去理睬这种无诚意的恭维。自尊运动导致了一系列有趣的行为,比如废除竞赛,以免使落后儿童自尊受损;放弃智商测验,以免使低分数者的自尊受损;对考试成绩进行处理,以免使那些得到D的儿童难过;降低教学目标,以免学习慢的学生伤心(反正现在已经不比赛了);将竞争视为坏事,不再背诵重要的学习资料,不再有大量繁重的作业。这些做法都是用来保护儿童的自尊心的,否则有些儿童就会被其他人的光芒遮住,他们相信这样的收获会远远超过那些优秀孩子所失去的利益。
和现在我们所提倡的考试评价减负何其相像。
塞林格曼说,能提升自尊感是十分令人喜悦的,但是不先获得与现实世界交往的好成果,而企图直接得到“感觉满意”,就是将因果关系颠倒了。
我想,我们要做的不是鼓励孩子“感觉满意”,而是教给他们让自己满意的确实可行的方法。
昨天,我给孩子们讲了一些大脑如何工作的内容,跟他们说,学习时,必须要有行为投入、认知投入和情绪投入,才能达成效果。
晚上孩子们做完作业复习,一个孩子说,我今天复习的时候都忙着照书抄,只有行为投入,认知投入和情绪投入都不够,我明天课间要继续读一读我的复习笔记才行。
我心里乐开了花。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