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97-也谈「只字不差的阅读」

2019-07-17  本文已影响0人  白洲笔记

这个概念我第一次是从李笑来老师的书里面看到的,「只字不差的阅读」,每一个字都要读过去。

1. 真的有点难做到,对于文字、词句,我们已经有很强的惯性了。

先看看一下这样的句子:

倒着读也不影响顺序

你发现没有,这样错乱的顺序,我们其实也能够理解,也能够读懂……或者说也认为自己读懂了,但其实……我也不好说读懂没有哈哈哈。

我们真的已经有很强大的路径依赖了,大部分时候会有这样的认知:「文字怎么写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想读到什么」,这是完全错误的。人活得越久,就越是这样。究其原因,是一直以来的惯性,是从小的教育。

我们很早就已经被教育了,认字读书的时候,老师们就已经在教育我们要快,要熟悉这次字、词,然后很快的理解句子里的意思和内容。我们不断的背诵,不断的学习经典,那些已经是墨守成规的词句,不断的强化自己的认知路径,最后就成了现在的自己。

我们的阅读越来越快,有的时候也确实已经忘记了到底读的是什么,或许读完,脑袋里还是自己读之前的那些想法,一成不变。

2. 真的有必要只字不差的阅读吗?

真的有必要只字不差的阅读吗?我其实一直很怀疑,如果不是快速的翻阅,不是有目的性的跳读,大部分时候阅读的效率是很低的。

只字不差的阅读,20万字,一个字0.3秒,也要6万秒,意味着1000分钟,16个小时,这还只是第一遍吧。

现代很多畅销书籍,大部分时候都是在用不同的方式和角度来咀嚼一些知识点,然后提出一些可实操的做法。特别是看过的日系书籍,真正的干货特别少,真用「只字不差」的方式阅读,一年可能读不了基本,吸收起来也特别差。

所以,只字不差的阅读,是需要分场合的,对于一些畅销书就没有必要了

3.只字不差或许更适合精读

只字不差的阅读,费时费心,更适合于精读的适合,更适合于阅读经典书籍,需要不停的思考作者的意思,需要思考

  1. 作者写了什么
  2. 作者怎么写的
  3. 为什么这么写,为什么写这个
  4. 是否有更进一步没写出来的含义?为什么不直接表达出来?

这种情况下,只字不差的阅读就比较有价值了。

也或许就是因为这样,才会有一些大神在给阅读建议的时候说,只读经典,不要浪费时间。


2019年7月17日

-EOF-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