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录公众号【麦小丁】征集优质文章读书

教育是培养什么都懂的庸才还是略知一二的天才

2018-12-01  本文已影响0人  风魔子

中国教育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讲求完美,二是讲求全面。

中国教育希望培养的孩子没有缺点,全是优点。历史上曾经有过“五讲四美”。殊不知,改掉了全部缺点也就放弃了所有优点。优点和缺点本来就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说的。

中国教育还特别讲究全面,不仅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还要各个科目都取得好分数、好成绩。哪怕只有一门主要功课不太好那就拉低了综合分数,这种现象叫做偏科。偏科很难考上好的大学,或者考不上本应考上的对应档次的大学。学校和家长视偏科为洪水猛兽,因为偏科使孩子丧失了本可把握的好机会。

那个好机会是进一所一流的大学,毕业后找一份一流的工作,与一流的对象结婚,过一流的上层社会生活,生个各方面都一流的孩子。

我们步入中学开始就沐浴在各个学科的海洋里,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音乐、体育,这样还觉不够,我们曾经还加考通识教育。

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何况是青春期的孩子。这么多的学科注定我们只能囫囵吞枣式学习,我们只能把各种知识点要吃药丸一样一个一个地吞下去。

以上并非是本人对于教育的系统思考和批判,仅仅是因为最近读《丘吉尔自传》的时候略生感悟。我特别想在此将丘吉尔的早年教育经历与大家分享。我不是说现有教育体制全面错误,也不是说丘吉尔的经历放之四海而皆准,只是觉得其中有值得思考和借鉴之处,而思考,恰是我们的教育制度下所缺失的东西。

你知道曾经影响了历史走势的前英国首相丘吉尔先生是如何评论自己在军校之前的教育经历的吗?丘吉尔说:“我12年的学校生活是默默无闻且无比痛苦的阶段,没有品尝过快乐和自由的味道,更没有取得过任何值得肯定的成绩。”

丘吉尔先生是一名极度偏科的学生,放在我们现在的社会环境下必是被教育制度抛弃的那一批,更与大学无缘。

当然在当时的英国教育制度下,偏科的丘吉尔先生也不是出色的学生,也没有考大学,考中学是校长特批进的,考军校考了三次才考上。而当时英国学校开设的学科远远没有我们大中华开设的多。我在想如果当年的丘吉尔先生穿越时空来到中国读书,一定会被海量的知识折磨疯掉。

丘吉尔先生7岁进入英国最昂贵的贵族学校读书。当时的英国贵族学校对拉丁文教育十分重视,绝不亚于我们对英语的重视。可偏偏丘吉尔先生对拉丁文不感冒,按他自己的说法,也可能是学校枯燥的教学方法使他错失了对拉丁文的兴趣。

总之丘吉尔先生在这所叫圣.詹姆斯工学的贵族学校没取得什么进步,还把身体搞的很差,不得不转去家庭医生的家乡读一所普通的学校,因为那里环境宜人而且方便医生照顾。

这所学校费用不高,学校设施比圣.詹姆斯公学简陋,但是环境却比圣.詹姆斯公学宽松和友爱。9岁至12岁,丘吉尔先生在这里自由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法语、历史、诗歌、骑马和游泳。这些兴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之后的人生选择。

12岁考哈罗公学时丘吉尔的拉丁文考试交了白卷,校长威尔登博士慧眼识珠,看到了他在其他学科的潜力而准其入学(也可能是看在他时任财政部长的老爹的面子)。

丘吉尔的拉丁文和数学都很差,实际上他只对英语写作、历史、军事非常感兴趣。所以他考桑赫斯特军校时考了三次才过。

之后他先是就读军校,然后从军,参战,在参战的同时写战争纪实。在当时的英国,亲临战场是贵族极为崇高的荣耀,社会上层对于战争经过的新闻报道也非常关注。所以丘吉尔声名鹊起,进而参选议员,开启了61年叱诧风云的政治生涯。

我总结了一下丘吉尔先生得以在政坛崛起所依靠的技能,家室先按下不表,单说学科技能,主要就两点,第一是写作(用母语),第二是演讲(用母语)。这两项是丘吉尔最感兴趣而且最有天赋的技能。通过亲历战场并写作战争纪实,他在英国社会受到极大关注,甚至因所著《马拉坎徳野战军纪实》受到时任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的会见。那年他24岁,父亲已过世五年。

所以一个人如果能取得什么伟大的成绩,绝不是因为各个学科都取得优秀的成绩,你只需要找到那个你最有天赋的领域,把你的技能发挥到卓越,就足以形成不可替代性,在社会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与其补短板,不如把你的优势发挥到极致。而找到你的那条跑道需要见识和思考,见识和思考才是教育应该教会学生的东西,而不是黎明时教室里一片躁人的背书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