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国学与传统文化三国微时光

80后的男神,90后的鬼畜:全民英雄的诸葛亮,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

2018-08-26  本文已影响170人  苏老湿讲干货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每一个英国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只属于自己的哈姆雷特;而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则都供奉着一个自己深爱的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是我国古代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和开国功臣,更是一个对于中国人来说份量很重的历史人物:

他是中国历代读书人心中的楷模,

他还是所有80后童年里的第一个男神,

他更是90后在鬼畜视频里最喜爱的经典。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而说起诸葛亮的故事,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三顾茅庐、隆中对策、舌战群儒、草船借箭、挥泪斩马谡、鞠躬尽瘁...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在过去被奉为神明的知名人物,现在却也不乏批评声音,比如就有人说诸葛亮徒有卧龙之名,其实非常的不聪明。

那么,诸葛亮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人们对他存有什么样的误解?我们又要如何正确的去评价诸葛亮传奇的一生呢?

我们先来看看诸葛亮的人生轨迹。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01

诸葛亮的人生,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时代。

草庐躬耕时代:

(0〜26岁)

公元181年-公元207年

诸葛亮出生在琅琊郡阳都县(山东人),但诸葛亮3岁时母亲病逝,8岁时丧父,可以说他的童年还是比较不幸的。

失去父母的诸葛亮和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着由袁术任命为豫章(今江西南昌)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前往豫章赴任,结果没想到当时的朝廷却派了朱皓取代诸葛玄的职务,所以诸葛玄就只好带着诸葛亮兄弟去投奔荆州(今湖北)刘表去了。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更为不幸的是,公元197年,在诸葛亮16岁的时候叔父诸葛玄也去世了。诸葛亮于是就和弟弟诸葛均在隆中(今湖北襄阳)隐居,过上了农耕的生活。

诸葛亮在隆中一边耕地一边学习,和当时的襄阳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人结交,也认识了好友徐庶、崔州平。诸葛亮虽然没有身处高位但也胸怀抱负,还常常自比管仲、乐毅。可惜的是,当时根本没有人相信,在破落的草庐里,会住着一个真正的旷世奇才。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02

卧龙出山时代

(27岁〜41岁)

公元208年-公元222年

就在诸葛亮在隆中躬耕的时候,天下的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曹操打败了袁绍,统一了北方,成为了当时中国最强大的一股军事力量;孙权统一了江东,依据长江天险,兵强将广,实力也不可小恃;而刘表、刘璋这些汉室宗亲,则还在自己的封地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而这一切,都被诸葛亮看在眼里。

这时名号为刘皇叔的刘备,正是处在四处寄人篱下的动荡之中,他颠沛流离来到了刘表的地盘,得以驻扎在新野苟延残喘。在经过诸葛亮老师司马徽、好友徐庶的推荐,刘备坚信诸葛亮是个一等一的人才,于是他亲自前往卧龙岗求才,两人在此的一席“隆中对策”,彻底改变了刘备和诸葛亮两人自己的命运,也彻底改变了中国政治形势的走向。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这时曹操挥军南下,刘表病死,其子刘琮恐惧而投降,刘备试图抵抗也战败夏口。于是诸葛亮主动请求前往柴桑联合孙权共拒强敌。经过一番唇枪舌战,诸葛亮终于促成孙刘联盟,打赢了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后,诸葛亮建议刘备乘胜追击,相继拿下了荆州的零陵、桂阳、长沙三郡。接着,诸葛亮留下镇守荆州充实军资,刘备进一步攻打益州。而在军师庞统不幸身亡后,诸葛亮又带队和刘备兵分两路,一起夺下了成都。

公元219年,刘备与曹操在汉中对峙僵持不下,诸葛亮奉命调兵来支援,并且最终帮助刘备夺得了汉中之战的胜利。同年七月,刘备自称汉中王。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公元219年是蜀国最鼎盛的时候,已经完全实现了诸葛亮在“隆中对策”中制定的“跨有荆、益”的战略目标,接下来只要等着“天下有变”,就可以真正的完成设好的战略目标。

但人算不如天算,历史也从来不会按照我们写的脚本去演出。 

留守荆州但又自负的关羽被吕蒙打败,不仅自己被杀而且还丢掉了这块战略要地;接着刘备调集全国兵马攻打吴国,又被陆逊火烧连营,损失惨重。

短短几年间的时间,就从天堂直降到地狱,蜀国危矣。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03

大权独揽时代

(42岁〜54岁)

公元223年-公元234年

公元223年二月,刘备病重,于是他召诸葛亮到永安,与李严一起托付后事。四月,刘备病逝,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府办公;不久他又领益州牧,开始统管蜀国大小的政事。

而诸葛亮的第一件事,是派邓芝和陈震到东吴,重新建立孙刘联盟。

接着,在公元225年,诸葛亮率军南征,平定少数民族叛的孟获,稳定了国家的后方,为北伐曹魏奠定了基础。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公元226年,诸葛亮迎来了一个“天下有变”的机会:魏文帝曹丕逝世,其子曹叡初继王位,朝纲未定。于是诸葛亮第一次实施北伐,令得陇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全都反魏附蜀,“关中震响”。遗憾的是,由于马谡痛失街亭,使得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以失败告终。

从公元229年一直到公元234年这短短几年光阴,诸葛亮又先后多次对魏用兵,互有胜负。

公元234年,积劳成疾的诸葛亮在最后一次北伐的时候,在五丈原因病重而去世,享年54岁。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04

由于很多人是通过小说《三国演义》、文学作品甚至是游戏来认识诸葛亮,所以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对诸葛亮的三大误解,有待我们一一澄清。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常见的误解一:诸葛亮的起点很低

很多人一听诸葛亮自己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就草率的认为诸葛亮出身不好,其实这个认识是非常不对的。

诸葛亮虽然早年父母双亡,但他的出身其实并不差。

诸葛亮所在的诸葛氏是琅琊当地的名门望族,他的爷爷诸葛丰曾经做过司隶校尉(相当于一州的刺史)这样的大官,而他的父亲诸葛珪也是做过泰山郡丞(太守的佐官), 而他的叔父诸葛玄担任的豫章太守更是相当于市长,虽然整体上有点一代不如一代,但也是妥妥的官宦之后。

而且,当诸葛亮来到荆州后自己的影响力并不差,当他加入刘备队伍的时候,他不只给刘备集团制定了可以使用数十年之久的战略方针,他还带来了刘表长子刘琦的一万人马。而这一万人马从数量上和刘备当时关羽的一万水军相当,可以说是“带着队伍带着资源”的强势加盟。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常见的误解二:诸葛亮和刘备关系极好

由于很多人听刘备在隆中之后评价“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所以简单就认为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是君臣中亲密无间的榜样。

事实上两人虽然“一同创业”,但刘备和诸葛亮的亲密关系是有限的。攻益州、取汉中、打东吴,刘备每次出兵的时候都不带上诸葛亮,每一次都是让诸葛亮镇守后方,调配军资,干萧何的活;这一方面是发挥诸葛亮的强项,一方面也是两人确实没有真正达到“食则同器、寝则同床”的鱼水之情。

所以,在打东吴战败后,诸葛亮会感叹,如果(和刘备关系更好的)法正在的话,他一定可以劝阻住刘备的。

而等到白帝城托孤的时候,刘备既要放手托孤,却又因为不信任,还得要极其警戒的拿话试探并反激一下诸葛亮,“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真正的信任,何必此言?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常见的误解三:诸葛亮是神机妙算的军事天才

很多人因为司马懿在看完诸葛亮营寨后感叹:“天下奇才也”,或者是在看了《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牵线木偶般的军事指挥,而就认为诸葛亮是军事天才,其实这才是对诸葛亮最大的误解。

陈寿在写完三国志后,曾经对诸葛亮有一个点评,“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就是陈寿虽然对诸葛亮才华、能力和品德都高度欣赏,但是也认为诸葛亮这个人军事水平并不高,之所以连年打仗都打不赢,就是因为军事本领差点意思,而打仗本来就不是他的专长。

而军事实战家毛泽东也曾经这样点评过诸葛亮的隆中对: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也就是说诸葛亮的大战略可能没有问题,但是一旦落地到军事打仗,则诸葛亮连方法举措都没搞明白,而在实际操作中又还不如规划的好,怎么能不失败呢?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05

诸葛亮一生可谓跌宕起伏,而他被后人敬仰却又常被后人误解。

那么,我们应该要如何正确的去评价他波澜壮阔的一生呢?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孙子悟到:★★☆

首先诸葛亮在自己的职业生涯里,还是做到了“智者审于量主”。

诸葛亮在曹操和孙权实力强势、刘备四处奔波如丧家之犬这样的表象下,还能够正确的选好雇主并且全力投入,从而得到刘备父子两代人的器重,一生十几年大权独揽可以施展自己的政治报负,光这一点就秒杀了许攸、田丰这些同时代的谋士。

其次,诸葛亮治军极好,司马懿叹他为天才,其实就是佩服他的治军。诸葛亮治军既以明又以信,他亲自撰写《法检》和《军令》各两卷来严明军纪,使得蜀军战斗力极强,屡屡以弱击强攻打魏国也不落下风。

另外,诸葛亮在军事上有诸多发明,打仗的八阵图、攻击的连弩、信号的孔明灯和运粮的木牛流马,他简直就是一个伟大的军明发明家。

可惜,诸葛亮也有军事上的不少毛病。司马懿就认为“虑多决少,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其在军事才能上真是差点意思。

更严重的是,诸葛亮在“汉室不可兴”的历史潮流中却屡屡逆流而上,强制多次的以弱蜀攻打强魏,“道天地将法”中的“道”,他就完全占不上了。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孔子悟到:★★★★

如果要在中国古代人物里面要找出一些可以当作君子的人物,那诸葛亮一定不会被视而不见。

他在临终前写给孩子的《诫子书》里面,足可以说看出他的品行:“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而诸葛亮的一生也是他君子修身的写照。隋朝的王通认为:“若诸葛亮不死,则礼乐大兴。”而清朝的皇帝康熙更是评价他说,“诸葛亮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

甚至,诸葛亮在选老婆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标准。当时好友黄承彦告诉诸葛亮说,我的女儿很丑,头发黄、皮肤黑,但是她才华很好,可与你相配。于是诸葛亮就娶了黄月英为妻,这件事还被乡里人嘲笑了一番“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但君子重才重德不重貌,诸葛亮完全不在乎这些外界的评价。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老子悟到:★★☆

曹操的谋士贾诩曾经评价说:诸葛亮善治国。

事实上,诸葛亮也确实是治国的好手。在他“依法治国、廉明执政”的倡导之下,整个蜀国营造出了一个廉政奉公的政治氛围,所有蜀国的官员都纷纷以诸葛亮为榜样,奉行为官节俭,恪守法律的良好风气。

同时,他也在汉中休士劝农,使得这个地方的生产力得到良性发展;而他主导整修的“山河堰”等水利工程,直到现在都还能用。

可以说,诸葛亮是把蜀国的治理发挥到了极致。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但是,《道德经》有云,“治大国,若烹小鲜”,就是希望减少“上有欲而有为”的情况,避免产生各种破坏百姓正常生产和安居乐业的行为,所以真正好的国家治理应该是“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但是诸葛亮有自己的政治理想,有自己的战略目标。所以,他不顾国家的实力强弱悬殊,不顾自己的政治条件已经不具备的客观情况,更不考虑自己军事水平有限的处境,多次主动对魏动兵,最后自己病死在军中。而且,后来他的长子诸葛瞻和长孙诸葛尚,也都一起在绵竹之战中战死沙场。

一家人全为国捐躯,真不可不畏壮烈!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而这个“穷兵黩武”的诸葛孔明作法,其实是被邻国东吴看在眼里的。

当时吴国使臣回吴国向孙权汇报的时候就说,蜀国快灭亡了!天府之国,这样土地丰沃的好地方,在诸葛亮治理下竟然到处是饥民;关中平原,这种歌舞故乡的好处所,这里的人却都垂头丧气的不说话。这样的国家,怎么会不完蛋呢?

善于治国却又汲汲于自己政治梦想的诸葛亮,真没少让蜀国人民吃苦。

综其一生,才智过人又修身以德的诸葛亮既能让两代雇主给自己无限的权力,又能让全国百姓跟他一起吃土,还能让后代万民对他百般景仰,不可谓不成功;但他一生认真敬业却也梦想无望,最后还搭上了自己、儿子、孙子性命的下场,却也不能不叫做悲惨。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或许,诸葛亮的一生只能用杜甫的《蜀相》来总结吧: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