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学习》阅读分享(一)
我们总是在不断地学习中去打破自己的观念,提升自己的思维和能力。
这是我第三次阅读《高效学习》,它给我们介绍了高效能人士的7个学习习惯,但只有这一次,我才读懂了作者读懂了技巧应用。
一.作者背景
作者和田秀树,是日本一名当代文坛名家,曾担任精神医学院的国际研究院,是一位精神医师。据资料显示,他的著作书籍有600多本,涉及时间管理、心灵感悟及学习方法等多领域,被誉为“学习之神”。
我上网查找作者的资料,发现关于作者的介绍很少。甚至在他的书籍中,对他的介绍也是极为简洁。
作者在文中提及:当他在东京以外的地方演讲时,从未有人用出版了600多本书来介绍他,而是会介绍他不久前参加了某某电视节目。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很多的大众不看书听书,或者只看自己专业领域的书,但是绝大部分的大众会看电视剧,认为参加电视节目就很厉害。
我想,这一定有地域差异。在中国,如果一个非专业的作家写了600本书,我们都会觉得很厉害。很有意思的是,即使他写了600本书,连他自己,也不会觉得自己是一个作家,因为这非他的专业领域,于他而言,不过是著作罢了。由此可见,作者是一个多么严谨的人。
二.写作背景
首先,作者是一名弗洛伊德派的精神科医生,在他的书中,会总有很多关于精神科医生参与研讨或者求学的记忆。文字,来源于他生活经验。
其次,作为一名研究员,医学领域的专家,必然需要做很多的研究,查找很多的资料,通过不断的实践去证明自己的研究及言论。很多事情,他不认为只有一种正确答案,他喜欢在论坛上发表意见喜欢提出质疑。所以,作者的文字及案例中,都会凸显他的严谨及专业。
最后,作者曾以教授各种考试秘诀而获得“学习之神”美誉。所以,他写了很多关于学习方法的书籍,此书是其中一本。里面有关于学习的技巧,但并不是所有的技巧都是适合我们的。一方面是因为文化差异,另外一方面是有些部分作者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解释。例如:作者建议我们学习政治学经济学和心理学,这样,可以针对财务现象,税收或者政治言论发表意见。
三.思考
作者在书中也使用了很多经济学和政治学的例子,这是我第一次阅读这本书半途而废的原因。但看完这本书后,我思考了两个问题:
(1)作者非常善于通过查找资料或者实践来去证明自己或者他人的言论,这种保持质疑与探索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也许是因为这种学习及生长环境的差异,所以个人觉得,国外的很多学者会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2)作者在书中提出的一些方法,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或所处环境去提出的,显然不适用于我们,但一定是对作者有帮助的。国内的很多作家,会站在比较大众的角度去呈现方法,再用生活中例子去举例论证。两者之间的差距,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也许这也是为什么作者可以写600本著作的原因。所以,阅读书籍,非常有必要去了解文化差异及写作背景,不全盘接受。
四.7个习惯
作者在书中提及的7个习惯分别是:(1)强化自学能力;(2)学习前做好充足的准备;(3)用独特视角看问题;(4)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5)擅长时间管理;(6)有选择的阅读;(7)输出学习强化知识。
初看这7个习惯,有没有觉得自己看懂了,其实挺简单的感觉。因为7个习惯的描述范围太过于广泛,以至于你看似懂却也不知道怎么落实,有点心灵鸡汤的感觉,这是我第二次阅读又放下这本书的原因。
这一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再次阅读,我用部分熟读法,花了两个小时的时间读完并整理出思维导图,也算是读懂了这本书。
落地的方法,明天再分享!
感恩文字相遇!感谢阅读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