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观者效应

曾经听过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国外的一个小镇,深夜,一位独自夜行的女孩遭遇歹徒袭击,她大声求救,惊动附近38户居民,他们纷纷点亮灯,开窗向外张望。歹徒见势不妙,仓皇逃走,但没有一个人出手相救,随后都关上窗户睡去。过后,歹徒见状,又返回来将女孩强暴了。女孩认为这些居民太冷漠,没有同情心,愤怒之下将这些住户一同告上法庭。
这些人很冤枉,认为不止自己看见了女孩身处危险,以为别人会出来救,并不是自己畏惧,忽略了没有关注和确定落实到某一个具体指定的人,大家都是这样想的,所以做出漠不关心的举动,这就是旁观者效应。
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同样的情况。记得几年前在旅行社工作时听同事说起,曾带一个商务团去韩国参加文化艺术交流展会活动,该活动一个协会负责组织,各企业分别将自己最满意的产品打包交给协会,全团30多人,产品装满二十多个大箱子。

由于第一次去国外参加展会,协会并没有经验,产品箱也没有编号,只是任由团队成员一路携带上下车,出入海关,每人除了自己行李外,随手拿一件,却是举手之劳,帮帮忙。一路上也没清点,结果到目的地时发现少了两个大箱子,也没人说得清丢在哪里。
企业非常生气,指责协会无责任心,今后不再参加该协会举办的任何活动。其实,只要协会办事细心些,事先将箱子编上号码,具体分配给每个人,全程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还有一位有经验的中学教师,面对一个纪律差的班级,他挑选出一个最淘气最有威望的男孩班长专管纪律,结果这男孩很负责地将上课纪律调整好了,自己也变得好学上进,完全变了一个人。这位老师采用的就是落实到个人,这样指定人,他觉得受重视,激发出潜在的巨大的能量,有了责任心和担当,为了表现自己的能力不让委托人失望。
大家都有从众心理,认为无论做什么事随大流最安全,这样就没有了特性和责任心,互相推诿,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办事效率低。就像求助一定要找准人,对他充满期待才不会被辜负,只有将具体安排委托指定的人,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你们知道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