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散诗·散人心情随笔原创文字集

牵起你的手

2018-11-30  本文已影响7人  半眸深情惹落尘

            ——读龙应台《目送》有感

生病在家的日子,有了太多空闲的时间,平时忙碌惯了的人也只有在读书时才不会觉得时间漫长,百无聊赖。

打开龙应台的《目送》,翡翠色的扉页上写着“献给我的父亲,母亲和兄弟们。”

人世间最亲近的人际关系莫过于和父母,和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一个知名海内外的作家用大量的笔墨描写那些和亲人之间的琐碎事,无外乎是对这种关系一再的回忆,以及回忆所带给她的温暖。

细细品读,大多数是写她的母亲和父亲,再其次是她的孩子和几个兄弟之间的事。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深奥的大道理,更多的是平实的诉说。宛如一个慈眉善目的姐姐和你聊着家长里短的往事,其中有对父母的热爱,对孩子的疼爱,对兄弟手足的挚爱和对平凡日子的感悟。

但是这样一本书为什么会成为学校要求家长与孩子共读的一本书?为什么一再的畅销?在很少人静下来读一本书,甚至名著都读的寥寥无几的当今成为人们口耳相传的一本书?当我合上这本书后,我深深了解了其中的用意和祈盼。

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每个人都那么忙。忙。忙。孩子忙着应付学习,考试,上补习班,特长班。大人忙事业,忙生活,甚至忙着玩手机。面对着五彩缤纷的世界,每个人都应接不暇,没有时间好好坐下来和孩子说说话,玩一玩。没有时间和老人拉拉家常,问问他们的身体状况,心理问题。宁愿和一大堆陌生人隔着屏幕亲近,也不愿和家人好好吃饭,好好说话。

但是,无论怎样。孩子会长大,老人会老去。生活中所有的难题不会避开你,直到有一天你从杂乱无章的工作中谈起迷蒙的双眼或者是从眼花缭乱的网络世界中片刻回归生活的主题,却发现孩子已经和你一样高,却不愿意和你多说一句话。老人忍着多病的身体里外忙碌,也不会和你喊一声痛。于是,你慌乱,你不知所措。于是,你想寻求帮助。

发现问题最多的是老师,因为一天的大部分时间是老师和你的孩子在一起,他们知道你孩子的情绪,性格,甚至身体状况。他们知道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孩子身上所有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而要求你读某一种书或者参加某一种活动,无外乎是为了增加彼此共处的机会,从而达到彼此了解,和平共处。让彼此走进彼此的内心,了解内心的需求,给予温暖,让孩子更加健康的成长,成为你和他共同希望的样子。

我想这本书被反复推荐阅读的原因,是因为她比我们更在乎亲情。更在乎和孩子之间的互动,沟通,彼此了解。因为你做不到,她做到了,所以你需要学习她所经历的一切带给你的启示。她相信,一个人有了孩子之后,人生的课程才刚刚开始,你要经历一个孩子的成长,付出毕生的心血,以此体会父母的不易。见证兄弟姐妹的成长映照出彼此。她只是比常人更多的关注了这些平常的事,尽了为人母,为人女的本份。而这看似平常的份内事,却是大多数人做不到的,现在人有了更多的忙碌也有了更多的迷茫,深陷生活的牢狱无力自救。

有了关注,便有了发现。

她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是的,所有的相遇都面临着别离,而在此之前你关注了多少,付出了多少,你是否愿意花更多的心力去关注孩子的成长父母的苍老,如果关注了,当你有此感悟时,内心是安宁的。孩子会长大,离开你的视线,父母会老去会死亡,离开你的生命。在你还未彻底失望的时候,牵起亲人的手,别让时光拉长了彼此的距离,看着亲人渐行渐远的背影,你也会说“感谢缘分让我们成为亲人,一路走好。”

秋雨绵延不尽,我望着窗外迷蒙的雨丝,低头读书,抬头望天,耳际回想着电话那头母亲的牵挂和亲人的关切,并写下如上文字,内心安静。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