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岸悉达多,彼岸释迦摩尼:(3)听教义问乔达摩,悟智慧别果文达
在舍卫城,尊者乔达摩佛陀的名字,家喻户晓。乔达摩住在离城不远的地方,耶塔瓦纳林苑。
悉达多和果文达按照指引一路寻来,他们跟着朝拜者赶往耶塔瓦纳。
太阳升起的时候,到达林苑,看见穿着黄色僧衣的僧人要么在树下静静打坐,要么在进行教义的讨论。大多数的僧人正拿着化缘钵往外走,准备去乞讨一天唯一的那顿午餐。就连佛陀乔达摩,也是需要出去化缘的。
悉达多一眼就在众人中认出佛陀,身着黄色僧衣的普通男子,似乎跟其他僧侣并无两样。佛陀谦卑的走着,陷入沉思,平静的面容无喜无忧,又似乎在静静的向着众人微笑。宁静、安详,步态从容,显示出圆满,无欲无求,呼吸平和,精神处于一种安宁之境,光明之境,和平之境。悉达多远远的看着,认真的观察乔达摩,这个人,这个佛,确确实实是位彻心彻骨的圣人。
两个人跟着佛陀默默走着,他们打算今天戒食。
入夜时分,林苑到处活跃起来,众人准备听佛陀讲经。
佛陀的声音圆润完美,包含着宁静,充满着平和,娓娓讲述如澄澈的小溪慢慢流淌。
佛陀说:生即是苦,世界充满苦难,但是可以找到解脱痛苦的方法,那就是走佛陀之路。他的声音洪亮而宁静的回响在众人头顶,好似一片光亮,一片星空。
深夜,讲经结束,有新来者请求加入团队,皈依佛理。就连生性羞涩的果文达也请求佛陀收他为弟子。
然而,悉达多仍在一边静静的冥想。
果文达急切的追问悉达多“难道你就不想走这条解脱之路吗?你还在犹豫等待什么?”悉达多久久凝视果文达的脸,深切的说“果文达,我的朋友,现在你作出了自己的选择。不再对我亦步亦趋,这是好事,但是我还没有想好我的选择。”
悉达多漫步林苑,思绪联翩。遇到乔达摩迎面而来,悉达多满怀敬畏的向佛陀致意,佛陀满目仁慈与安详。“尊敬的佛陀,昨天有幸聆听您精妙的说教,我的朋友决定皈依在您身边,可我却要重新踏上旅程”
“悉听尊便”佛陀彬彬有礼的回答。
“尊敬的佛陀,您把世界比作一圈永不断裂的链子,一圈因果关系连接成的链条。世界统一不可分割,一切事物相互关联,在同一潮流中诞生、发展、死亡,所有这些,您都已经教诲阐明了。但是,尊敬的佛陀,这万物的统一性和连续性,通过一个小小的裂口,断裂开了,这个裂口就是您关于超越尘世,获得解脱的教诲。既然人,身处尘世,就不能做到圆满。这个裂口破坏和瓦解了永恒和统一的世界法则。佛陀,请原谅我质疑您的学说”
佛陀静静的听着,和蔼的说“婆罗门之子啊,难得你这么深入的思考。希望你可以继续追寻下去。教义的目的不在于给求职者解释这个世界,它的目的是教人解脱痛苦。但是永远不能代替自己去证悟,更不能赐给别人证悟或者解脱”
“尊敬的佛陀,您已经达到成千上万的婆罗门弟子正在苦苦追寻的目的,你已经找到摆脱死亡之道,它是你由于自身探索,通过禅定、认知证悟所得到的。知识可以传递,智慧却不能。”
佛陀施施然走远,他的目光和似笑非笑的面容却永远铭刻在悉达多的记忆中。如此自由自在,如此端庄可敬,如此单纯却又神秘莫测。一个人,只有洞悉了自我内心深处的奥秘,才能这样顾盼,这样行走,是的,我也要努力洞悉自己的内心深处。
我们洞察别人的思想,吸收别人的思想,却没有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我们所追逐的一直是别人的影子,我们的思想成为他人的映射,我们从来都不是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