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乡愁留住
2022-04-25 本文已影响0人
把握方向_a69e
还记得村口那棵皂角树吗?还记得树下那个大碾盘吗?还记得老家房檐下母亲用过的那块槌衣石?还记得西屋墙角边那架奶奶用过的纺花车?还记得父亲赶过的那辆老牛车?还记得爷爷用过的那杆旱烟袋?还记得伴你读书的那盏煤油灯?还记得和小伙伴们在打麦场上滚过的铁环?还记得农耕时节犁铧穿破土壤的声音?还记得你和妹妹睡过的摇篮?还记得布谷鸟欢快的叫声?还记得玉米收获时的清香?
时间一去不复返,坍塌的老屋,残存的断壁,脱落的瓦片,孤独的烟囱……一切关于故乡的概念仅仅停留在记忆里。的 如何留住乡愁,如何留住农耕文化,这是一个需要全民关注的工作。在2022年2月22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做好2022年“三农”工作,扎实推动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实现乡村振兴新进展。支持挖掘和利用农耕文化遗产资源,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培育具有农耕特质的乡村文化产品,大力开发乡宿、乡游、乡食、乡购、乡娱等休闲体验产品,建设农耕主题博物馆、村史馆,传承农耕手工艺、曲艺、民俗节庆,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为了保护即将消失的乡土文明,退休教师刘国方老师自发自费,在乡村寻找收集曾经在农耕文化中发挥巨大作用的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品。几年间刘老师省吃俭用,把退休金和不多的积蓄都用于购买农耕用品上,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刘老师收集的物品包括农村生活中的耕牛、山羊、家犬、鸡鸭鹅等标本,生活中的锅碗瓢盆、炉灶等,耕种用的犁、耙、锄、锛等工具,其他如绣花布鞋、老虎头靴、水缸、牛槽等各种琳琅满目的承载着一代人美好记忆物件,摆满了几间房子。 因为年龄原因,刘老师面对倾注自己心血的物件,也是力不从心,他表示,还会继续寻找,希望举办一个农耕文化展览馆,让这一代没有见过这些物件的孩子们了解农耕文化的历史,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并且把优秀的文化一代一代传递下去。 为了助力乡村振兴,保护乡土文明,南阳市众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合河南省慈善总会发起“守护乡愁”项目,旨在把农耕文化留存传承,实现文化自信,找到自己的根,记住自己的故乡,记住自己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