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有义务教会并告诉孩子什么
母亲有义务教会并告诉孩子什么
在人类社会的繁衍过程中,母亲的养育功能不可磨灭,它是人类生生不息的纽带。作为母亲,她应该有义务(作者认为是一种不可推卸的义务)告诉孩子一些东西,并让孩子以一种健康向上的心态去融入社会。从最基本的来说,为人之母应该教会并告诉孩子如下内容:
(1)尊重生命
这不仅仅指对人的生命的尊重,它还包括对生物、动物、植物等一切有生命形态的自然物的存在形式的尊重,这是人类爱心的基础。这种尊重生命的教育要注意破除“人类中心主义”传统观念,世间万事万物的生命是否重要不能只以其对人是否有利或有用来做评价。
在现实中我们有时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由于独生子女太寂寞、太孤单了,父母就为孩子买小宠物玩,比如活的小鸭子、小鸡等,有的孩子在玩这些小宠物时就显露了残暴的倾向,用自己的小手把小鸭子、小鸡捏死。面对孩子身上这种这样残暴的做法,一些父母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当,无非是再花钱买一些回来而已。记得很多年前,在武汉有一个孩子小小的年纪就考上了大学,被传媒誉为“神童”。他的父亲在谈到对儿子的早期智力开发时就涉及到这种尊重生命的教育。这个父亲指导孩子把受伤的小鸟带回家,给它上药,给它包扎,天天给它换药,直到把小鸟的伤治好,然后把小鸟放飞。这种看来与智力没有任何关系的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培育了孩子的爱心、同情心、对生命的尊重及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生活,生活中有不如意的话,怎样去克服。如果我们的社会中,放纵小小年纪就可以存在某种暴力倾向的话,那我们就难以完全避免文化大革命中,那种对人的生命和尊严的践踏在我们社会中的重演。尤其在今天,我们还不能对“文革”进行深刻的反思,在一些群体性事件和典型性案件中,我们也已经感受到了对生命的漠视。我们已经很真实地、很紧迫地感觉到了,人类对大自然各种生命形态的破坏和践踏,现在已经在现实中开始得到了报复和报应。
在本书写作过程中,又闻发生清华大学学生用硫酸给狗熊喂食的爱心泯灭的惨案,该事件不能不成为给整个社会敲响用爱心对待生命的警钟。
(2)有尊严地活着
活着的尊严问题,既有物质上的必备条件,也有精神上的特殊品质。保证日常生活中有基本的物质条件是人能够有尊严地活着的重要基本条件,中国自古以来的“温饱而知羞耻”的说法,就有这层意思在其中。在现代社会来说,国家能提供让我们没有生存后顾之忧的生活和医疗保障系统,是国人能够有尊严地活着的重要保障。尽管国家已经强制性地推行着社保制度,但其离保障我们能有尊严地活着还很遥远。
有尊严地活着的精神特质,就包含了人格、品格、信念、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等方面的内容,这都是一个人有尊严地活着的根和本,集中地反映了一个人活着的精神状态。我们的现实社会中有着太多的见风使舵、摇头摆尾的软骨头,他们在生活中没有什么值得自己去坚持和固守的东西。如果一个人在人格、信念上不能做到固守和保持,那么在爱情和婚姻中也是一个容易变的,并且极不负责任的人。我们的老一辈中有着很多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榜样。老舍、傅雷等老一辈的傲骨故事在文化大革命中以至现在都烙在人们的心中。
有尊严地活着既是一个人开创事业、成就事业的基础,也是全社会重建诚信大厦的底座,同时也是培育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内容。
(3)生存能力。
一个人至少应具备什么能力呢?标准低得令父母们惊诧不已:生存能力!这也是一种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无师自通的。我们常常可以在传媒上看到这样的报道,孩子考上某个城市的大学,妈妈就跟着前往这个大学所在的城市去打工,以便就近照顾在此地上大学的儿子或女儿;孩子被保送派往国外某大学深造,因为妈妈不能跟着出国陪读,孩子没有能力自理生活,而不得不弃学而回国,等等。这样的孩子的生存能力等于零,智力上再聪明也是要被生活所淘汰的,父母不在的那一天,他们怎么生存?
生存能力,在国际社会的教育领域一直受到相当的重视,很多的著名学校,包括中小学都定期或不定期地在学生中组织“野外生存”的训练,孩子们在这种艰苦的训练中,掌握了一定的生存能力。而这样的生存能力训练在中国基本是缺失的。中国的过度强调成绩、重视分数的训练,培养了大量的无独立生存能力的考试高手。前几年媒体上有报道,一个留学毕业,但却因没有生存能力而流落街头的学霸女孩,对找到她的警察说:“我只会考试”。当下中国的中小学生,甚至大学生中会烹煮的人又有多少?这种状况真的值得我们担忧。
任何心智正常的人都知道,人类是共生的社会动物,一个人有能力在社会中谋生,意味着他有能力服务社会,哪怕是只为其中的某一个人服务。现在很多学校正在想办法提高学生的独立生存能力,这可以从媒体时不时会有的类似报道中反映出来。不少学校都适当地在一定范围内开展“生存极限”、“学会生存”的课外活动。参加该类活动的学生身上只能带非常有限的钱,然后自己独立谋生若干时间,以此来检测孩子的生存能力。孩子有了这样的生存能力,就可以免除父母对孩子的最大牵挂了。
(4)尊重他人和适应社会。
这个问题在普遍是独生子女的中国,特别需要强调。因为家里只有一个孩子,孩子就宝贝的不得了,全家人都迁就他(她)、让着他(她)的,这就是“小皇帝”这一说法的来源。但是,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如何与千千万万个“小皇帝”相处?千千万万个“小皇帝”之间怎样相处?这是我们生活在现实世界中不能回避的问题。
因为人的社会性本质,相融于社会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母亲要教会孩子尊重他人和适应社会。尊重他人是要求他人尊重自己的前提,不懂得尊重他人的,必然也难以得到他人的尊重。在现代成就任何事情都需要他人的配合和合作,如果父母希望孩子能健康发展和有所成就,就不能不引导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和适应社会。
(5)了解自身生理心理的发展进程。
一个人的心理发展必然会伴随着其生理的发育而来。在人的一生中无论是每个生理发育的变化,还是每个新的心理感受的出现,或感觉上的异样反应,对孩子来说往往都是前所未有的,有的孩子能够很顺利很快地度过这些阶段,但是有的孩子则不那么容易度过,这些孩子初初遇上这些变化常常会感到非常困惑和不解,极需要父母给予指点和解惑。比如女孩子生理上的初潮,男孩子生理上的首次遗精和手淫等等,都会给孩子的心理上带来压力。父母如果能及时地、或提前告知孩子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和好处,孩子会以一种愉快、健康的心态去迎接和对待,这将有利于孩子心理上的发展。
随着孩子的成年,母亲还要告诉孩子相关的性知识以及怎样在性的关系中保护自己。别让孩子通过不健康的途径,或从不正派的人那里获得这些关系人生幸福的重要知识,这可能会扭曲孩子对性和幸福的理解和认识。
母亲还应当教会孩子怎样去接触异性和了解异性,告诉孩子真实生活的实质。使得孩子能以一种清醒的、理性的态度去选择生活和适应生活。
(6)健康而美丽地成长
外表形象在女孩那里远比男孩要重要,哲人才说:男人最怕别人说他是蠢材,而女人最怕别人说她丑陋。也有人说,青春和美丽是评价一个女人的重要价值指标。可见漂亮和美丽在女孩来说非常重要。
母亲应该在女孩童年的时候,就教会女孩爱护自己的脸蛋、皮肤、牙齿和头发,不要损坏它们。女孩长大一点后,还要教会女孩怎样去保养自己的皮肤和头发。因为皮肤和头发都是女孩美丽的先天特质。告诉女孩皮肤不能暴晒,暴晒的皮肤容易老化,年纪大了就容易起皱纹。教会孩子保护自己的牙齿,那是一个人微笑时的门面,不能忽视的,尤其对女孩。
生养一个健康的孩子是每个母亲的心愿,女孩的健康除了身体健康之外,很重要的还要身材挺拔。身材挺拔是女孩子形成良好气质的基础,所以我给我很多有女孩的朋友一个建议,就是让你的女儿去学一段时间的舞蹈。舞蹈对提升女孩子的肢体语言的品味很有帮助,学过舞蹈的女孩,她的举手投足都比较美。
女孩有了漂亮的皮肤、头发和牙齿,有了有美感的肢体语言,她就很容易在同学和伙伴们中脱颖而出,她的发展机会相对可能就会多些。当然,这里还要特别提醒母亲,只有内在素质和外表一样美好的女孩,才是真正的美丽。所以还不能疏忽女孩的才能和品行的培养,要培养女孩的善良、热情、与人为善、善解人意等内在品行。
外形优美、才华出众的女孩既比较容易获得发展的机会,也比较容易招来嫉妒。嫉妒是一种很可怕的情绪和心理反应。从近年国内大学发生的一些伤害同宿舍同学的投毒案中,我们可以看到嫉妒引发的极度恶果。因此,母亲要教会女儿处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要平和、要与人为善,学会将心比心和换位思考。这些内在良好品质的外部表现就是要“好好说话”。“好好说话”不仅体现在说话的语气语调上,也体现在说话的内容上,不要不耐烦,不要尖刻。年轻人之间的冲突经常会由一、二句不中听的话引起。
从心理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角度,还要教会女儿与积极向上的同学做朋友,远离所谓的“垃圾人群”。从媒体中可以发现,近年中小学中,女生中的群殴现象比较严重,要教会女儿防范和保护自己。
(7)用心提高孩子对生活和对感情选择的品味
在本书即将完成的时候,我从报纸上看到一些这样的文章:“贪靓的女孩难成才”、“初中,对女孩是道坎”等。其实,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进入初中后,对父母来说,都会逐渐产生很多的困惑。因为,孩子不再像在小学时,什么都与父母说了,他们(她们)开始把许多的秘密留在自己的心里和日记里,有的孩子还把记载自己内心秘密的日记本日夜带在身边。在互联网非常发达和普遍的今天,也有很多孩子的秘密是写在网上的。父母面对这样的孩子,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与孩子沟通,他们担心孩子受到不良的事和人的引诱,在正当需要学习安身立命的本领时,就误入歧途。其实父母的担心是很正常的,孩子没有阅历和经验,她们(他们)既不懂识别,也不懂鉴别。
面对今天这些信息量很大,很独立或很要求独立的孩子,我们再不能像过去那样,仅仅告诉孩子什么是准许做的和对的,什么是不准许做的和错的,那样必将遭到一些叛逆性很强的孩子的抵触和反感。而且这样的方法,现在看来也仅仅是治标,而不能治本。
我大胆地在这里提出一个我认为是治本的方法,仅供读者参考。父母可以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起,就开始慢慢地提高孩子的品味能力。这包括对生活方式的品味、对理想追求的品味、对感情选择的品味。父母应该注重提高孩子对事和人的品味及其领悟能力、鉴赏能力、选择能力。只有孩子自己具备了一种较高的品味,她们(他们)在与外界交往的过程中,才能用这种自己培育起来的鉴别标准,去自觉抗拒庸俗和平庸;拒绝低级趣味的引诱。
我的一个学生在对其女儿的教育中,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女儿很争气,小小年纪就独自在外留学,很有主见,很勤奋向上,不用父母帮她操心。我问我的学生是怎么教育出这么一个省心女儿的?我学生说,她对女儿从小就不强迫她做任何事情,对女儿的所有要求都是先讲道理,用女儿能懂的语言跟她说,女儿自己想通了,就会自觉去做。在女儿很小的时候,她这样跟女儿讲道理,受到了婆家一致的反对,觉得那么小的孩子怎么能懂?但她坚持这样做,女儿在妈妈的引导下,无论是其的思维、思想、理想、追求和品味,还是其行为的自觉性和对行为的控制力等等,都超过了同龄的同学,而且母女俩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女儿长大后,妈妈问她:你小时候,妈妈跟你讲那么多道理,你有没有讨厌妈妈?女儿说:妈妈,你当时讲那些道理,我也不是完全懂,但是这些道理就像种子埋在我的心里了,等遇到相应的事情,这些道理就开始在我心里像小树一样长大。这些道理对我的成长非常重要。这个孩子在看了我这本书之后,就跟她妈妈谈论起来,并且跟妈妈说:妈妈,你能把窝的意见转达给你的老师吗?我非常感谢她的意见。
提高孩子的品味,对父母来说是有些难度的,因为它要求父母不但要有相应的品味,而且还要懂得循序渐进、因势利导的基本教育方法。孩子的品味是父母品味的一个折射,父母的日常生活方式、理想追求、待人接物、言谈举止等,都会在孩子的品味形成中,产生直接的榜样影响。
当然,用提高孩子的品味来防止孩子受到不良的引诱,并不是一种对每一个孩子都绝对有效的办法。品味毕竟是一种主观的感受和认识,可以因人而异。不过,它在无形中还是可以成为一道保护孩子的屏障,有品味总要比没有品味好一些。
但是,采用这种方法的父母,不得不注意到这样一个可能伴随而来的问题,就是在有意识地提高孩子的全方位的品味能力的同时,也有可能埋下一些风险,这就是在孩子以后的生活中,他们(她们)很难再接受太过于普通的人和事,这样会让孩子在成长中有更多的孤独感和不满意。所以,父母在提高孩子品味的同时,还要教会孩子怎样去面对孤独和平凡。
这里不得不提出的是,孩子在孤独中也是很容易接受感情的。但是,可以肯定地说,这份感情绝对不是适合她的。父母和师长感到为难的是,孩子自己在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如果父母师长干涉了这份感情,反而可能会把孩子推向这份不该有的感情。如果孩子有些品味,就应当给他(她)讲点大的道理,在以情动人中以理服人。
报纸上谈到的“贪靓的女孩难成才”,是因为她的“靓”可以给她带来外界太多的过度“关注”,在这些“关注”之下,她会受到太多的引诱,这些引诱让她分心,可能促使她过早地关注了她本该在她长大一点再关注的问题,更严重的是,还可能促使她过早地挥霍了她拥有的,本该在未来才能挥霍的资源,比如对自己身体的提前挥霍。
在孩子遇到问题时,尽量让孩子自己去解决,不要包办代替。尽管父母心里还是不放心孩子自己去处理,表面上还是要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相信你一定能处理好这个问题。家长的高度信任可以给孩子一种这样的内心暗示:我不能辜负爸爸妈妈的信任。他们(她们)在处理问题时会更小心谨慎,以不辜负父母师长的信任。
(8)对时间、空间和情绪的管理能力
说到管理能力,很多人都会认为,那是成人的事,跟小孩子应该没有关系。其实不然,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事,对长大后的好处是无限多的。我们这个要谈的孩子要学会的管理,涉及三个方面:时间的管理、空间的管理和情绪的管理。这对成人来说,也是很重要的管理。
时间管理,指对自己可支配的时间该怎么安排和分配。这点对中国的孩子尤其重要,中国是个注重考试和分数的国家,为了所谓的“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从小就很多的学习任务和很多的作业,看看我们一年级孩子背的书包有多重就知道了。作业不但在课堂上有,放学在家也不少。如果不能及时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没有什么玩的时间了。教会孩子对时间进行管理,就是教会孩子什么事情要先完成,什么事情应该放后去做。时间管理中,最重要的是要分清轻重缓急,对于孩子来说,要先完成作业再去玩,这样玩的轻松没有压力。其次,要提高单位时间的使用效率,对孩子来说,就是做作业的时候就做作业,玩的时候就玩,不要同时干别的事情。管理好了时间,才有更多时间玩。
空间管理,指对自己的房间、书桌、抽屉等空间的管理。空间管理对女孩子来说特别重要,现实中,女孩在婚后要做更多收拾房间的工作。在人们的印象中,女孩应该是比男孩更爱干净和整洁的。能经常收拾房间,并保持房间干净整洁是个很好的习惯,任何人都喜欢干净整洁的环境,尤其在结婚后,干净整洁的环境让人愿意逗留,心情也舒畅,朋友之间的走动也很有面子。具有空间管理能力的孩子,不但自己置身于该空间自己舒服、心情好,连跟你一起生活的人也更愿意留在这个舒适的空间中,否则真的可能是一走了之,眼不见心不烦。
情绪管理,指对自己情绪的控制。在前面我们谈到了,女性是感性的动物,情绪的流露在女性那里是很自然的行为。所以,一般来说,女孩子爱哭,也不怎么善于掩盖情绪。我们说女孩子要学会管理情绪,不是说,女孩子不能哭,而是说不能随意发泄感情。爱哭,但不能不顾场合的哭,尤其不能任意地歇斯底里和嚎啕大哭。情绪管理,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不能任意地对人发脾气,不能不好好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