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 HTTP 协议(1)-与http相关概念
身为一个前端,HTTP 对我而言就像是云雾环绕的一座山,看不透也不知从哪开始攀登。深入学习 HTTP 协议系列就是我对罗剑锋老师的《透视HTTP协议》所做的总结。希望能对大家的登山之旅有所帮助。
HTTP 是什么
HTTP协议是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的缩写,是用来在www服务器和本地浏览器互相传输超文本的传送协议,超文本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
与HTTP 相关的概念
HTTP 协议中的两点
一般浏览器是 HTTP 协议中的请求方,服务器是应答方。服务器这里有两个概念,一个是硬件指的是一台机器,另外一个是软件,指的是提供 web 服务的应用程序,运行在硬件服务器上。
CDN
CDN 全称是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内容分发式网络,利用了 HTTP 协议里的缓存和代理技术,代替源站响应客户端的请求。
CDN可以缓存源站数据,让浏览器请求更快的得到响应。
爬虫
模拟 HTTP 请求端,向服务端发送请求,抓取各种数据。
DNS
DNS 即域名系统,用有意义的名字替代ip。再使用TCP/IP 协议通信仍需要ip地址,所以需要域名解析来将 IP 做一个转换,映射到真实的 IP 上。
HTTPS
全称为 “HTTP over SSL/TLS”,即运行在 SSL/TLS 上的HTTP服务。SSL/TLS 是一个负责加密的安全协议,基于 TCP/IP 协议之上。
代理
HTTP 协议中请求方和应答方的中转站,既可以发送客户端请求,也可以转发服务端应答。
常见种类:
- 匿名代理:隐藏被代理机器,只能看到代理服务器;
- 透明代理:跟匿名代理相比完全透明开放,外界既知道代理,也知道客户端;
- 正向代理:靠近客户端,代表客户端像服务端发送请求;
- 反向代理:靠近服务端,代表服务端响应客户端请求;
CDN 其实就是一种代理,代替源服务端响应客户端的请求,起到了一个透明代理和反向代理的作用。
网络分层模型
TCP/IP 网络分层模型
TCP/IP 网络分层模型TCP/IP 协议总共有四层,按照图示从下往上的顺序。
第一层链接层:负责在以太网、WiFi 这样的底层网络上发送原始数据包,工作在网卡这个层次,使用 MAC 地址来标记网络上的设备,所以有时候也叫 MAC 层。
第二层网际层/网络互联层:用 IP 地址取代 MAC 地址,组成落网。
第三层传输层:保证数据在 IP 地址标记的两点之间传输,是TCP、UDP 工作的层次。
TCP 与 UDP 的区别:
TCP 是一个有状态的协议,需要先于对方建立连接然后才能发送数据,保证数据不丢失。UDP无状态不用事先连接,但不保证数据会发到对方。TCP 的数据是连续的字节流,有先后顺序。UDP 则是分散的小数据包,顺序发,乱序收。
第四层应用层:有各种面向具体应用的协议,如 HTTP、SSH、FTP、Telnet。
MAC 层的传输单位是帧(frame),IP 层的传输单位是包(packet),TCP 层的传输单位是段(segment),HTTP 的传输单位则是消息或报文(message)。但这些名词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分,可以统称为数据包。
OSI 网络分层模型
OSI 全称“开放式系统互联通信参考模型”,从下到上分为七层。
OSI 网络分层模型- 第一层:物理层,网络的物理形式,例如电缆、光纤、网卡、集线器等等;
-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它基本相当于 TCP/IP 的链接层;
- 第三层:网络层,相当于 TCP/IP 里的网际层;
- 第四层:传输层,相当于 TCP/IP 里的传输层;
- 第五层:会话层,维护网络中的连接状态,即保持会话和同步;
- 第六层:表示层,把数据转换为合适、可理解的语法和语义;
- 第七层:应用层,面向具体的应用传输数据。
两个分层模型的映射关系
两个分层模型的映射关系- 第一层:物理层,TCP/IP 里无对应;
-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对应 TCP/IP 的链接层;
- 第三层:网络层,对应 TCP/IP 的网际层;
- 第四层:传输层,对应 TCP/IP 的传输层;
- 第五、六、七层:对应到 TCP/IP 的应用层。
TCP/IP 协议栈的工作方式
HTTP 协议的传输过程通过协议栈逐层向下,每一层都添加本层的专有数据,层层打包向下层发送出去。
接收数据时按照从下往上穿过协议层,逐层拆包,拿到数据。
域名
域名的解析
域名需要转换成 IP 地址,这个转换的过程叫做域名解析。
域名解析采用的是 DNS 系统,除了 DNS 系统外,就是了利用各种缓存机制,会对 DNS 解析结果做缓存,方便下次能快速找到这个域名对应的 IP。
这里的缓存有:
- 操作系统缓存;
- host 文件映射;
- 浏览器缓存
利用域名我们可以做什么
- 重定向;
- 当做名字空间来使用,使内部服务可以直接使用域名来标记;
- 基于域名实现负载均衡。
基于域名的负载均衡也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利用域名解析可以返回多个 IP 地址的特性,使一个域名对应多台主机,客户端收到多个 IP 后可以自己使用轮询算法依次向服务器发起请求,实现负载均衡。
第二种方式,根据域名解析可以配置内部的策略,返回离客户端最近的主机或者当前服务质量最好的主机,在 DNS 端把请求发送到不同服务器,实现负载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