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颁给了生物钟研究!这能让你早起吗?
可惜的是……并不能。不过,我们总是有些别的办法来调整自己的作息——而且不那么痛苦。
1
这次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生物钟的基因机制研究,但是我们还是没办法一下子改变自己的生物钟周期。
有段时间我的作息很成问题。晚上七点到九点睡两个小时,然后直到夜里四点再睡,早上十点起床。看起来,依然能够保持每天的充足睡眠时间,但是总觉得哪里不大对劲。
总是睡不醒总是没有精力,意志力也很低。每天都有许多要完成的任务,可是完成情况一直不怎么好。虽然夜里很安静,但是理想中的工作状态很少出现;大部分夜里都在和自己对话:“玩完这一关、看完这部电影、就去工作!”
但是一关又一关,一部又一部,直到凌晨四点,哈欠连天。
直到有一天,一个许久不见的朋友看见我,大吃一惊:“你的脸色看起来像死人一样!”
直到今天,我还对这位直言不讳的朋友心怀感激。自己身上发生的细微变化,自己可能不大容易意识到;要是没有人肯直白地告诉你,可能永远也不会发觉。
于是花了些时间,看了些资料,把自己的生物钟重新调整到早睡早起模式。居然也没有那么困难——也就一直持续到了现在。
2
常言道,晚起毁上午,早起毁一天。的确,没有养成习惯之前,早起的痛苦不仅是从床上把自己拔起来,还有接下来一整天的浑浑噩噩。
为什么早起这么痛苦?原因很简单,你的身体还没准备好。你的身体——你的十五万亿个细胞——都觉得自己睡得正舒服,从脑袋里的神经元直到脚后跟的皮肤细胞都在打呼噜的时候,闹钟突然拼命叫起来。
起床好痛苦有比这更烦人的事吗?你的所有细胞都在发出愤怒的吼叫,挣扎着不想醒过来;这些来来自十五万亿个细胞的怒气合成了一股起床气,而你的大脑干脆决定就此罢工——这就是早起时的状态。
3
不过仔细想想,要是能养成早起的习惯,倒也算是一件好事。早起的习惯会让你早上起来精力充沛兴致勃勃,让你觉得自己像随时准备起飞的火箭,没什么事情能难得到你。
早起意味着你能有更充足的时间为一整天做好准备;
早起意味着你能有独处的一两个小时;
早起意味着你能集中精力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
早起意味着你可以享受丰盛的早餐;
早起意味着你可以放松,给自己一份好心情;
早起意味着你不必在晚上玩手机刷朋友圈来浪费时间——晚上我们往往已经很疲劳了,没办法做些真正有价值的事;
早起的价值若是你能在六点钟起床而八点钟才需要出门,你每个星期就几乎比别人多出了高质量的两个工作日。你的理想、你的野心、你的爱好和兴趣,都可以生根发芽了。
4
该怎么才能早起呢?我筛选出了几个有效的办法,组合起来使用,效果更佳。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是循序渐进地早起。想一下子提前两个小时起床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在早上迷迷糊糊的时候。每周重新定一次脑中,每周都比上一周提前五分钟起床。这种方法看起来可能很慢,但是它才是更有成效的;慢慢来,会比较快。
第二,我们要养成起床的条件反射,用它去取代过去那种按下闹钟再睡五分钟的习惯。找个休息日来练习一下:躺在床上盖上被子,就像平时睡觉时那样。把闹钟定在五分钟后,听到闹钟响起就马上起床穿衣铺床叠被。在练习几十次之后,这种行为就开始慢慢定型,让你在早上迷迷糊糊的时候也能顺利起床。
第三,用“执行意图”的方法,给自己设置几个“如果……那么……”的问题。如果明早闹钟响了,我就马上起床;如果我很困,就告诉自己睁开眼睛保持清醒;如果我还想睡一会,就去厨房喝一杯水。这种具体的、关注行为、在脑中预演的方法,能有效提升起床的可能性。
第四,为早上安排一件有趣的事来作为奖励。许多人早起不成功,问题就在于他们为早上安排了太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有的人希望早起背单词、读书、写作、锻炼,但是这些行为本质上都只是理性会喜欢而已,而本能则会很讨厌它们。早上半睡半醒时,本能的力量比理性的力量强大得多。所以,我们要为早起设置一个本能会喜欢的任务——比方说玩游戏——这样早起会容易许多。至于其他任务,还是等早起成为习惯了之后再说吧。
理想的清晨5
虽然每个人的生物钟可能都不同,但是我们可以像倒时差一样调整自己的节律,让自己变成能够早起、能够有效控制自己生活的人。
我们都看过许多教你如何“无痛早起”的文章,可能也尝试过其中的一些,但是往往成效不彰。
原因在于,我们其实并不是想真正早起。我们想要的是有更多时间来享受生活、提升自我,而早起只不过是达到这些目的的手段而已。真正想要达到的目标,往往是和痛苦相伴的——无论是读书、写作还是运动——这些并非我们大脑所爱的东西。
结果就是,我们的大脑会自然而然地将早起和痛苦联系在一起,会避免我们陷入痛苦之中;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无法早起。
幸福生活所以,单纯地将早起看成一个目标,而且给早起设置些有趣的奖励吧。当你能够习惯性地早起之后,再为早上添加其他任务也不迟。毕竟生命悠长,花两个月时间养成早起的习惯,是一笔很划得来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