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写作时代周刊精收藏

如何写短篇小说

2018-09-20  本文已影响1人  大城的小森林

《短篇小说写作指南》自1970年后在美国多次再版,有着极高的影响力。本书选入了数十篇文章,从各个角度阐述了对短篇小说的看法和写作心得,文笔通俗、诚恳,伴有大量的举例分析,非常具有学习价值。

这些文章的作者主要是小说家、评论家、编辑、大学写作课教师等等。

写一篇小说,离不开这四个步骤:开头,中间,结尾和修改。中间内容包含对话、描写、场景、情节、冲突、视角、叙述手法和过渡等内容。此外,我们还要学会如何找到写作灵感,保证写作内容可以不断输出。

1.保持创作状态

作家其实是一件性价比极低的工作,因为它每天耗费的情感和体力最多,但经济上的报酬却很少。

作家是天生的还是后天造就的?

总的来说,文学上的成功似乎由两个因素决定:天生的才能和后天持续不断的努力。也就是说,即使你是一个写作天才,如果不决心付出艰辛的劳动,依然不会有任何收获的。事实上,许多功成名就的作家背后都是强烈的写作欲望和日复一日的艰苦耕耘。

以下是促使你保持写作动力的五大方法:

* 广泛阅读。

* 同其他写作爱好者联系。

* 做笔记,随时随地记下自己的灵感和观点。

* 抽空写作,即使每天只有半小时,也要每天坚持全神贯注写上半小时。

* 立即写作。生活中永远充满着阻碍你写作的诱惑和困难,一切都在不断变化,你永远没有稳定的时候,所以说,不要说等一切稳定后再去写作,当下马上动手。


 2.获取写作灵感

刚开始写作的时候,很多人以为灵感会从天而降,我们只需坐等灵感就好了。那些知名作家一年能写那么多字,是因为他们灵思泉涌,老天赏饭吃。殊不知,这些作家背后是不断地把生活中的观察、想法和各式各样的构思记到本子上。

灵感实际上是方法和精力的问题,尤其是精力。以下是获取灵感的方法:

  (1)养成记录的习惯,并把自己每日五花八门的想法进行分类储存。

  (2)大量地阅读。

  (3)保持对人和生活的兴趣。观察、分析和记录周围的一切。文学是人类弱点的记录,我们要始终保持对这些弱点的好奇心,并穷根究底。

  (4)相信自己。你最好的素材就是你自己。

  (5)向大作家学习。


3.开头

开头很重要,我们去书店翻一本书时,判断这本书合不合你意很可能就是开头翻看的这二十多秒钟。虽然好的开头不能决定整篇文章的质量,但在小说界里,先声夺人的开头比比皆是。

我们开头最好要给读者提供他想在小说中发现的东西,比如一种新鲜感,一种历险,一种大世面的感觉,一种可以在床上轻松享受一般的舒适等等。

一般来说,好的开头都包含时间、地点和一种跌宕起伏的动感。有一个比较好用的方法,就是将第二个、第三个或其他高潮作为开头,作一个情节的伏笔。

4.中间内容

 4.1人物塑造

人物塑造中,我们要强调一个显著、独特的性格特征,如同射击时瞄准一个靶心,而不是对着一堵墙扫射。这个特征可以是小如一粒痣,一粒天天看得见、长毛的痣,这是塑造令人难忘的人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也决定了我们塑造的人物是否有血有肉。

如何能写出一个活人?最好的办法就是了解他。比如一个作家向别人展示他塑造人物的资料,里面是一份他笔下村庄的速写,上面画着一些主要的房屋、数目,还有一份概要,其中有中心思想,情节说明,结尾段落的措辞,人物简介。关于中心人物,还有一份提要,载明他的祖先,过去的经历,环境的影响、职业、理想、外表、情感倾向等。

专业的作家都会做以上这些乐此不疲的材料准备,初学者可以从描写身边熟悉的人做起。

4.2对话的运用

对话是一个传递意思、组织情节、塑造人物的宝贵通道。

我们对话描写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懂得什么时候该惜墨如金和什么时候该酣畅潇洒。一个擅长讲趣闻轶事的人,如果口若悬河,不让读者喘一口气,插一句话,也会变得处处招人嫌。

对话要清晰明了,不要毫无目的地东拉西扯。

每个人物要有自己的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说话方式,或文绉绉,或妙语连珠,或活泼生动,或朴实亲切等等。

克制方言的使用。

注意篇幅和断句。比如这两句,分别表现出李四的不同性格:

(1)李四开口了:“我想没问题。张三走了”。(李四胆小,不爱说话,但在理智的驱使下,主动说出自己的意见)

(2)“我想没问题,”李四又插进话来。“张三走了。”(李四是个冒失鬼,爱插话,但又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

4.3 描写

好的描写要注意到所有的感官。

我们不但能看见森林的场景,还能听见树梢的风声,闻到熏肉的香味,感到温煦的朝阳和尝到热咖啡的滋味。

描写时,我们要用名词和动词,避开形容词和副词,除非他们能增加文学感染力。比如初学者,尝尝会写“他愤怒地说”、“他安慰地说”。我们应该尝试将这些情绪放到对话里面去。此外,我们可以不时使用拟人化的手法。

总之,读者要的是与故事、人物相关的景物描写,我们要做到简洁洗练,融景入事。

4.4肖像描写

要让肖像描写真实动人,跃然纸上,我们要锻炼出敏锐的观察力。正如一句话说的“不是没有美,只是缺乏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肖像描写时,我们要防止流于类型化,比如眼睛都是黑色的、炯炯有神,水汪汪,双眼皮。

继续拿眼睛举例,我们要仔细观察这个人的眼睛,瞳孔是什么颜色,西方人的话有蓝、灰、棕色等,眼睛形状,圆眼、杏仁眼或丹凤眼等。眼窝是深陷,还是凸出。是健康的眼睛——明亮有神,眼白清澈,还是“病”眼——爱流泪,红丝密布,发炎流脓或者眼白发黄。等等等等。

初学者会觉得鼻子很难描写,因为我们对鼻子的一些基本形态不熟悉,以及能用来描写鼻子的颜色词有限。此外,还有耳朵、头发、脖子、手臂、脚、姿态、体格、音调的描写,这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通过阅读、观察来积累,以及像一些文学大师学习。

4.5场景构思

不管一部长篇还是短篇,都是一出不断展开的画面般的戏剧,由一连串层层推进的场景所构成。

不管每个场景多长,多少词,从头到尾行动和人物关系都应该抑扬顿挫、波澜起伏,每个场景都包括以下元素:鲜明的人物、愈演愈烈的矛盾冲突、时间、地点、情感基调。

我们可以尝试用以下公式写场景:

(1)遭遇——卷入冲突的两股或多股势力。冲突的人物或势力必须交锋,必须有情感。

(2)目的——场景的目的

(3)交汇——比如搜集信息、提供信息、使人屈服、规劝、施加影响、加深印象、逼迫等。

(4)最后的行动——胜、负或者放弃。

(5)结局或后果——导致下一个场景。

总之,我们要把每个场景看作是整篇小说中这一宏观世界里的一个微观世界,有开头、中间、结尾,这之间还要发生扣人心弦的突转,有起有落。在还没有描出各个场景透彻的蓝图前,我们千万不要动笔写小说。反之,你有了场景的草稿后,小说也离完成不远了。

5.结尾

有时候,我们开头气魄十足,但是到了结尾时,往往后劲不继。所以,我们在结尾时,应该符合以下四点要求:

(1)令人满意。对小说中提到的问题给予诚实公正的回答,不骗人,也不让人失望。

(2)切合小说的基调和题材,并激起一种独特的情感反应。

(3)包含一点出人意料的东西。

(4)合乎逻辑。

大部分的现代小说无外乎以下几种结尾:

(1)总结型结局。给所有人都交代了大欢喜的或大悲剧的结局。

(2)思考型结局。提出一个问题,加以戏剧性的发展,留给读者思考。

(3)展望型结局。把触角伸向未来,给人以问题本身解决后还会出现心波折的指望。

(4)突降型结局。在最后还加入一个额外的波折,或者情感冲击,从而使小说更上一层楼。

(5)逆转型结局。这时当今小说最喜欢的结局方式,即给读者所不知道的东西。

(6)契机型结局。结尾用一句话、一件东西、一个念头或任何一个特定的事物作为契机。

总之,不管怎么结尾,都不要草率收场,把过多的东西留给读者自己捉摸,也不要让结尾充斥着学究气的陈述和描写。大问题解决后不要再喋喋不休,或者一转笔墨又集中在次要人物身上。不要让人物间的关系依旧如初,或者结果为见分晓就先露了口风。


6.检查

在写完一篇小说后,我们肯定是需要修改的,按照以下思路尽兴修改,能大大提高我们的效率:

(1)头是否开在合适的地方?

(2)头是否开得太慢?

(3)基调是否已经确立?

(4)是否认真处理了文章中的倒序?

(5)你写的东西自己是否了解?

(6)故事的年代你是否写清楚了?

(7)是否写进了多余的情节?

(8)是否有冗词赘语?

(9)是否出现多余的人物?

(10)人物的性格是否一致?

(11)是否哪个词语用的次数过多?

(12)对话是否夸张造作?

(13)各项事实是否准确?

(14)场景或气氛是否遭到破坏?

(15)文字是否矫揉造作或陈腐俗套?

(16)情节是否连贯一致?

(17)是否言之有物?

(18)情节是否合乎逻辑?

(19)高潮是否太短?

以上就是本书的主要内容,值得我们去细细体会、琢磨。写作很痛苦,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学会写作,能让我们了解自己,把握自我。我们对周围的事情不再麻木不仁、不求甚解,我们会开始忠实于某些事实、情感,探寻生活的意义。

毕竟,正如书中说的:

   “生活,绝妙无比。”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