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哲学/思考/观点

【思考】受疫情影响,闭关15天,分享一点收获

2020-04-27  本文已影响0人  平凡人的思考

因为疫情的影响,这段时间一直闭关。看了几本书,学了一些课程,有点收获,与大家一起分享。

关键词:恐惧、欲望、贪婪、感情、理智、无知、事实、真相

前段时间有些焦虑,甚至迷茫。

因为受疫情影响,目前算是基本什么也做不了。所以没有收入,只有支出,生活压力比较大。

人生陷阱:感受支配理智

人要生存,就必定有些必要的消费以维持生存。

如果经济条件无法保证生存的安全和持续的稳定,我们就会焦虑,迷茫,甚至病急乱投医。

为了追求生存安全,我们就会想办法工作,赚钱,维持生存。

一旦生存问题解决了,人又会立刻忘记不安全感,开始被各种欲望影响,开始进行非必要消费。

随着收入增长,我们的欲望会逐渐放大,消费需求会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

最后结果就是:无论我们在什么收入水平,似乎钱永远不够用,烦恼永远存在,生活的压力永远存在。

真相:其实你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实际上,大多数时候,我们的感受,我们的想法,我们的行为都是错的。

更关键的是:我们自己还无法意识到这个问题。

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受到个人感受的影响做本能的做出了反应,而从未真正进行过思考。

有一句话大家肯定听说过:道理我都懂,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道理都懂,却依然过不好?

因为我们所了解的所谓的道理,只是浮于表面的,笼统的大道理。真正内在的,细节的,本质的东西,我们根本就不了解。

因为只是浮于表面的了解,并不是真正的懂得。所以这些道理并没有内化成为我们的思想,更无法指导我们的行动。

说个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应该找个什么样的另一半恋爱、结婚?

我们脑海里可能立刻会闪现出诸如三观一致、温柔贤惠、有责任心、善良、性格好……这些词。

但是,真正落实到现实中的时候,我们看了很多这一类文章,在恋爱和婚姻中依然迷茫,不知道怎么操作。

因为,大众关于爱情,关于婚姻的大部分结论,都是凭感受得出的,而不是认真调查,基于事实去分析、思考之后得出的结论。

如果真的有去专业的学习一些婚恋心理学知识就会明白

1、爱情由三部分构成:激情、亲密和承诺

2、激情是吸引力

3、亲密是彼此深入的了解及发自内心的认同

4、承诺是落实到生活实际的责任与担当

所以,要找个什么样的另一半恋爱、结婚,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显而易见了。

爱情中我们真正追求的就是三个东西:

1、彼此有吸引力

2、彼此了解并认同

3、共同努力能够支撑起生活及人生追求

无知:一切问题的根源

人的本能是懒于思考的!

随便看看我们身边的人就会发现,大部分宁愿干苦力,忍受体力劳动的痛苦,也不愿意坚持学习、思考,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因为人的本能是逃避痛苦的,所以负面的痛苦感受会促使我们立刻给出回应,以消除负面感受。

但因为思考是麻烦的、痛苦的,所以我们会本能的懒于思考,就不会去深究造成这些感受背后的原因,更不会去费力的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谈恋爱闹矛盾了,大家的方法是包容、理解、各退一步。换个说法就是:逃避问题!

这一次没解决的问题,下一次还会出现。而且是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出现,终其一生都如此。

离了婚的人,如果离婚的原因没有真正弄清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再次结婚还是会遇见问题,还会继续重复这种矛盾。

问题从来都不会自己解决。

我们从来都只是在照顾自己的感受而已,极少有人进行深入的思考。所以我们终其一生都伴随着痛苦、烦恼和妥协。

不确定:世界的真实状态

经济学里有一个理性人假设,就是默认大家都是理性的。但是现在经济学家们越来越发现,人其实是不理性的,所以才有了行为经济学。

人的不理性导致行为很难预测,进而导致不确定。

关于不确定性比较出名的书有《黑天鹅》、《反脆弱》、《随机漫步的傻瓜》

人生是一个综合的、多因素影响的复杂系统。单个事件、单一因素很难决定人一生的命运。

我们总以为世界是不变的,所以人们总是在追求安稳。但实际上,安稳才是最大的不确定。

在安稳的环境中习惯了,一旦不确定因素来临,基本就是毁灭性的打击。而平时就习惯了不确定,能够灵活应变的人,则抵抗不确定性风险的能力会强很多。

为什么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烦恼、抱怨、争吵。

为什么我们会被很多流行观点洗脑。

也是因为我们并不了解全部的真相,经常用片面的信息得出自以为确定的结论。

比如:绝大部分家长认为要赢在起跑线上,所以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让孩子学习,一定要买好的学区房。

实际上,提前学习可能会让孩子掌握一些知识,但也可能会扼杀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心。

再好的学校,关键还是看孩子自己的学习态度。

高中的时候我是在一所普通的市级重点高中读书,全年级15个班级,一届大约1300人。入学时我大约在年级600名,高考时我大约是年级200多名。全年级过一本线有接近200人。

而我们市的另两所省级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线远高于我就读的高中,生源质量远超我就读的高中。那两所省级重点高中都有20多个班级,全年级1600多人。高考过一本线的大约500人,只有接近三分之一而已。

如果前期的条件能够稳定的决定后期的结果,按道理来说,我所在的高中都有不少过一本分数线的,省级重点高中应该至少80%的学生都过一本线才对。但实际上没有。

这个世界永远是变化的、流动的、不确定的。

无论当前条件有多好或不好,都不要以当前条件不变为前提来下定论推测未来。

世界是变化的,不确定的。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这个世界一切都在变化。

一切皆有可能!

方案:人生比的就是风险控制

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

各学科的许多专家做那么多专业的研究,总结出各种规律,得出各种理论模型,无非也就是能在不确定的状态中,稍微提高一点预测准确性的概率而已。

无论是经济学家做研究,还是我们努力提升自己,做各种规划,最终的目的都一样:降低风险,提高成功率,达成目标。

或者说:消除恐惧,提高安全感,以满足我们的欲望。

回到最初的这个图。

因为知道有风险,所以我们恐惧

因为有了恐惧,所以我们努力赚钱求安全感。

因为觉得安全,所以我们有了更多的欲望

因为欲望增强,所以有了更大的新的危机感。

因为新的危机感,所以要赚更多的钱

……

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但绝大多数人能赚的钱是很容易遇见天花板的。

用有限的赚钱能力来对抗无限的欲望,这注定是痛苦的。

我们求学读书,我们努力工作,我们恋爱结婚,我们什么都追求好的,本质上都是想要降低风险,消除恐惧,满足自己的欲望。

恐惧背后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的无知。

知道的越少,认识问题就越片面且浮于表面,做决策时的风险就越大,最后的结果就越不可控。

懂得的越多,认识问题就越全面而透彻,做决策时的风险就越小,最后的结果就越可预测。

无知本身还不是风险最大的。

风险最大的是:明明无知,还自以为自己聪明,没有自知之明,且不自知。

这里所谓的无知,不是指学校的知识,课本知识,而是指:实事求是,认清事实真相的能力。

当我们懂得的越多,我们认识事物就能越接近事实真相,判断就越准确,犯错误的可能性就越低,也就活得越通透。

进行专业的学习,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因为从原理上,从根源上了解一个事物。所以当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能够从原则,从原理出发去进行分析、思考,去进行反省、总结,进行自我纠错,自我提升。

没有进行过专业学习,不了解事物背后的规律和原理的人,即便自己错了,也无法发现自己的错误。

就像电影《飞驰人生》里的张弛一样。

学员问他是什么秘籍能够让他保持连续5年的赛车冠军。

他回答:过好每一个弯道,不让每一个弯道出现一点点失误,这样,就够了。

生活的道理总是相通的,人生,比的就是风险控制。

最怕你迷茫、无知且不自知。所以,还是保持终生学习吧。

最后,借用乔布斯的一句话作为结尾:

Stay Hungry.Stay Foolish.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与君共勉。

参考书籍:

《富爸爸穷爸爸》

《青年恋爱心理学》

《自卑与超越》

《黑天鹅》

【千聊】平台课程《阶层分化时代普通人的跃迁策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