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语”的根本内涵
教所诠弥陀名号,为佛语体,得益随之。
观门之教有个所指的方向,它所诠释的是什么呢?是“弥陀名号”,所谓“定散文中,唯标专念名号”。三部经是名号为体,这样,观门教里含有定门和散门,定门也好,散门也好,教法所诠释的不管是定门还是散门,它总体是对这句名号的解释,是这句名号的展开,它是“证赞彼佛依正二报,使人欣慕”,它是为了赞叹、证明阿弥陀佛名号的功德利益,也就是释迦牟尼佛赞叹弥陀名号第十七愿的实现。通过定散二善、定散二门、观门之教赞叹弥陀名号,所以叫“教所诠弥陀名号”,这才是“佛语”的本质,“为佛语体”。
这“佛语”的根本内涵是什么?就是这句名号,所以后面才说“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不要错了。善导大师在前面《玄义分》的时候,释名门就解释这句“无量寿”是什么呢?“‘无量寿’者是法,‘觉’者是人,人法并彰,故名‘阿弥陀佛’”,然后说“又,言人法者,所观之境”,就是从无量寿佛名号里开出“依正通别真假”,依报、正报,通、别,真、假,这一切都是名号的流现,当然定散都在这当中。所以,所谓“佛语”的精华、结晶、本质,就是这句南无阿弥陀佛,这是根本之体。
“体”是相对“用”来说的,也就是说,观门之教反而是用,是从体上所展现的一种作用。那么是什么用呢?广摄定散二门之机,这叫“用”,归入弥陀救度。所以,由体起用,用必归体。从文面看,整部《观经》不都是佛语吗?佛讲的就是佛语,但是有体有用,“体”就是佛名,“用”就是定散观门之教。
“得益随之”,“得益”讲的利益,那就是名号,就是不管得什么利益都是从名号而来的。你看前面叫“观益”,这里叫“得益”,词是不一样的。“得益”,《玄义分》叫“得益门”,“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这讲“得益”,它是紧紧咬住“弥陀本愿”这个词,讲得很清楚。讲“观益”,还是在佛力观门那里,因为观益有不同的说法:从前面来说,各观都有各观的利益,这叫“观益”;还有一种说法,通过观门之教,进入弥陀本愿救度,这也是观的利益,所以那也叫“观益”。这讲“得益”,那就直接说往生净土。
一一净宗法师讲述《观经疏楷定记》255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