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好型人格”其实都是被反向塑造的
分享一个我自己的故事:
大一那年,抽签选室长,我抽中了。结果后面才发现,这只是麻烦的开始。
因为每次小组作业,基本都要室长安排,而且还要有人上台去展示内容。回到寝室,有人就说:“那就室长去讲呀!”我并没有当回事,后面也有室友主动上去讲。第二次小组作业,也有人说和上次同样的话,我当时就怒了,说:“上去讲,不能每次都一个人吧,没有人去就抽签,如果非得每次都让室长去讲,我马上辞职,你们谁爱当谁当。”
那是我上大学第一次发火,本以为会有人站起来反对我,但是,我一说完以后,鸦雀无声。
我真的很少发火,也很少拒绝别人的请求,所以,可能这就让大家觉得我好欺负。
虽然上台展示也没什么,但是总有一些人在不得不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自己不愿意去做,就把那些自认为好欺负的人推出去,替他们“挡灾”。
我还有一个室友,就是属于那种“不好惹”的人,所以,一般她一说话没有人敢反对,而且做事也有原则,不会轻易去触碰别人的底线,所以,很多室友都有点怕她,但也会不自觉地亲近她。
千万不要以为进入社会才会遇见一些复杂的人,其实人性都是相通的。
你让人觉得越好欺负,别人就越会欺负你。如果你让人觉得不好惹,你坚守自己底线的同时,也不要触碰别人的底线,别人自然会尊重你。
尊重别人好像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一种修养,但是很多时候,尊重是靠自己的底线和实力挣得的。
有人会觉得如果太直接了,又该怎么和别人相处呢?别人会不会因此孤立你?
如果一件事情你认为是正确的,可别人脑子的概念并不清晰,还以为你做错了,这个时候你会改变吗?
如果你想迎合他,那你一定会改。但把时间线拉长,不久以后,你不会再与这个人相处,可你脑子那原本正确的概念早已被这个短暂相处的人搞乱了。
换句话讲,你这一生一定会遇到那些欺软怕硬的人,他们尝试性地欺负你,结果你的一次次退让,让他们确信你是好欺负的,所以他们更加肆无忌惮。
最后哪怕这些人已经彻底从你的生命中退出了,可是你已经被他们反向塑造成了一个“讨好型人格”。
从前,我觉得我要对所有人都好,说不定就可以成为很好很好的朋友。
但是,工作以后我才对于发现一般的关系,我都只求简单不求深刻。
我喜欢我工作的环境,因为这里的人际关系并不复杂,大家都有一颗开放包容的心态,哪怕对于“新人”的我,都像朋友一样说说笑笑,这种简单纯粹,让我和他们相处起来很轻松。
为什么不求“深刻”呢?
因为“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明明关系不够深厚,却期待对方用你想要的方式对待你,这不是自寻烦恼吗?
如果不寻求深刻,不但和别人相处会很舒服,而且还会收获很多惊喜。
当然,我们很有可能会遇到复杂的人,对于这类人远离就好,千万别让他们搞乱了你脑子里原本正确的概念。
实在无法远离,那就要想清楚自己脑子里的想法是否正确,如果你不确定,那肯定会被别人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