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洲优秀散文选(六一行编)散文✨满天星

诗词醉流年.随笔(三)

2023-05-16  本文已影响0人  历尽千帆归来仍少年

每每读起那些雅致风趣、意境绝美的古诗词,我们的内心总被莫名的感动。常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在这个喧嚣的世界,让我们在古诗词中,寻找一片闲适, 去掉内心的浮躁、焦虑…,还心一份宁静。

愿我们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玉楼青,尊前拟把归期说》
宋/欧阳修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
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此词是欧阳修二十七岁时的作品,宋仁宗景祐元年,欧阳修留守推官任期己满,离别洛阳,创作于离筵上。

这是一首温柔旖旎的小词,意境很美,风花雪月,写尽人间至情至爱。整首词咏叹离别,于伤别中蕴含平易而深刻的人生体验。

  上片,尊前伤别,芳容惨咽,引出名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人的多愁善感与生俱来,于风花雪月并无关联。所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下片,离歌一曲,愁肠寸结,在沉重的哀伤中,却于结处扬起:“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此时趁春风还在,你我一起把满城牡丹看尽,这样就能淡然无憾地辞别。由低沉悲痛的情绪中生出一种豪迈跌宕的力量,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使得其文立意更高。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这两句均为千古名句,被近代学者王国维赏评:于豪放中有沉着之致,所以尤高。

《赠去婢》
唐/崔郊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侯门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赠去婢》是唐代诗人崔郊创作的一首七绝情诗,道尽了有情人不得终成眷属的悲苦之情,引起千古共鸣。

这首诗的背后,流传着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据史料记载,崔郊是唐朝元和年间的秀才,他曾寄居襄洲姑母家。姑母家有一名容貌俊秀的女婢,两人互生爱慕。但后来姑母以四十万钱的高价,将女婢卖给了当时任襄阳司空的于颐。这年的寒食节,两人在郊外邂逅,千种相思万般无奈的崔郊,提笔写下了这首史上最痴情的诗。

后来,于颐读到这诗,于是派人将崔郊请入府中,拿出那首诗问他:“这首诗是你作的?” 崔郊十分坦率地告诉了于颐他和那个女婢的夙因。于颐非常感慨,对崔郊说:“ 你这诗何止值四十万钱!”于是,让崔郊把女子领走,还赠送了丰厚的妆奁,成全了这段姻缘,一时传为美谈。

诗中的最后两句“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至今让人读来潸然泪下,后来成了男女分手的金句。

多么凄美绝望的爱情,够不够断人心肠?

《终南别业》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终南别业》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山水田园诗,整首诗通过描写终南山的美景和诗人的隐居生活,表现了作者晚年对归隐自然的喜爱与闲适之情。

该诗叙述了诗人因年龄的增长对于“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追求宁静和超脱,抛却浮华,寻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这首诗把晚年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

兴致来了就独自信步漫游,前方无路可走,那就坐看行云变幻。休现了作者随心所欲,怡然自得的心境。

在林间碰到老人,说说笑笑,都忘记了回家,这是何等的惬意自由啊!

正是经历了足够的沧桑往事,才能有这样的旷达心境啊!

颈联“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更是千古名句。从艺术手法上看,此二句俨然是一幅充满禅意的山水画,隐喻人生境遇中的挫折与转折,强调水尽而后云起、困顿中能够看到希望的生命信念。

《终南别业》是王维的传世佳作,诗味、理趣二者兼备,既有浓浓的禅意,又富于哲理, 写出了人生的至高境界,意境让人向往。

(作品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未经同意,谢绝转载。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