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事物总是赶不上人心的进化
最近一直有在留意娱乐新闻,而当我看到我所尊崇的六小龄童老师(86版《西游记》孙悟空的饰演者)被人骂得体无完肤的时候,心里不禁有些难过。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们眼中心中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奇怪了。
我相信有很多人都是看86版《西游记》长大的吧!因为其经典之程度,足以让央视在每年的寒暑假里都将其重播上好几遍。我亦真心觉得,经典当真是百看不厌的。六小龄童把孙悟空这一具有高难度的角色给活灵活现地诠释出来了,形象活泼生动,与真正的猴子样态相差无几,深受好评和喜爱,堪称成功。究其成功原因主要有两个:一、家庭熏陶,六小龄童生长在猴戏世家里,耳濡目染;二、个人的刻苦努力,为演好孙悟空,他甚至去观摩学习真正的猴子的生活习性。自此,在绝大多数观众心目中,六小龄童便成了饰演孙悟空的最佳代表。而这也是一座难以攀越的表演艺术高峰。
按理来说,这么一位优秀的表演艺术家,应该深受人们的尊敬才对。可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人们思想的更新,六小龄童的人设却越来越受争议了。很多人认为他针对周星驰演的《大话西游》以及其他新版的《西游记》是抱残守缺、食古不化、自以为是的表现;认为他频繁地出现在大众的面前、借孙悟空的形象来赚钱是掉节操、人品糟的表现;认为他对杨洁导演忘恩负义⋯⋯总之,关于他的各种负面信息炮轰式地向我们袭来了。所以,即便是他的铁杆粉丝,也由不得对他产生一些质疑了。
这个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也是娱乐至死的时代,人们追求游戏化的新鲜事物,而不喜欢过于保守过于正经的东西,因为那会让大家觉得尴尬。可能人们越来越不喜欢六小龄童的原因,正于此。他的传统观念触碰到了众人对自由利益的原则。
当然也有可能,社会上浮躁功利的风气影响到了六小龄童,让他在艺术与利益之间的取舍发生了失衡。毕竟,再伟大的艺术家也是人,也会有弱点。
在事情难辨真假的时候,我们最好保持理性与沉默,否则伤人伤己。在责骂别人之前,先扣心自问,在这个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世界里,自己又能否做得到坚守美好的初衷。
其实大家之所以会对六小龄童产生种种质疑,那也不奇怪。因为在这个时代里,我们见识过许多外表美好内里腐败的人事了。比如说,至上励合窝里反丑闻,吴秀波出轨事件,等等。
美好的东西总是脆弱的,犹如泡沫,一戳就破。你永远也无法预料到,在自己心里特别美好的人事,在下一刻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是悲凉,也是无奈。
鲁迅曾说,我总不以恶意去揣测别人,是因为没有料到人竟然能坏到这个地步。
我也不愿总是把人想坏,可现在的演员是越来越多了,难辨真伪。美好的事物总是赶不上人心的进化。既然如此,那我只能选择守护美好的回忆,忘掉或者是忽略难看的东西了。也许保持美好的方法之一,就是保持距离。
美好的事物总是赶不上人心的进化 美好的事物总是赶不上人心的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