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念

2017-08-09  本文已影响0人  pattyzqq

《杂念》这个是纯银的东西,当初看到就觉得很适合自己,就“偷”过来,记录一些零碎的想法和灵感。

最近对remix的歌着了迷,《latch》就是其中一个“受害代表”,听的是Sam在麦德逊广场花园的现场版,开头Sam说了一句“Put your phone in the air.”让我萌生了一个想法:演唱会的荧光棒,为什么不能用你的手机来代替?
制作一个APP,利用屏幕发出变换的光。不过仔细一想,功能倒是能复制,联想一下使用场景就有点恐怖了,一场演唱会下来估计会摔碎一票手机屏,得不偿失。

最近对时间的概念很敏感,日子一天天过,上一次注意日期是八月一号,再看已经是九号了,三分之一都已经过去了。前天做梦梦到自己看日历,已经到了二十号,“好嘛,一个月又快完了。”梦里的自己这么想到。起来还迷迷糊糊,真的以为这个月快完了。

我有眼高手低的毛病,也有“眼大肚子小”的问题,昨晚回家路上饿的不行,买了菜和肉回去做饭,买的不多嘛,两个菜一块肉,米饭蒸的也不多嘛,然后吃完之后感觉人要被撑坏了。以后要少买少买,切记。

昨晚在图书馆待了五个小时,把剩下的大半本《宽容》看完了,图书馆是真的冷!!!外面汗流浃背,里面吸鼻涕。
《宽容》是本好书,真的不错,不同于记实的史书,《宽容》记录了人类思想一步一步的发展。房龙开头是说这是一本说“宽容”的书,对于我来说,在基本理解了房龙“宽容”价值观的同时,这还是一部很好的普及西方宗教发展史的书籍,受益良多。不过对于中世纪以及中世纪之后的几百年,我没怎么看进去,可能是太陌生了,突然就冒出一个我完全不知道的人或者事,云里雾里。(不推荐陕师大这一版,配图虽然多,但是关联性几乎没有,哗众取宠的感觉。)

前一阵还看了几部电影。
《奥斯曼中尉》和《承诺》,这两部的背景都是一战时的土耳其,土耳其人和亚美尼亚人的民族冲突。
《奥斯曼中尉》讲述了一个土耳其的中尉和美国护士的爱情故事,开始没多久就定下了三角恋的基调,讲真有点莫名其妙,突然就爱上了……囧。说它讲述爱情吧,桥段很老,容易让人审美疲劳,说它是凸显历史,引人深思吧,电影刻画的这个程度还真不够让人深思的。不太推荐。
《承诺》相较之下就比较好了,讲述的就是土耳其对亚美尼亚人实施种族灭绝的事情,视角是一个去伊斯坦布尔求学的亚美尼亚男青年,亲身经历了整个屠杀的过程,很多场景是很有震撼力的。虽然也有三角恋(无语,哪哪都是三角恋,每次看到这种情节,我就知道:这三个人中有一个活不长了。),不过因为民族相同,战线统一,不太纠结(因为我真的知道要死人)。到最后让人对土耳其恨的牙痒痒,对亚美尼亚民族深感同情,Bingo!电影目标达成!!推荐看……
接连看到两部关于亚美尼亚民族的电影,忍不住去知乎搜了一下,原来亚美尼亚人和犹太人一样可怜,各种被迫害,不过这个民族是让人尊敬的,关于他们的描述有一句是这样的:“亚美尼亚人是唯一一个和平时期外出,战时回国志愿参军的民族。”热血沸腾!
联想到之前看到的讲述波兰和乌克兰的种族屠杀的电影《沃伦》,真是让人感叹:人世间怎么有这么多的血腥暴力!真是冤冤相报何时了?房龙在《宽容》中有个理论能很好的解释这个情况:“往往上层的改革愿景是很好的,上层也都能很好的适应新政策,但是放到思想和经济都落后的中下层人民中,这个制度就很不合适了,这也是制度最终没有推行下去的原因。”并不是所有人都有那个思想高度的,《宽容》中一句话的出场率很高——“想让别人如何对待自己,需自己先如何对待别人。”这句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异曲同工之意。我承认复仇让人很有动力做事情,但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如果大家思想程度都高到理解和践行房龙的“宽容”,大同不远矣。
还有一部不错的电影——《The Wall》,是一部改编片,讲述的在伊拉克战场的一个传奇狙击手——Juba(待考证),射杀了美军35人,电影结尾我还是比较满意的,我发现我越来越喜欢开放式的结尾了。不过,我要开始吐槽了:这狙击手TM太神了!不是人!!神的如我大天朝抗日神剧中说的一样“八百里开外一枪毙命!”点到为止,自己去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