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一线现场了解情况,才有发言权
对于“发言权”的话题,估计很多都有经历过,希望自己有发言的机会,更希望更多人关注到自己。
—
现实生活中,在“发言权”中,个人觉得存在三种类型的人:
详细了解现场的来龙去脉后,经过仔细的思考和分析,再发言;
对现场情况只了解个大概,就开始发言了;
对现场情况不了解,就开始发言,已经成为习惯性了。
—
当然,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人,都没有对错,只是所站的立场不同罢了。
—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剖析这三种类型的人。
—
一、详细了解现场的来龙去脉后,经过仔细的思考和分析,再发言
—
有本书叫《细节决定成败》写得很好,对于一件事情,你必须要了解其中的过程、细节、问题等,你才算对这个事情有个全面的了解,经过思考、分析、归纳和总结,你才能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哪个环节容易出问题,哪个环节是关键,这个事情成功的概率有多大,假如成功的概率比较大,需要投入的成本有多少,组织架构怎样,人员是怎么布局的,风险如何管控等。
—
这样,你对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就了如指掌,别人什么都瞒不了你,那你的发言才会对别人有好处,真正能给别人提供有参考意义的价值。
—
二、对现场情况只了解个大概,就开始发言了
—
如果是这种情况,那知叫“知其一不知其二”,你了解的事情是片面的,也许你了解到的只是事情的前半段,也许是中间部分,也许是后半段,事情的关键部分还没有接触到。有些事情是需要串联起来才能关联的,否则,你是无法判断对还是错。
—
比如:
一个人的薪资6000元,你就说工资挺高的!这是一个片面的判断,为何?
—
假如在三线城市,乡镇,门卫这个岗位薪资在3000元左右,这个人如果正好符合这个要求,那薪资确实很高的。
—
假如在深圳,建筑设计师薪资1万元以上,这个人如果正好符合要求,那薪资就很低了。
—
所以,只了解大概,就发言,容易误导别人,产生一些不良的反响,或许,你只是为了表现一下自己。
—
三、对现场情况不了解,就开始发言,已经成为习惯性了
—
这种情况,你的发言往往都是没有力度的,没有什么参考价值,只是凭你的感觉在说话,也许是你以往的经验认为是对的,你希望引起别人的关注,让别人觉得你厉害,也就是虚荣心在作祟,其实,你完全可以放下面子,做回真实的自己,没必要装,太累!
—
我是文哥,关注我,分享更多生活故事,欢迎留言交流!文章编号0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