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生的金智英》:父亲真的做到为人父了吗?
父母这个职业伟大而辛苦,如果没有上岗的资格以及条件,最好就先学会如何去爱人,自修如何为人父母的相关课程,而不是急着生出来却无法将其养育成健全之人。可能有人会说生出来就会有所改变,就会懂得如何为人父母。殊不知,这种按下“快捷键”的方式会反道而行。它无关你的职位高低,赚钱能力如何,而在于你的思想是否跟上时代潮流,不断学习成长。
82年出生的金智英,当时她父亲是一名公务员,思想封建。母亲则是家庭妇女,却常常鼓励她做自己想做的事。电影里父亲的角色表现得很有意思,令人寒心。
片段一:中学时代的智英坐公交车遭遇陌生男子尾随向父亲发出求救信号——来公交站接她。父亲并没有安慰她,而是反问她为什么要跑那么远的地方去补习,要求她立刻换掉。紧接着对自己女儿上下打量一下,从口中吐出的是『衣服穿得体一些,你裙子穿得短』『别随便对谁都笑』这样令人作呕的言辞。当智英反驳说自己没有笑对陌生男子没有印象时,父亲立马给予当头一棒『这就是问题,为什么没有印象?要一直留意,警惕,避开才行。他叫你了,就啥也不做吗?没有避开就是你的责任。知道了吗?』
明明受伤的是自己女儿,为什么父亲要把坏人的错归结于女儿自身呢?简直荒谬至极!很多时候,来自外界的伤害程度远远不如父母没有明辨是非的责怪。且不说任何安慰性言语与真正的保护教育,父亲的责任又在哪里呢?
新闻上频频爆出女孩被性骚扰的事件,仍存在不少这样论调。它高呼『女孩的所穿所为就是招惹祸害的根源』,说得好像把自己包裹得严实、不招惹他人就能扼杀坏人做坏事的念头,抵御坏人侵犯的行为。不批判坏人为非作歹的行为,反而责怪受害者的外在穿着与不规避。这种思想着实应该阉割。
片段二:在饭桌上说到智英是否参加毕业照时,智英因工作还没着落而不想参加。母亲劝她参加,父亲却对智英说『要是那样闹心的话就别去了。等等到岁数了就嫁人得了。你就适合那种』这种老封建的话语父亲脱口而出。言语上的打压轻而易举地施加到女儿身上。
片段三:父亲只给儿子买一大堆补药。直到妻子可怜自己女儿哭嚷着说丈夫偏心,重男轻女。最后来了一个意味深长令人动容的镜头——父亲打电话说『补药再来点给我闺女们』的背影。这是何等可笑啊!
片段四:当他儿子打电话问到二姐喜欢吃什么的时候,父亲随口说出『智英吗?她喜欢红豆面包呗』讽刺的是,喜欢红豆面包的是他儿子!智英压根就不喜欢红豆面包,而是奶油夹心面包。父亲从来都没有在意过智英,脑子里就只有儿子的喜好等才叫事情。
可以说,她的父亲便是电影里男性角色们的缩影。是的,还有她的丈夫!因为在她丈夫的潜意识里妻子就该安分地在家相夫教子,做着女人该做的事情。否则,在妻子与母亲之间,他也不会表现得那么懦弱,令智英更加奔溃。
作为女性,我们会被赋予多重身份,迫不得已要把『自己』这一个身份压得很低。像智英的母亲原本想当老师,迫于家庭条件压力无奈放弃,早早出来工作赚钱养家。产后抑郁的智英出现幻觉,把自己当成是别人,以别人的口吻说出自己最真实的话。这算是她作为个体时最想说的话了吧。
智英幻觉时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