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

三国那几个人(五)

2017-05-08  本文已影响36人  侹哥看天下

        政治家在获得成功之前,都有一对很善于倾听意见的耳朵,即便很尖锐的意见,他们也会硬着头皮,红着脸皮听下去,一定要刻意培养这种乐意听取意见的雅量。曹操初年,盘踞兖州,势力小,地盘小,人员少,为人很直率,对人对事,喜怒都写在脸上,属于本色表演。兖州名士边让自恃威望高,名气大,对曹本人以及曹的政策,包括“唯才是举”,进行了全面地,无情地谩骂。曹操不遮掩,没耐心,毫不客气把他拿下,边让意识到曹操来真的,吓破了胆,磕头求饶。曹操说求饶就能活命吗?以你为首的一批人说我虚伪、狡诈,为人民是假,为权利是真;热爱人才是假,培养奴才、走狗是真,你们这些伪知识分子不但不来帮政府,还大唱反调,给我们的敌人,什么袁绍,袁术、吕布、孙策站台,我的身心和名誉受到了巨大伤害,这笔账能一笔勾销吗?

        他越说越气,说完一挥手,边让就死了。边老师的声望救不了他的命,曹大人的声望也由此败坏,一些有学问的人不来投靠了,一些不受待见的人趁机离开,“边让事件”让他们猛醒,纷纷和曹操这样的专制军阀分道扬镳。

        曹操意识到自己政治上的不成熟,在起步阶段,他还没有搞一言堂的实力,说话做事不上路,人家随时跳槽,他身边少一个能人,敌人那里就多一个人才,这是折本的买卖。为了改善形象,建设一个人才高地,广泛争取人才,他必须把狐狸尾巴暂时收起来,笑脸相迎,搞了很多危机公关。比如曹操特意作《短歌行》诗,广为流布,诗中“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等词句反映他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

       在做大前,政治家们都虚怀若谷,这个时期的他们最具有超越局限的民主精神,你会觉得曹刘孙平易近人,礼贤下士,他们总是用热烈的眼光注视着你,和你推心置腹,言听计从、彻夜长谈,但凡得到一点像样的东西,他们立马拿出来和你分享,你是他的贵宾、朋友、同志、战友。“解衣衣尔,推食食尔”,他恨不能把心挖给你,你恨不能“士为知己者死”。彼此都很感动,还留了眼泪。

       只要他们还弱小,你们的好关系就能维持,一旦他们足够强大,走到了巅峰,还能维持这样的关系呢?可能性就没有了,同志,战友关系基本上会转化为主奴关系。普通人之间可以同享乐,不能共患难;和帝王只能共患难,很难同享乐,你要是不能及时调整情绪,摆正位置,离倒霉就不远了。

          前文说过袁绍有一个谋士许攸,是曹操的发小,投降曹操后,献计让他烧了袁绍的乌巢粮草,取得官渡之战的决定性胜利。后来他又献计,水淹袁绍的冀州城,彻底扫除了袁家的残余势力,可谓立下第一功。之后许攸多次在公众场合,当着曹操问他:曹阿瞒,若无我许攸,你有今天吗?大家面面相觑,曹操马上大笑,高兴地说:真是哦,没你哪有我今天哦!

        人分为聪明和不聪明两种,聪明的点到为止,大家留着面子和余地,你有功劳领导拎得清,不用说曹操这样的领导,因此不用急着表功,更不用多次,这会让领导反感,难道主公水平不高,缺了你就不行?你还要骑在主公头上吗?曹操大笑,是高兴吗?他凭什么高兴,他有什么好高兴的?是为了由许攸来当这个家而高兴?还是被当众叫了小名,帮他回忆起幼年的美好时光而高兴?如果曹操的小名叫狗子,许攸是否当众就叫他赛虎?

         曹操哈哈哈,只是为了掩饰一份尴尬。之后,心里就有了芥蒂。许攸和曹操是发小,当年他们是可以互相叫小名的,曹操的隐私许攸也掌握,比如他经常扒窗户偷窥肉联厂女工洗澡,澡堂里的人大喊抓流氓,曹操就从梯子上后滚翻下来,捂着流血的脑袋逃走了,从此落下偏头疼的毛病。万一哪天许攸不满意了,会不会把这些隐私嚷出来呢?曹操没把握。

      那么许攸,既是一起光屁股长大的好朋友,又是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功臣,如何为他安排一个光明的前程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