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察日记:关于快速读书还是慢速读书引发的思考20180517
成甲在《好好学习》一书里指出,读书要花时间,耐力和思考力,将获得的新知识和已有的知识进行网络状联系,才有可能内化。
这也是他之前追求速度读书后的总结。
于是他看书不再追求速度,相反会刻意放慢速度,寻找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读书进入一种复利效应的状态。
我的理解是:作者说这个话的时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原来他在追求速度的时候是没有太多的思考和内化。
所以重点不是读书快慢,而是思考和内化,哪种读法能达到这种效果,就用哪种方法。
这里可以用黄金思维圈来思考,看问题从本质why出发,而非表面what。
做事之前,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我们做这件事想达到什么样的效果,然后以终为始的去执行。
比如说看书,那么我们看书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把知识内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那么就要思考:如何内化呢?都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去做?
加快速度?放慢速度?用什么工具?彩笔画?思维导图?听别人讲?自己怎么做?做计划?请教成功人士?
这和我们的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不管是学习思维导图,还是学习时间管理。我们首先都要明白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学习思维导图,并不是因为思维导图好,很多人用思维导图都读书读到100本了,考研成功了,加薪升职了。
而是思维导图能解决我的哪些问题,找到自己,以自己为中心,解决我的、我自己的哪些问题?
再跳出来一个层面,为什么学习思维导图?PPT需要学吗?时间管理需要学吗?excel需要学吗?那么多高效的工具,那么多好的方法,都想学怎么办?
不管是思维导图,还是读书,还是时间管理,都是为了完成我们的终极目标所使用的工具和方法,千万不能本末倒置,为了学工具而忘记了真正需要的。
就像《吃掉那只青蛙》里说的,我们不可能做完所有的事情,也不可能学会所有的好工具好方法,当我们真正找到自己的目标,就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具和方法而有所取舍了。
先问问自己的内心,究竟想解决自己的什么问题,不要因为好而学,找到自己真正的需求点。
比如说你想提升公众演讲能力。
那么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梳理,让你逻辑更清晰,看书可以让你的知识更加的渊博。学习普通话可以让你发音更加标准。。。你还要加强写作,应变等各种能力,单独学其中哪一个是不行的。一个工具或者方法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叶老师时间管理讲的好,樊登老师讲书讲的好,或者其他老师在其他方面讲的好,他们也并不是只用这一个领域的一个工具或一个方法,而是先完成大量的全方位的输入。
再从另外一个维度,不管是任何工具或者是方法,专注的做到极致都是可以融会贯通的。
就像思维导图学到了极致,记忆力提升了,表达能力提高了,读书的速度也加快了;时间管理学到了极致,工作效率提升了,家庭关系和谐了,亲子关系更加亲密了,身体更加健康了;读书读到了极致,也能够提升工作效率,提升学习方法,提升演讲表达能力,提升逻辑思考能力。
最怕的是没有自己的思考,看到其他人用什么好就学什么,最后哪个都只学到了一点皮毛。
就像孔子说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不管用什么方法和工具,最终悟道的都是一样的。
正所谓大道至简。
自勉加分享,只为遇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优秀伙伴一起前行。
今天的思考,是用了之前学习的黄金思维圈,对我很有帮助,推荐给你,希望你在决定看之前先问自己,是你需要的吗?如果不需要,果断对自己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