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 LinuxLinux运维进阶-Python,Docker,Shell运维驿站

https通信过程的简单理解

2020-04-28  本文已影响0人  My熊猫眼

A.
client 连接请求发送到server, server根据配置,发送自己相应的证书给客户端的应用程序(通常是浏览器),这时候的证书中含有的信息包括:证书的概要(明文信息), 证书概要生成的hash值的加密值(这个hash值是被服务端证书对应的私钥加密过的). 证书概要中包含有哪些信息不在这里讨论.
B.
客户端收到证书之后,会从证书的概要中读取证书的发行机构,再查找自己的可信任证书列表,看证书的发行机构是否是可以信任的,如果不在可信任证书列表中,那么就会弹出:证书不可信的提示. 这时候需要信任根证书才可以继续.
C.
在”证书的发行机构“被信任之后(把发行机构的CA证书添加到可信任列表就可以完成),继续从证书的概要中读取 服务端的证书的 公钥,并利用该公钥解密那个 被加密的hash, 从而获得证书概要的 hash. 然后 客户端的应用程序 还需基于证书概要的明文信息,根据指定的算法计算出实际的hash, 比较这个计算出来的hash 和那个解密出来的hash, 如果两者相等,那么证书验证成功,可以继续进行通信。如果两者不同,那么证书验证失败,通信至此结束.
D.
证书验证成功之后,客户端的应用会 通过这个证书和服务端进行一个加密的通信协商(公钥加密,私钥解密 / 私钥加密,公钥解密),这个协商的目标是产生一个对称加密的密钥。
E.
密钥生成之后,那么就会 利用这个对称密钥进行通信了. 那么为什么不用密钥对的方式进行通信呢?
因为密钥对进行通信,那么在C/S 双方都会消耗更多的资源进行加解密操作,这个对通信的效率会有不少的影响,特别是传输大量数据的时候,对效率的影响就很明显,所以https的通信,都是用 密钥对协商一个 对称密钥,然后用对称密钥进行通信过程的加密,而不是一直用密钥对进行加解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