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之光 向阳而生七月嘉友汇

“二溜子”老爸撑起一片天

2025-07-16  本文已影响0人  雨中听笛

去出生地看看的愿望,终于在今年7月实现了。听说甘南很美,我们便开启了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这次出行带着父亲,也带着回父亲老家看看的心愿。不知为何,父亲对回老家的计划并不热心。大爹在许多年前就去世了。他是父亲最惦念的人。爷爷奶奶相继去世后,一直是大爹在护佑父亲周全。

听母亲说,父亲小时候是个十足的“二溜子”。从小被奶奶宠着,父亲六七岁时还吊着奶头。不过老爸脑子灵光,一进学堂,便大放异彩,是全校鼎鼎有名的人尖子。

在学校的荣光,更加抬升了父亲在家里的地位。大爹从小就老实憨厚,爱干活,却怕上学。为了逃避上学,他什么招数都用上了。据父亲说,大爹用口水沾了土糊在眼睛下面。他哭哭啼啼跑回家,告诉爷奶学校的娃子打他了,死活也不肯去上学。

父亲祖上太爷曾做过天津卫道台这样的大官 ,世代耕读传家。大爹绞尽脑汁逃离了学校,也失去了管家权。尽管爷爷是个大烟鬼,却心明如镜。他深知一个睁眼瞎是无法引领一个家族走向兴盛的。

所以十二三岁时,父亲便开始协助爷奶料理家事。大爹老实巴交,只顾埋头干活。从小养尊处优,不沾农事,养成了父亲只喜动脑动嘴,不愿动手的懒毛病。

这个懒毛病在爷奶在世时无关痛痒。等到两位老人都走了之后,父亲的好日子也就到了头。大爹比父亲年长好几岁,对自己的亲弟弟自然是很疼惜的。大妈可就不一样了,农村人的家院里岂有养闲汉的道理。

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父亲就像头被拉上了磨道的小犟驴,憋着一肚子气蒙头干活儿。尽管这样,父亲也换不来大妈的一个笑模样儿。看人脸色,吃下眼子饭,那是父亲生命中的至暗时刻。

至于父亲的掌家理事权早已名存实亡,花落别家。在大妈统治之下,父亲连顿顺心饭都吃不上,更别谈什么权了。在小土房里窝憋了整整四年,都20出头了,父亲还成亲无望。

无奈之下,父亲只好孤身一人,一路西行来了新疆。进疆后没几年,父亲总算有了自己的家。在这个家里,父亲扬眉吐气终于又做回了他的“大掌柜”。

成家后,父亲原形毕露,成了村里出了名的大懒汉。装病溜号是父亲的拿手绝活儿。但是人们又时时处处离不得他。

村里人家办酒席,老爸是掌勺大厨;大队要算账,得请父亲去扒拉算盘珠子;村里白墙上的那些红漆黄漆大字,都是父亲的大手笔;就连邻居的家信都得央请父亲给读并连带写回信……

那时,父亲简直成了村里的无冕之王。在外面风光无限,在家里他更是耍足了大掌柜的派头。父亲年轻时性格刚烈,脾气火爆。尽管母亲是个“辣妹子”,面对老爸来势汹汹的炮火,也只好偃旗息鼓。

然而,大男子主义的父亲却喜欢读书。大队部里无人问津的报纸成了我家的座上宾。每次进城,或新或旧,父亲总会买一堆书回来。

母亲唠叨父亲不会过日子,净买些不当吃不当喝的废纸。父亲却总是煞有介事地说:“你个女人家头发长见识短,这些才是真正的宝贝,以后你就知道了。”

恰如父亲所言,这些书的确是无价之宝。在书本散发出的淡淡墨香中长大,我家孩子身上都有与众不同的书卷气。在人群里,仅凭站姿就能一眼认出哪个是老张家的孩子。

父亲这个“二溜子”显然是个成功的持家理事高手。家中的孩子没有一个是追牛屁股的。三个姑娘没有一个像别人家一样小小年纪就草草嫁人。父母费劲周折供我们上学,我们姐妹仨最终都靠读书走出了大山。

母亲在世时,常常嘲讽父亲是个穷光蛋。父亲却总是洋洋得意地回怼母亲:“要那么多钱干啥,我有这几个宝贝疙瘩就够了。”

父亲并没有拿我们当“摇钱树”,而我们却的确成了父母玩年的“聚宝盆”。若没有这样一位爱读书的“二溜子”父亲治家,不敢想象,我们的人生将会是怎样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