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投稿首页投稿

看管好你的唢呐

2016-05-20  本文已影响20人  炕头先生

把自己的事儿当成事儿——首先,把自己当回事儿;然后,再把自己手上的事儿,当回事儿!

友情提示:本文涉及电影《百鸟朝凤》部分片段,但绝非剧透,可放心阅读。


1

昨天早上还在大睡,忽然接到一个电话:……我之前收过您钱吗……我之前做过对不起您的事吗……

迷迷瞪瞪的我一下被整懵b了,要不是电话里是个男中音,真有点小三来电的感觉。

事情的前因后果是这样的:

一年多前,我在某银行办理过一笔贷款。本月初,银行客服致电我,说可提高我的授信额度,老客户还可在原来贷款利率的基础上打九折,后续会有客户经理联系我。

后来,和我联系的客户经理,就是一年多前给我做贷款的经理,也就是昨天一早扰我美梦的这个人。

本周手紧(其实一直就没不紧过),我便打电话给他,他说自己在休年假,在电话里我还知道他已调往该银行其它分行。虽然知道人在休假,但我还是没忍住发微信咨询折后的利率怎么计算。

客户经理后来也一直没回我。我致电总行客服后,客服小妹甜甜地提醒:本月如在APP办理业务,还有八五折优惠。我便在手机上做了申请,并收到“审核通过”的确认短信。

故事到这里,文前的这个电话就出场了!

按他的意思,我不应该自己去探索和发现这些折扣的奥秘:你甩开了我……短信确认后为什么不第一时间通知我!

我嘞个去啊,角色大反转啊,要我通知你,我岂不成了银行经理了!

挂了电话后,他在微信上跟我“深表歉意”,大概意思是说:第一,我把你当朋友处,你却没信任我;第二,我感觉我是合格且守法的客户经理……嘚嘚嘚嘚,一大堆。

我也很客气地回他:不管是朋友还是客户,都需要维护。(话说这一年多,我俩也没互动几次,维护毛线啊)

多么通俗易懂的道理啊:第一,作为客户经理,前后两次折扣信息,都不是你第一时间告诉客户的,这有失专业;第二,作为客户,只是想让费率尽可能的更合理化,你却连最起码的知识都不能普及,更别说站在客户立场为客户考虑了;第三,银行通过审核后,你不第一时间联系客户,却反问客户为何不第一时间告知你。

哦,对了,我还曾经把85折的网页截图发过他微信,他说这个流程太麻烦,9折已经很不错了!

世界上最伟大的销售员乔·吉拉德曾经曰过:销售,就是像朋友一样给予合理的建议。你刚好需要,我刚好专业。

显而易见,我是真需要,但你却不专业。因此,你守不住客户,就得不到成就感,更得不到认同感。

其实,每个人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都是对的,我们生气是因为我们认为对方不合理,之所以认为对方不合理,是因为拿自己的标准或方式去判断对方。

2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被肯定,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同。但是很多人却得不到这种认同,往往是因为自己不够专业、不够优秀。

心理学上,有一种渴望被别人赞同的“依赖性自尊”,即依赖他人的肯定和表扬而提高自己的自尊心,获得成就感。

这是自尊的初级阶段。我们很多人都仅仅处在这个阶段。这种自尊带来的认同感,很多时候,仅仅只是因为某一件事,或者某一项技能。

因此,获得的这种自尊极不稳定。就像反问我为什么没第一时间告知的客户经理的脆弱心理。

我说的“认同感”,在字面意思上,有点和心理学上说的“自我认可”类似,就是把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当成衡量自己对错的标准,在别人赞同自己时我们高兴,而被别人否定时我们伤心。

因此,自我的成就感或者说自尊,是获得认同的前提和基础。

但有些时候的认同感,比如公众认可,则是来自情境对自我的肯定和承认,比如在某个时期、某个环境。

电影《百鸟朝凤》,就是反映改革开放浪潮下,关于唢呐这门老手艺的守望。

之所以说是守望,是因为它的地位岌岌可危,它可能会消失,可能会后继无人。

毕竟,唢呐匠是礼制的产物。他是伴随着婚丧嫁娶的礼制来的。但在时代变革和物质丰盈的冲击下,礼制渐疏,唢呐再也吸引不到街坊四邻、姑婶妯娌的目光了。

有两个场景,让我印象很深刻。一个是游天鸣学成后第一次出活儿,在小学同学长生的婚礼上,长生轻描淡写的一句“别他妈太当回事了,随便吹吹就得了”,竟让游天鸣无言以对。

这次演出,唢呐匠的迎师礼变成了大红包。其实,被改变的,还有唢呐匠的座椅——从翘腿而坐的太师椅逐渐变成了冰冷的长板凳。

这是物质对一代礼制的侵蚀和摧残。

还有一个场景,是游家班在祝寿演奏时,和小混混们干架。这一架,让焦三爷的心碎了,唢呐被踩扁了,也踩扁了焦三爷的底气。

焦三爷俯身捡起地上断成两截的唢呐,可是,消失的认同感,他还能捡得起来吗?!

就像戴着蛤蟆镜的小混混说,“没人喜欢听你这长鸡巴吹出来的声音”。在他们眼里,《南山松》再好听,怎么能抵得过西洋乐器伴奏的台上,穿短裙扭屁股的姑娘好看呢!

3

时至今日,老家在白事上还一直保留着吹唢呐的风俗。

小时候不愿意凑这种热闹,长大后身在外地更没机会去凑,我对这方面的记忆一直比较残缺。但我知道的是,红白事上,必须得请一位“总理”主持。总理得是村里德高望重的人,一般都是年长者胜任。同时,“总理”得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一副底气如牛的好嗓子,以及一双善察秋毫的眼睛。

后来到中原城市上学,才知道白事还有另外一番风景——搭舞台唱流行歌曲!亲人离世,本来是一件很悲伤的事情,怎么能用欢快的《走进新时代》来表达心情?这让我费解和忧伤了很长一段时间。

红事上,随着年轻人把婚礼逐渐摆弄到酒店,有了手持话筒的帅气主持人,还有璀璨的灯光和震天响的喇叭,以往在农家院搭起的帐篷里扯着嗓子招呼上菜的“总理”,恐怕再也没有施展统筹安排和交际能力的广阔天地了。

因此,往深处想,即将消失的有太多太多,但我们又能留住多少!

在老家,还有一种民间的手艺,叫小曲儿,是集三弦、板胡、二胡、笛子以及打击乐器组成的合奏方式,并有一人主唱。一般在过年时候的社火等民俗活动中演出。小曲儿历史源远流长,群众基础相当雄厚。

去年国庆回老家,在一张光盘里,看到二舅身穿白衬衣,手持麦克风,站在舞台上一脸腼腆地唱着小曲儿,据说是专门为申请非遗录制的。

我知道,舅舅他们的想法,和焦三爷对游天鸣的告诫一样:别光盯着手里的票子,要盯着手里的唢呐。

人文风俗总是跟不上时代的脚步。我们的传统,总是在即将失去的时候,才会去找回,甚至是挽救。

曾经符合时代特征的人文风俗,就算找回,也不过成了一种有形的产品。一代代具有民俗技艺的手艺人失去的存在感和认同感,如何找回!

4

按《百鸟朝凤》总结的道理,我们要把自己的事儿当成事儿。

金庄村村长的葬礼是游天鸣第一次跟师傅“下山”。麦草着火后,游天鸣不顾一切从火场里抢出了师弟蓝玉的唢呐。从火场逃出来后,焦三爷发现游天鸣两手空空,“你的唢呐呢?”一个大嘴巴子就呼过来了,“我跟你说过唢呐离口不离手!”

我想,游天鸣在火场里抢回唢呐的时候,第一个念头肯定没想唢呐是谁的,只是出于对 “唢呐”守护的下意识。

对唢呐匠的认同,首先是唢呐匠对自己从事的行业,有着自我认同的强大优越感,也就是自尊;其次,是这片黄土地对这门技艺的认同和仰视,“无双镇不能没有唢呐”。

其实,这两个认同,都是对传统礼制的认同和尊重。也正是在传统礼制的大环境下,也才有了唢呐匠的认同和尊重。

要获得这种尊重,就得把自己的事儿当成事儿。我的理解是,首先,把自己当回事儿;然后,再把自己手上的事儿,当回事儿!

焦三爷说: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是吹给自己听的!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把唢呐,或者需要一把唢呐。这就是我们获取认同感的专业工具或者职业技能。

看管好你的唢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