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利用好这一心理效应,让对方成为自己人
阅读文章前,请点击关注,您的这一举动,既会激起笔者的写作动力,更会让您的认知收益持续增加!
“一滴蜜比一加仑胆汁能够捕到更多的苍蝇,人心也是如此。”
——林肯
一、面试中的“套近乎”,你经历过吗?
毕业已经两年多的大学生高光,终于在网上应聘到了一家自己心仪的公司。按招聘通知要求,小高在前期通过笔试后,三天过后,进入到应聘面试环节。
为了能顺利入职该公司,高光在进入正式面试的前一周,已经开始进行简历完善、公司基本情况、肢体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准备工作了。没想到,尽管做了相对充足的准备,但面试环节还是出现了“险情”。
面试当天,坐在高光面前的面试官,似乎对小高递交上来的简历不太感兴趣,并且对小高的态度也明显有些不屑一顾的样子,所提的问题几乎没能按照小高事前想好的内容来,只是简单随机地问了几个问题。
面试官一系列出乎意料的举动,让小高不由地对这次面试能否成功,开始失去信心。后来,面试官看到小高也有些无精打采,便想结束这次面试,随口问了一句,“说说你对我们公司的看法吧。”
好在,这道题小高还是做了一定的功课,回答得也较为全面。
“你的口音,听起来像是山东人啊。”还没结束的时候,面试官便打断了小高的后续发言。
“对啊,我是山东济宁的。”高光一边回答着,一边寻思着,该不会是老乡吧。
“哈哈,我也是济宁的。”那位面试官显得很兴奋,原本即将结束的面试,因为这次无意的“套近乎”被延长了1小时,话题也变得越来越宽泛了。
后来,高光不但成功入职该公司,还与那位面试官成为关系非常要好的搭档,工作配合十分默契。
有时,职场里的事情,说难办,真难办,当彼此有距离,有抵触的时候,小事儿也变成大事儿,但有时,说简单也简单,当相互间能够十分熟络,没有隔阂的时候,很多事情,往往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而小高的成功之处,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心理学中“自己人效应”的运用。一次意外的收尾危机,却成了重建信任的转机。
关键在于面试官与小高因老乡这层关系的建立,而将彼此都看成是自己人,从而使面试、入职都能够顺理成章地进行下去。
二、越是“自己人”,事情越好办
心理学上的“自己人效应”,被定义为在人际交往中,如果双方关系良好,一方就更容易接受另一方的某些观点、立场,甚至对对方提出的难为情的要求,也不太容易拒绝。
例如,同样一个观点,立场,与自己关系走得很近,认为这样的人是靠谱之人,说出的话,自己选择的是一律支持与认同;反过来,与自己还未能建立你信我、我信你的相互信任关系,那么,谈出的观点,自己往往会持怀疑或者否定的态度。
有道是:“是自己人,什么都好说;不是自己人,一切按规矩来。”
“自己人效应”之所以能产生“办事不难”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发生机理。
第一个,类似产生共鸣。能够成为彼此的自己人,往往都拥有相同的价值观与认知态度,具体在观点表达,立场选择,很容易得到对方的支持与共鸣,并且自身内在的想法与见解,容易被对方所揣测到,所以更加容易建立起人际关系。
林肯在出任美国总统前,所进行的每一次演讲,都十分注重运用“自己人效应”。在一次提及个人财富的演讲中,林肯并没有直接地说个人财产多与少,而是将财富的依靠直接指向台下选民,认为他们才是自己的真正财富来源,从而让选民自然而然地体会到自己热爱民众的深情厚谊。
第二个,相同产生吸引。尊重为相互,喜欢亦是如此,可以说互为因果。在相互交往中,我们都会不由地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当评价积极而又肯定带着喜欢的味道,则意味着你吸引着对方,同样,对方也被你所吸引。据此,来判断自己的价值,调整自己的目标。
自己人效应最直接的功能,就是快速让对方感觉到自己被理解,从而,可以使对方慢慢放下内心的防御与戒备,有时尽管这种抵触并没有被完全消除,也会在潜意识里逐渐接受你,进而把你视为“自己人”,于你方便,施以援手。
三、成为自己人,可以抓住这3点,尝试进行“反制”
让对方成为自己人,实际上是一个由陌生到熟悉再到信任这种壁垒被打破的过程,需要在拉近情感、融入情感上做足文章。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1.发现共同点
有共同就会有共鸣,有共鸣则会引共情。找到彼此共同点,是让自己与面试官拉近彼此距离的第一步与首要前提。
一是做出换位。重在培养自己的同理心,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诸如,从面试官的角度出发,想一想会给自己提哪些问题,自己应该如何应答,提前做一下对答预演。
二是用心观察。通过在与面试官交流过程中,仔细品味其言谈举止、衣着外貌还有谈话中所流露出的一些信息,比如信念,价值观,消费观以及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等。还有社会背景,出生环境等,都可以察有所获。
三是适时延伸。发现对方跟自己有某一方面相似之处,诸如性格、习惯或经历等,这个就是延伸点,让对方感觉你们有相似的地方,并把你当成他的自己人时,你离成功也就更进一步了。
在很大程度上,共同点就是感情互融、承认彼此的吸引点,更是做好深入交流的触发点,打破彼此交流壁垒的突破点。
2.保持平等点
人际交往过程中,很让人反感的事情就是互相间都给人一种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感觉。
根据“对等吸引律”,两个人之间友谊的建立,必须将对方包含在个人之内。
与人初次接触,可以微微点头,保持适当微笑,如同新到一家单位,做为新人跟同事打招呼一样,既是向他人以礼貌,告诉他们自己已经准备好了。同时,又在暗示自己:我可以跟他们处得来,没什么。
当你面对许多陌生人时,尤其在你脑海中已经预设对方水平比你高很多的时候,因为不自信而带来的紧张、恐惧等情绪就会影响你的正常表达,很容易表现出示弱,而这也是一种变相的不对等,需要极力避免。
而从说话的角度与立场来讲,多用“我们”,尽量少用“我”。别人就会觉得你们俩是一体的,自然会身临其境地对你产生认同感。否则,别人会认为你只关注自己。
例如在会议说:“大家要献计献策”,这样就像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在命令他人,如果改成:“不合适的地方,我们大家可以一起商量。”效果就会好一些,显示了彼此的平等地位。
常言道,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越是能平等地看待彼此,越是容易将彼此的想法进行沟通交流,达到拉近感情、互惠互通的目的。
3.优化性格点
能让对方把自己当成“自己人”来看,归根结底,看的还是人品,很多事情办成了,尤其是在“别人不行,你却行”的情况下办成了。很大程度上,对方都是看到你的人品还可以,你所做的事,很讲究,才愿意报之以琼瑶。
心理学研究证明:具备开朗、正直、实在等良好个性品质的人,人际影响力就强;反之,有傲慢、以自我为中心、斤斤计较等不良个性品质的人,往往很难受他人所欢迎,也就没有人际影响力,让别人成为自己人,也会因没有人品打底而归于失败。
由此,我们在职场里进行人际交往时,哪种人可以成为“自己人”的人际选择时,主要参考4个参照点:(1)具有较好的合作性,能谦让、懂得体谅;(2)思想比较成熟,可以给自己帮助;(3)考虑问题经常以大局利益为重;(4)对自己应完成的工作抱有责任感,能善始善终。
只要当人品过关,我们所确定并选择出的自己人,才会长久有效而价值连城。
结语
职场中,无论是在面试的时候,还是在处理其他事情,巧妙地运用心理学效应,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让对方感觉到你是他的自己人,在拉近了你们两个人之间的关系的同时,自然会你对你产生好感,从而接受你。
@职路施语,20年职场人,专注职场领域人性研究,善用多巴胺的文字,激活你内心深处的荷尔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