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类待购园园资料发现好书

1月书单 | 过年是最好的增值期,我强烈推荐这10本书

2017-01-31  本文已影响5692人  李小墨

写在前面的话:

小伙伴们好,我是小墨。

说实话,网上书单泛滥,但很少有让我满意的。我真的不需要那种罗列基本信息、复制黏贴几句不置可否几乎没什么信息量的评价硬凑出来的所谓书单。

我心动的书单可以告诉我为什么这本书值得我花时间看?它涉及哪个我可能感兴趣的议题?我会从阅读中获得哪种认知升级?它曾经给阅读者带来哪些改变?

我一直想写真正可以让人心动的书单,加上后台经常有小伙伴留言让我帮忙推荐书目,所以我决定开一个专门的书单栏目。目前的基本设想是:每个月一份书单,我来挑选合适的主题,围绕主题推荐书目,内容以我看过的书和想看的书为主。1月已经是月底了,赶在月底把1月书单做出来,但之后会选择在月初。

也就是说:书单栏目开张啦!以后每个月月初,我都会给大家准备一份心动书单,敬请期待。

过年是最好的增值期,我强烈推荐这10本书

这是深夜书桌的第01个书单

每年回家过年我都有一种奇妙的感觉:回到自己最开始出发的地方,更容易让我们认清自己。

回首过去,你会发现原来不知不觉自己已经走了这么远;在无穷无尽的比较、追问和价值观冲撞中,你又会意识到,哦,原来我是这样一个角色;可能还夹杂着在待人接物中感受到的世态炎凉、心里不时泛起的对父母的心疼、对生活的不甘……

在这些情绪冲击下,人特别容易成长。你会更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被淡忘的初心会浮上心头,左右为难的人生抉择突然有了答案,浑浑噩噩的状态终于清醒。

如果你懂得休整,过年是最好的增殖期。我开始把过年当成增值期的这几年,每年春节过完,我都觉得,重新出发的我是升级版的我。如何休整?当然是深度阅读和深度思考。

本期书单主题是:春节

关键词一:回乡

推荐书籍:《乡土中国》

过年最重要的关键词就是回家,英国BBC把中国春节的返乡潮称为地球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其中,几亿人会从城市回到乡村。

我也来自小山村,当年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开始觉得自己以前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生养我的土地,也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这片乡土到底在我身上打下了多深的烙印。不夸张地说,我的认知被重塑了。

这本书的作者是社会学家费孝通,大家的学术学养,却是一本深入浅出的薄薄小书。我曾经在《不跳出舒适区,你看再多的书也不会有长进》 这篇文章里这样提过这本书,:“就是这本薄薄的小书,让我顿悟一般突然理解了我从小长大的村子,理解了中国为什么是个熟人社会,也明白了就算当今中国攻城拔寨一般地城镇化,就算乡村如坦克过境一般地衰败和没落,乡土社会的规则仍然融在我们的骨血里。”

真正的好书是常读常新的,最近翻阅又有人新的感悟。

举个例子,2017年开年最热的新闻事件是周立波在美涉非法持毒持枪,周立波的所有奇葩言论随之被扒了个底朝天。我注意到其中一则,徐峥评价周立波的表演技术草率,周立波炮轰徐峥扮猪挺像扮人挺囧。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炮轰徐是因为“他就是小辈,他根本没资格评论我。”

为什么周立波理直气壮地认为徐峥是小辈没资格评论他?

《乡土中国》有一个章节叫“长老统治”。费孝通分析,在安土重迁的传统农耕社会里,经验是可以作为指导原则的。所以“凡是比我年长的他必发生过我现在发生的问题,他也就可以是我的“师”,每一个年长的人都握有强制年幼的人的教化权利:出则梯,逢着年长的人都得恭敬、顺服于这种权利。”

所以我们在这种社会里互相对待的方式,根据的是长幼之序。

根据与人交往的经验,你会发现,即便是今天这种长幼之序对中国社会影响仍然很深,与人客套,对方年长你几岁,你会不由自主地客气三分。我们的道德是认可对年长的人恭谨尊重的。

但盲目的、无条件的尊重越来越少了。因为快速变化的世界里,经验很容易失效。生活越来越不能靠经验作指导,能力和年龄关系不大,重要的是智力和专业。也就是《乡土中国》说的“尊卑不在年龄,长幼成为没有意义的比较,见面也不再问贵庚了”。

长幼秩序的观念没有消失,以修养、能力、专业而不以年龄评价人的新观念普及,新旧观念共存带来价值观冲突。是以,周立波认为他是前辈应该得到无条件尊重,但我们觉得德行不修,专业不够硬的他显然不配得到这种尊重。

思考得深入一点,你会发现,现在很多常见的争论,其实都可以归结为是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观冲突。如果你了解以前是什么样,为什么是那样,现在是什么样,为什么会这样,知道此是怎么回事,也知道彼是怎么回事,就会有完全不同的视野和格局。

延伸主题阅读:

我在《如何制定有效的阅读计划》 中,介绍过主题阅读,《乡土中国》看完,我还想接着看这些,做一个简单的主题阅读:

费孝通的《江村经济》、《生育制度》

熊培云的《一个村庄里的中国》

梁鸿的《中国在梁庄》

今年没回家过年,我想念我的村庄。

关键词二:扫除

推荐书籍:《断舍离》

按我们的习俗,过年前是一定要拿出一两天大扫除的。我们的祖先深谙扫除的智慧。家里房子的大扫除时间已经过去了,现在应该拿出时间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彻底的大扫除。

《断舍离》和《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可以一起看。

这两本书我写过读书笔记《当我们在整理房间时到底在整理什么》

对整理来说,丢弃比收纳更重要。

不必需的、不合适的、不愉悦的东西,统统毫不犹豫地丢弃,这个过程叫「断舍离」。稍有嫌弃之感的都要舍弃,留下来的都是让我满意的东西。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前所未有的轻松,内心也跟着澄净通透。

除了整理空间,丢弃的理念可以延伸到工作、到人际关系各种方面,比如剪除繁冗杂事,全力以赴做最想做的那件事,比如梳理人际关系,不再迎合讨厌的人。

关键词三:人情世故

推荐书籍:《菜根谭》

春节最让人苦恼的可能就是人情世故。其实关于处世哲学,有一本极好的语录体的书,不妨找来看看。明代洪应明编著的《菜根谭》,所谓“嚼得菜根,百事可做”。

大学时候从图书馆偶然看到这本书,之后对待人接物有了很多新的理解,我实践至今的很多为人处世的原则也是在那个时候形成。

它很接近中国人推崇的“外圆内方”的处事哲学,为人处事圆通豁达,但内心有固守的准则和不可触碰的底线,是中国古代典型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

我最了解的古代中国知识分子可能是苏轼,高中时对他作品、思想的分析是重点学习的内容,我至今印象非常深刻的是,高中语文老师提到的苏轼的思想是儒道释合一的。后来我发现这种特点可能是一千多年知识分子共同的思想特征。《菜根谭》的处事语录也呈现出这样的特点。

摘录几个句子,让大家感受一下《菜根谭》。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交友须带三分侠气 做人要存一点素心

世态有炎凉,而我无嗔喜;世味有浓淡,而我无欣厌

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

遍阅人情,始识疏狂之足贵;备尝世味,方知淡泊之为真

拨开世上尘氛,胸中自无火焰冰竞;消却心中鄙吝,眼前时有月到风来。

世人为荣利缠缚,动曰尘世苦海。不知云白山青,川行石立,花迎鸟笑,谷笑樵讴,世亦不尘、海亦不苦、彼自尘苦其心尔。

遇沉沉不语之士,且莫输心;见悻悻自好之人,应须防口。

待富贵人,不难有礼而难有体;待贫贱人,不难有恩而难有礼。

延伸主题阅读:

清人王永彬的《围炉夜话》

明人陈继儒的《小窗幽记》

这三本书并称“处世三大奇书”,适合放在一起看。

我是小墨,第一期书单就是这样啦。

作者:李小墨

前海南特区报记者。我相信一个人的阅读史,往往就是他的思想成长史和能力发育史。每看完一本书,就写篇独立思考的读书笔记粗来,不卖劣质鸡汤,不说正确的废话。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