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语阁圣贤书友会更文800字点赞

淮海少年天下士,可能无地落乌纱

2023-08-29  本文已影响0人  碧彧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风色嘉,满头争插茱萸花。”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故称“重阳”或“重九”。

在重阳节这天,登高、插茱萸、饮酒、赏花、吟诗乃是古时文人的一大雅事。

届时,登高望远,与远在家乡的朋友亲人彼此牵挂,道出了无尽的游子思乡之情 。

宋哲宗元祐二年,也就是1087年,陈师道因苏轼、傅尧俞等人推荐,得以布衣充任徐州教授。

而徐州正是诗人的家乡,虽以布衣还乡赴任,但终究是不负所学,最起码,可以暂时摆脱穷困潦倒的日子。

“疾风回雨水明霞,沙步丛祠欲暮鸦。”傍晚时分,一阵疾风把雨云吹垮,明净的江面上飘着绚丽的晚霞。

诗人舟泊岸边,系好了船缆,只见树丛中的祠庙周围,飞旋着一群群求栖的乌鸦。

人逢喜事精神爽,阴霾扫尽,水风清,晚霞明,目之所及,入眼皆是风景,怎能不令人心生欢喜呢。

“九日清尊欺白发,十年为客负黄花。”在还乡赴任道中,诗人看到眼前的景致,忽觉,今天是九九重阳节啊!

于是,诗人举杯想畅饮,可又不堪酒力,称自己早已愁白了头发!

其实,诗人当年不过35岁,正值人生壮年,然而却未老先衰不堪酒力了。

诗人回想过往,十年飘泊,功业未成,寄人篱下,生活窘迫,前途渺茫,为了几两碎银整天奔波劳碌 ,哪里还有心思过佳节呢,真是白白辜负了故乡的菊花。

“登高怀远心如在,向老逢辰意有加。”这时,诗人想起了为了求取功名还滞留在京城的好友秦少章,不免有些怅然若失。

诗人想念朋友,人虽远离,但情谊永恒。

诗人登高望远,诉说着与朋友的情谊:我的心与你同在,永难忘却年轻的风流,年轻的潇洒。今天,我虽然老了,但逢此良辰,怀想你的绵绵情意越发增加。

“淮海少年天下士,可能无地落乌纱?”呵,像你秦觏这样的少年豪俊之士,此时岂能不结伴登高、饮酒戏耍?狂写风吹落帽那样的诗篇,定能胜过那孙盛、孟嘉!

这里,既有赞美之情,也有慰勉之意,更怀期望之心。

正所谓,患难见真情,自己虽不如意,但想到仍在困顿中的友人,仍是心心念念,满怀牵挂。

陈师道的这首诗感情真挚,令人回味。全诗风格沉郁含蓄,意蕴深长。

陈师道一生穷困潦倒,郁郁不得志。虽出身仕宦之家,但到他这辈时,家境日渐衰落,生活艰难,饱尝困顿之苦。

陈师道才华横溢,十六岁时,带着自己的文章去拜访当时名满天下、赫赫有名的曾巩。

曾巩对陈师道非常赏识,并留他在门下读书。

古人读书的目的无怪乎是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科举是他们实现理想目标的敲门砖,更是他们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

但陈师道显然不是这样,因其不赞同王安石变法,所以拒绝参加科举考试。

同时,陈师道还是一个非常执拗的人,他认死理。

当年,苏轼非常欣赏他的才华,推荐他做了徐州教授,并有意将他招致门下。

以苏轼的才学和人品,要陈师道做门生实在不算委屈他。

但他是曾巩的学生,永远都是。尽管他对苏轼的感激之情和敬重之意天地可鉴,还是没有入苏轼门下。

不过,他还是同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李廌一起,被称作“苏门六君子”。这为他带来了越来越高的声名。

《九日寄秦觏》
疾风回雨水明霞,沙步丛祠欲暮鸦。
九日清尊欺白发,十年为客负黄花。
登高怀远心如在,向老逢辰意有加。
淮海少年天下士,可能无地落乌纱?
——宋·陈师道

赏析

这是北宋陈师道的一首七言律诗。

首联从眼前实景下笔,描绘诗人舟行一天,泊船投宿时的景色,写其旅况之萧条。颔联即景生感,叹十年重阳不胜杯酌,更无赏菊之事。颈联写对秦觏的怀念之情。尾联是祝愿与鼓励之辞,希望秦觏能意气风发。

这首诗作者巧妙地将吟诗、饮酒、赏花、登高揉合在诗中,既有实景,又有虚构。通过精炼的笔触,巧妙剪裁安排。全诗风格沉郁含蓄,意蕴深长。

疾风回雨水明霞,沙步丛祠欲暮鸦。

首联的意思是,一阵疾风把雨云吹垮,明净的江面上飘着绚丽的晚霞。我舟泊岸边,系好了船缆,只见树丛中的祠庙周围,飞旋著一群群求栖的乌鸦。

开篇两句描绘的是诗人舟行一天,泊船投宿时的景色。

傍晚时分,一阵急风将雨吹散,晚霞映照的水面泛着粼粼波光。

从系在水边的船上,可以看到茂盛草木包围着的土地庙中,已有暮鸦来集。

见到祠庙,才使诗人想起这一天是九月九日重阳节。人逢佳节,不能少了吟诗喝酒赏菊花,何况诗人此刻心情颇佳,是“一杯一杯复一杯”,大有不喝到酒酣耳热、颓然醉倒而不罢休之势。

九日清尊欺白发,十年为客负黄花。

颔联的意思是,唉,今天是九九重阳节,我举杯想畅饮可又不堪酒力,自己早已愁白了头发!我曾十年飘泊,寄人篱下,佳节里哪有心思赏花观景,真是白白辜负了故乡的菊花。

“九日清尊欺白发”,尚未尽兴却已不堪酒力。这年诗人才三十五岁,却说“白发”,这是因为“发短愁催白”。

在“十年为客负黄花”的窘迫潦倒生涯之中,诗人为前途渺茫而发愁,为生活无着而发愁,早就愁白了头。

眼前欢乐的节日气氛,使他回忆起不久前的流离生活。那时,为了生计而奔走他乡,寄人篱下,重阳佳节没有心思赏花喝酒,白白辜负了黄花。

这一联,“九日”句写他眼前所见,“十年”句忆往事。诗人眼前略有兴致,开怀畅饮;而往事却不堪回首。一喜一怨,感情复杂,往复百折,极其沉郁。

登高怀远心如在,向老逢辰意有加。

颈联的意思是,登高望远,我的心与你同在,永难忘却年轻的风流,年轻的潇洒。今天,我虽然老了,但逢此良辰,怀想你的绵绵情意越发增加。

这两句是写对秦觏的怀念。垂老之年,逢此佳辰,多所感慨,因此更加怀念在远方的朋友,他的心仿佛仍然留在朋友身边。

秦觏是秦观的弟弟,字少章,元祐六年进士,未及第前,“半生忧患里”,他和陈师道的境遇相似,可以说是同病相怜的故交知己。

每逢佳节倍思亲。旅途逢重阳,举杯相邀,挚友却不在身旁,彼时的秦少章为求取功名还羁留在京,不由得让诗人十分想念,人虽远离,情谊依旧。

淮海少年天下士,可能无地落乌纱。

尾联的意思是,呵,像你秦觏这样的少年豪俊之士,此时岂能不结伴登高、饮酒戏耍?狂写风吹落帽那样的诗篇,定能胜过那孙盛、孟嘉!

这样一位天下闻名的“淮海少年”,逢此佳节不可能无所创作。

“可能无地落乌纱”,此句用典极佳。这一句是用东晋孟嘉事,孟嘉是大将军桓温的参军,重阳节与桓温同游龙山,风吹落帽,桓温命孙盛写文章嘲弄他,孟嘉也不示弱又写一文回敬,都写得很好。从比,“九日脱帽”就成了重阳登高的典故。

诗人巧妙地用此典故,说明自己虽已渐向老境,然而逢此佳节,仍兴致勃勃,何况有秦觏这样的少年豪俊之士。

他要结伴登高,写出优秀的诗篇来。对朋友的赞美之情、慰勉之意、期望之心,全都凝聚在此联之中了。

这首诗颇有特色。既是“九日”,那么吟诗、饮酒、赏花、登高皆是题中应有之义,作者巧妙地将它们揉合在诗中,既有实景,又有虚构。

既然是寄友,那么他当时的处境、心情和对朋友的问候、祝愿等也有所交代。

诗人用精炼的笔触,巧妙剪裁安排。全诗风格沉郁含蓄,意蕴深长,令人回味。

备注 :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