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之道》荟萃
乔希维茨金,8岁在全国象棋冠军赛中夺魁,13岁获得“象棋大师”头衔,18岁出版个人书籍,20岁后开发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象棋程序“象棋大师”,22岁开始研习太极拳,并连续21次赢得全美太极冠军及世界冠军。他的传奇经历及成功心法被美国人奉为学习经典,竞相追逐效仿。《学习之道》这本书,正是他学习方法的浓缩,讲述了这些成功表象之下的底层原理。
整体理论与渐进理论
发展心理学家针对“学习方法对学习成功的影响”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中领军人物卡罗德维克对智力的“整体理论”和“渐进理论”进行了区分。具有“整体理论”思维的人,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与生俱来,把自己的综合智力或技能水平看成是一种固定的,无法继续演进的“整体”;具有“渐进理论”思维的人,倾向于认为成功来源于刻苦努力和循序渐进,是可以通过自身的进步去一步步达成目标的。卡罗德维克的研究表明,当遭遇到挑战时,“渐进理论”者更有可能迎接挑战,而“整体理论”者则更易急躁不安,甚至放弃。
我们平时对孩子的教育中,尤其需要注意培养他们的思维意识:我们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一直变得更好的。这体现在当孩子达成目标时,不夸赞他/她聪明,而夸赞他/她的努力付出及挑战困难的信心与勇气。
软区域
假如你正在专注的做着手头上的事,这时突然发生了一件事打断了你,比如老板打电话提出了不合理的要求,孩子的哭闹,附近突然的爆炸等。如果你很紧张,用手捂着耳朵,身体紧绷起来,想阻止自己分心,这样你就进入了一个“硬区域”,即要求有一个合作的空间让你正常工作。你就像一段干枯的树枝,非常脆,随时都会在压力下爆裂。如果你能做到静静地,高度专注,看起来很放松,脸上的表情很沉稳,但精神世界却是激流暗涌,你就进入了一个“软区域”,平静接受眼前的事情,将生命中每一圈涟漪都融入自己创新思维过程中去。你就像柔韧的草叶,在劲风中左右摇摆,却能顽强的存活下来。
我们不能指望拥有一个安静的环境,从容的面对才是解决之道。首先我们要学着心平气和对待一切已经发生的事;之后,我们要学着将这些事情为我所用;最后,我们要学着做到完全自给自足,创造出这样的环境,这样我们的思维过程可以自己创造突破性创新想法,而无需通过外因刺激了。
旋涡效应
乔希维茨金多年的象棋比赛及教学经验中,发现当你放下第一个错误并不会导致什么可怕的后果,但是接踵而来的就像湍急漩涡一样的第二个错误,第三个错误,甚至第四个错误却会导致一系列灾难性的后果。这个现象在其他的竞技体育中都存在。
在连续犯下错误时,要学会去保持头脑的清醒,关键是当情绪波动使你变得盲目的时候,你要懂得驾驭情绪波动。深呼吸,并且抛弃脑海中的杂念,这是一个很实用的策略。
以退为进
当面对一个新的学习领域时,最重要的是需要有一个初学者的心态,并且愿意以退为进。以退为进,就是要我们放下自尊心,如果我们一开始为了保持形象,满足自我的自尊心,那就会避开很多成长的机会。举一个典型的例子,打乒乓球时,如果一味的想维护自己胜利者的姿态,就会倾向于选择那些比自己弱的对手进行对战,长此以往也就难以提升自己的技能了。
我们必须能接受自己并不会总是处于最佳状态,我们也需要在一次次磨练与挫折中提升自我。
划小圈
学习的基本原则就是要钻研微观的细节事物,从而来理解是什么促成了这些宏观上的问题。而我们的障碍在于,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手机、电视、游戏,这种不断的刺激,让我们逐渐上瘾,不停地去追逐新鲜事物,不停地愉悦自己。当没有新鲜有趣的事情时,我们可能感到无聊,无法集中注意力,然后又会去寻找新的娱乐项目。在这种生活节奏中,我们不会去深入钻研,就会像是浅水中的小鱼,不知下面还有绚丽的海底世界。
乔希维茨金能成为顶尖选手,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注重对细微技巧的吸收和完善,对基本技能有更深的理解。每天都学的更深一点,而不是更广一点。因为学得深可以让我们把潜力中那些看不到、感受不到但又极具创造力的部分挖掘出来。
化困境为优势
乔希维茨金在一次比赛中右手骨折,只能通过左手来坚持训练,后来在右手恢复后参加比赛,由于左手技能的加强,让他能更轻松自如的应对。这件事给他的启发是,如果想要做到最好,需要一种全神贯注并善于搜寻的思维模式,需要利用障碍来刺激你在学习过程中创造新的视角,让挫折来磨练你的意志。比起屈服于这些挫折,你应该更好地应对受伤或是失败。这样一来,困境就变成了激励创造性的一个无穷的源泉。
让时间慢下来
如果有许多信息要同时在一张纸上显示出来,那字体就要变得很小才能把所有信息展示,这样一来你就很难看清这些字母的细节了。同样的道理,如果在同一段时间里,给自己的意识思维呈现较少量的信息,我们就能看到每个字母的细节,于是时间就会感觉慢下来了。
可以用视觉重心来代表意识思维,用周围视觉代表非意识思维。有可能你坐下来看这本书,你看到的是这本书,当你放松你的眼睛,然后启用你的周围视觉,你的视觉意识会吸收更多,你能看到很多周边的事物。我们需要训练的就是让自己的思维意识处理的事情更少点,让非思维意识处理的事情更多点,这样才能有一种让时间变慢的感觉。
非思维意识的训练涉及到两个概念:组块和嵌入的神经中枢路径。“组块”是指思维吸收大量信息,形成一个信息群。这个信息群是通过某个训练的特定形式或原则凝聚在一起的。而“嵌入的神经中枢路径”是指创建组块的过程以及组块之间的导航系统。我们可以训练制造组块网络,铺设各种可以有效摄入大量数据并让数据传递到处理器上的神经路线,即非意识思维。其实也就是把不断的练习内化成潜意识,让自己的有意识的思维聚焦更少的信息,让潜意识来承担更多的任务。
自在从容的力量
在每一个领域,区分强者与弱者的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危机关头是否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冷静,从容自如。如果发自内心深处且灵活的从容成为了习性,那么生活、艺术和学习将会变得丰富多彩,而这种丰富多彩能带给你不断的惊喜和愉悦。从容面对所发生的一切,像呼吸一样自由。
释放压力
一个有优势的表现者,都会善于有规律地利用恢复期。如果确实想提高表现,那么可以把面对和恢复压力的节奏揉入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打破人生种种经历中认为制造的障碍,那么所有的时刻都因相互间的关联而变得丰富多彩。若你在读书时发现目光涣散,把书放下,深呼吸,拿起书,立刻双眼有神。若你在工作中发现自己大脑呆滞,休息一会,洗把脸,回来就会面目全新。
激发最佳状态
学会在心理放松状态下和即将要进行的活动之间建立心理联系,在每次的活动前,完成这么一次固定的修炼,能激发出一个更好的状态。呼吸训练是一种简易的冥想方法,这种方法往往能带来想象不到的好处。深呼吸时,如果发现走神了,就让思绪释放出去,就像天边的云朵静静飘散一样,注意力又集中在呼吸上了。我们需要去体验这种不受外界干扰的片刻时光,这种体验也能带来压力的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