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首图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从北京离开后,到首图就变得奢侈,改为家里藏书。昨日去首图退20年前的押金300元。
怀念首图,很是感慨。从前,我们给童年的闺女在儿童阅览室办借阅证后,常带她来,留下很多难忘的时刻。还记得先生夏日骑着自行车,儿童座椅上坐着4岁的闺女,一起进入首图。小家伙胖乎乎的,乖乖地一声不吭,好奇地东张西望。工作人员不让孩子进入成人阅览室。“我孩子这么小,放在外面丢了你能赔得起吗?”先生质问。工作人员想了想,放孩子进入了,闺女非常懂事,静静地跟着爸爸坐在阅览室看书。当时她已经能阅读纯文字版的《格林童话》。
怀念首图。闺女在这里自由阅读得非常尽兴,借过一套《卡尔文与跳跳虎》,迷上了当那个古灵精怪的“卡尔文”,经常在家里说些稀奇古怪、异想天开的话,逗得全家捧腹大笑。她借着看不过瘾,央求我给她买一套。我立刻下单买回来,从此变成娃娃的最爱读物,不光入迷地读、画,还要扮演角色,披着枕巾,扮鬼脸,玩冒险,不亦乐乎。那套书陪伴闺女长大,隔三差五,时不时翻开要读一读,后来长大了,事多了,才渐渐不再读了。今天我写文的时候,想不起书的名字去问她,她立刻告诉我,可见童年记忆对这套书多深刻。
怀念首图。当年还借过一本书叫《湖居岁月》:“在湖畔成长,是大多数城市人难以想象的梦般生活,然面作者却在这样的环境成长,并在此学习到许多大自然教导的课程,以自然为导师。书中不但细细描述了童年时在湖边发生的有趣经历,更直接取材于大地,教导读者亲手制造近40种器具。充溢在书中的朴拙原始风味,是读者对这本小书情有独钟的主因。”其中之一:织布机,我先生读到后,一再嚷嚷要给闺女做一架。2011年夏天,他终于捡到人家装修丟出来的薄木条,回家用锯条锯断,按照书上的说明打孔,给闺女做了一架简单操作的织布机。8岁的闺女就着桌子腿,开始操纵织布机,专心致志地进入“织布女”的角色,织出两条三寸长的彩色布条,高兴地扬着布条又蹦又跳。之后一激动,也不需要我辅导,自发自动地写了一篇《唧唧唧,我的织布机》,其中引用了她二年级时我教她的《木兰辞》,投稿给当年的《作文大王》,发表了,得了35元稿费,小家伙那个欢喜,骄傲地拿着钱自己买零食吃。而《湖居岁月》我们连着续借,舍不得还,最终我在网上书店找到它买下来,从此变成我家书房的宝贝。
怀念首图,我还怀念首图的餐馆。闺女小时候,很是向往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里面吃饭。因为有多家主人料理,可以自由点餐。孩子凭自己的直觉,点一样和爸妈不同的饭来吃,觉得有趣。她还每次惦记着吃和上次不一样的饭。首图餐厅平静又雅致,来吃饭的都是读者,斯斯文文,安安静静,从无高声嚷嚷。今天,先生说要去退卡的时候,还惦记着回家前,再去吃一次首图餐厅的美餐。可惜走进去,格局大改。不再是琳琅满目的各式餐厅,而只有独家卖饮料和快餐,其余部分林立着书架和坐凳,而读者寥寥。和先生遗憾地走出去,在外面的椅子上对坐了一会儿,最后享受一次做为读者的乐趣。
怀念首图,当年还曾遇到了一张当时已过期的广告招贴,是我的大学时代的工艺美术史老师史玉琢先生的讲座。可惜我无缘与她相逢。2020年写了一篇怀念她的散文:“因看与文物有关的电视剧,我猛然想起已多年失去联系的史玉琢先生,她是大学给我上《中国工艺美术史》的老师,我怎么可以忘记她?!
二十多年前,她五十多岁,不像著名的大学教授,不像大学者专家,像慈祥的邻家阿姨。每次上课,必定学生爆满,史老师站在讲台上,像说书艺术家刘兰芳的嗓音,“大珠小珠落玉盘”,音韵铿锵,掷地有声,好听极了。她是沈从文先生的弟子,她是那本厚厚教材《中国工艺美术史》的主编,她是多次去过重大考古现场的专家,她又是无数次带学生去博物馆讲课的热情导师……她对文物的熟稔研究是多方面的,深入执著而持久。她给我们讲述艺术史,发自内心的热爱与深情,深深地感染了我和在场听课的同学们,每到精彩处,我们情不自禁地为她鼓掌。她是我们学生心中的女神!
听史老师的上课,我的那本厚厚的笔记本上记满了知识点。为了记住,我不得不把知识点串成五言与七言绝句,给那些日常不用的古奥字与词语标上拼音以防读错。到考前我把厚厚的一本书变成一张薄薄的纸,最后扫几眼就可以安心进考场。我投入前所未有的巨大热情去学习这门课。
遇到史老师是2000年的春天。多年后想起她,窗外到处是迷人的新绿与清脆的鸟鸣。头发乌黑,戴着眼镜的史老师神采奕奕地站在讲台上,又亲切又美好。史老师的课,仿佛时空隧道,我跟着史老师到久远时代去探索古文明。一切都那么生动有神,一切都那么历历在目,一切都那么令人着迷。大学时有的课上过,只是上过,为了分数没有太多热情,而史老师的课,上过之后,可以终身难忘。
因史老师,我和同学跑去她常年研究文物的地方,中国历史博物馆看展,从远古的展馆慢慢地走到近代和现代,好像在穿越古中国漫漫的文明史,震撼和感动难以言传。史老师说这里她来的次数太多了,以至于展品放置的微小差错,她也一眼就能指出。那年夏天,她又推荐我们去故宫博物院看展,记得那天先是微雨蒙蒙之后变成大雨倾盆,故宫寂寥恍若回到百年前。我独自撑着伞,走一个古庭院,又一个古庭院……脑子里回响着史老师给我们讲述她年轻时代,因补充教学需要的图案资料,她长年累月独自在这里临摹织物上的图案的情景。当时是自然灾害时期,她怀揣俩玉米小窝头当一天的饭,冬天滴水成冰,依然画到忘我的故事。当年马王堆汉墓出土时,她是到达现场的第一批北京专家之一。关于那件极为珍贵的素纱襌衣,该衣长1.28米,重量仅49克。她动容讲述素纱禅衣被盗之后毁坏再也无法复制到当年水平的重大悲剧,听者无不扼腕叹息,以此激起我们热爱文物保护文物的热情。
因史老师的影响,我开始喜欢上各种博物馆,喜欢欣赏陶瓷,喜欢欣赏古物,直到今天。2004年,在首图遇到她讲座的海报,特别惊喜,可惜讲座时间已过,没有与史老师重逢。
这个月因看与文物有关的电视剧,我的记忆忽然被重重敲响,网上到处找她的消息。找到她讲座的短视频后,史老师已经70多岁,惊讶地发现我和她分开已经二十年。我一次又一次地听她的声音,热泪盈眶,不能自已。她上了一点年纪,但依然热情慷慨,她的金石之音,依旧从前,我的感动波涛汹涌。
2016.8.20,她的学生们在教师节为史老师执教55周年庆贺,现场史老师以"海昏侯考古发现”讲座的形式,让学生再回课堂。报道里有多张现场图片,多年不见,她还是那么熠熠生辉。
这是一次神奇的网上重逢。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我依然找不到她的手机号,无法向她问候与致敬,心心念念,唯有祝福,愿敬爱的史玉琢老师健康长寿快乐!”史老师是与首图相关的一位重要长者!
如今不得不和首图告别,与之有关的故事久久难忘!再见!首图!
24.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