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农民的历史观和文化价值(三)
2019-02-03 本文已影响0人
迷失的农村
农村、农民的意识与思维(三)
瓦盆饭碗
农民的生活标准: 拥有和实用、其他的都是浮云
老一辈人说的一个小故事,很深刻、记忆尤新:
时间: 大概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吧
时代背景: 当时应该是大生产初期、生产队或村民组每隔一段时间都要派代表去公社开会或学习,由于有的距离远或当时没有交通工具或交通工具比较少、所以当时的计划安排就是‘早上几点到、几点开会,中午集体吃饭、下午学习,晚上各自回家’。
亮点: 这个故事的亮点不是‘开会’也不是‘学习’、就是最平常的‘吃饭’,就是‘每次开会学习时的那一顿饭’
特征: 那是一个‘时代’、那是一种‘体制’,所以就有了‘持久性’
由于事物的流动性、任何事情都是变动的: 去开会的人可能会出现变动、也肯定会出现变动, 但是人吃饭的‘饭碗’是不变的!
有的人在下次开会时就发现‘自己的饭碗和筷子不见了’, 没有办法‘想法吃了饭’、再整一副‘碗和筷子’……, 等下次开会时‘又不见了’……
没有办法: 人太多,以当时的生产工艺、碗和筷子的造型、颜色也应该是‘差不多的’……。
有人‘气急了’、有人‘死急’……。
有人就不着急、有人就去‘请教’:
“买碗球儿里、整那光丢,你去整一个瓦盆、吃完饭盆也不用刷,直接把它放到院墙上就成了……、下次来肯定还在那里”,‘筷子呢’、‘筷子……,院里那么多树、随便整两根棍洗洗不就行了’……
放院墙上‘就不丢吗’……
到那里一看: 院墙下是整个公社的‘公共厕所’、就是以前公共场合的那种‘公共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