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兮经典诗集日更达人联盟江南诗社

飘洒的诗絮(五十九)

2019-04-24  本文已影响12人  诺鸫竹隐

     

飘洒的诗絮(五十九)

        喜欢看简书上诗词高手们的互相唱和,其题旨的高新,手法的娴熟,让人钦佩羡慕。关于词的唱和与次韵,今得一例,提供如下,以助声威一一

              水龙吟·杨花

                        [宋]章 楶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词句注释

⑴水龙吟:词牌名,又名“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等。双调一百零二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⑵柳花:柳絮。

⑶全无才思:指没有争奇斗艳之心,任性乱飞。韩愈《晚春》诗云:“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意思是说:“杨花和榆荚一无才华,二不工心计;不肯争芳斗艳,开不出千红万絮的花。韩愈表面上是贬杨花,实际上却暗寓自己的形象,称许它洁白、洒脱和不事奔竞。章楶用这个典故,自然也包含这层意思。

⑷依前:依旧。

⑸游丝:柳条随风舞动,像游动的丝线。

⑹兰帐:燕香的帷帐。玉人:美人。

⑺雪沾琼缀:落满了柳絮。雪、琼,均指白色的柳花。

⑻绣床:绣花床。

⑼鱼吞池水:鱼儿在水中打闹。

⑽章台路杳:汉代长安有章台街。《汉书·张敞传》:“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吏驱,自以便面拊马。”颜师古注谓其不欲见人,以扇自障面。后世以“章台走马”指冶游之事。

飘洒的诗絮(五十九)

        此词大约作于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据苏轼谪居黄州时寄章楶信中说:“承喻慎静以处忧患。非心爱我之深,何以及此,谨置之座右也。《柳花》词妙绝,使来者何以措词。本不敢继作,又思公正柳花飞时出巡按,坐想四子,闭门愁断,故写其意,次韵一首寄去,亦告不以示人也。《七夕》词亦录呈。”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到黄州,章楶于元丰四年夏四月已任荆湖北路提点刑狱,可知柳花词的唱和当在此年春末夏初。

        这首咏柳花的词曾被苏轼赞为妙绝,但词史上,人们多赞赏东坡的和柳花词,而对这首原作却颇多微词。实际上,这首词清丽和婉,不失为词中精品。

        再看苏轼之“次韵”一一

飘洒的诗絮(五十九)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宋]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词句注释

⑴水龙吟:词牌名。(同上)

⑵次韵:用原作之韵,并按照原作用韵次序进行创作,称为次韵。章质夫:即章楶(jié),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时任荆湖北路提点刑狱,常与苏轼诗词酬唱。

⑶从教:任凭。

⑷无情有思(sì):言杨花看似无情,却自有它的愁思。用唐韩愈《晚春》诗:“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这里反用其意。思:心绪,情思。

⑸萦:萦绕、牵念。柔肠:柳枝细长柔软,故以柔肠为喻。用唐白居易《杨柳枝》诗:“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如柳枝。”

⑹困酣:困倦之极。娇眼:美人娇媚的眼睛,比喻柳叶。古人诗赋中常称初生的柳叶为柳眼。另,美女困倦时眼睛欲开还闭,杨花之忽飘忽坠似也。

⑺“梦随”三句:用唐金昌绪《春怨》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⑻落红:落花。缀:连结。

⑼一池萍碎:苏轼自注:“杨花落水为浮萍,验之信然。”

⑽春色:代指杨花。

飘洒的诗絮(五十九)

        苏轼这首咏物词,当作于苏轼贬黄州时期。其间,好友章质夫咏杨花词,盛传一时,诗人因依韵和了这首寄去,并嘱“不以示人”。词中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艺术构思,运用拟人手法,把咏物和写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即物即人,两不能别”。全词声韵谐婉,情调幽怨缠绵。反映了苏词婉约的一面。

飘洒的诗絮(五十九)

[集评]

王国维《人间词话》:东坡杨花词,和韵而似原唱;章质夫词原唱而似和韵。

魏庆之《诗人玉屑》:…余以为质夫词中所谓“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亦可谓曲尽杨花妙处,东坡所和虽高,恐未能及,诗人议论不公如此。

唐圭璋等《唐宋词选注》:本词是和作。咏物拟人,缠绵多态。词中刻画了一个思妇形象。萦损柔肠,困酣娇眼,随风万里,寻郎去处,是写杨花,亦是写思妇,可说是遗貌而得其神。而杨花飞尽化作“离人泪”,更生动地写出她候人不归所产生的幽怨。能以杨花喻人,在对杨花的描写过程中,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一一这比章质夫的闺怨词要高一层。

飘洒的诗絮(五十九)

2019.4.24.己亥三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