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意义】暹粒的吴哥碎片(5)
而这里便可注意到,哪怕柱子本身颇为平凡,但是顶部柱头的雕刻依旧惊人的细致,而这分明还只是在引道部分的长廊之中。所以多少对于本体建筑颇为期待的心情继续走着。
在吴哥早期建筑中,感觉画框类门厅比较少出现,而这里的画框几乎每个都能勾勒出一幅画面,在之后的吴哥建筑中大量的运用了这个设计,让原本只是简单通过的建筑部件变成了美丽的艺术品,实在是太机智聪慧了,不得不佩服当时建造施工的设计者们。
来到正殿部分直接给这一幅幅惊天动地的浮雕跪了,美得不像话,根本移不开镜头,细节处理与主体刻画都是相当的精美绝伦。
隔着门栏窥探内部主塔部分,依旧清晰可见浮雕部分的细致。这里就要科普一下女王宫的细节了。与大部分吴哥古迹不一样的是,女王宫撇弃了青砂岩,而使用了高棉特有的红土与略带桃色的石块建造,这点与其原名译“女人的城堡”十分贴服,这种色彩极为艳丽的方法,既方便运输,利于雕刻细腻的图案,而在建成风干后又异常的坚硬,千年不损。这艳丽的色泽与细腻的雕刻手法,让这里被称之为女王宫。
虽然墙面部分略有倾斜于变形,但是可以看出他们在千年之后依旧坚硬,铺满蛛丝的墙面上色彩斑驳,诉说着岁月不停的更迭却未能将其破坏的不拔。
华丽到惨绝人寰的浮雕,让人不舍得离开视线是绝对的。相对于吴哥窟的大气磅礴,这里确实如同名字一般细腻文雅。
始建于967年的女王宫,供奉湿婆神。并非当时神王罗珍陀螺达摩修筑,而是一位婆罗门名为Yajnavaraha的人动工修建,而此人也被认为是闍耶达摩五世的老师,在奠基石中记载着这位婆罗门同时是一位学者,慈善家,救助人民于病痛,冤屈与贫苦,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人。直观来看,这极为细致的浮雕真的是太过美丽。作为中心部分的建筑,内部的主塔是不允许进入的,这里被修复后保留了原本的造型原样。唯独一些守卫者的塑像由仿造品替代,原作则保留在了博物馆内。
每一座建筑都是如此的完美。前面提到的修复是在1930年由EFEO使用原位归位法对女王宫进行的修复工作,而这种首次被使用的方法在这里发挥了奇效,让它看起来如同原本未曾破坏的一样。于是这样的方法被运用到了其他的大规模修复工作上,包括巴戎寺。
在初期发现女王宫时,几乎所有的学者们都认定这精美绝伦的雕刻是吴哥末期的建筑风格,而推断出这座女王宫的建造时间或许在13-4世纪,直到发现了铭文所记载的时间,才确认了967年这个数字,而如今,依旧有人认为这个年份是指女王宫前身的某个原址,而并非是女王宫本身。看到这些浮雕时,我也惊叹于古人对于建造的技术飞跃的速度以及建筑本身绝世的美感。
前文所提到的门框,而几乎每个门框上方都拥着《罗摩耶那》史诗中的壮丽场景重现,虽然东方蒙娜丽莎美誉的经典雕刻因人群涌动无法完整拍到,但是相信我,那只是女王宫的一处不起眼的被人加以名号的浮雕而已,在女王宫之中几乎每一处的浮雕都可以被称作艺术精品,无一例外。
换个细微的角度观察这座宝塔。而这样的廊柱在最初的神牛寺便已经出现。
不得不提及的一个趣闻:1923年法国人安德鲁-马尔罗因企图盗窃女王宫主要雕像和雕刻碎片在金边被逮捕,而此人却被查尔斯戴高乐任命为文化部长重责。而这位文化部长让我一直很反胃的原因则是他令夏加尔重新绘制了巴黎歌剧院的天顶画。对于夏加尔个人是非常喜欢的,但是原作则是由设计师加尼叶亲自制定的画作,与整个歌剧院浑然一体,也与歌剧院别的厅堂画作相互辉映。这丫让大师重新绘制了超现实主义在古典的殿堂之中,也真的是可以做出盗窃行为的伪文艺青年啊。
照片信息
整体望去,这座寺庙的大小真的并没有多大,但是所蕴含的文化却大到足以让人研究百年。古寺所带给人们的虔诚之心与震撼之力便是如此。在护城河的倒影下这座美不胜收的宫殿安静的讲述着千年的故事。无论它出自何人之手,何种年代,雕刻者是男是女,这都不重要了。那雕工流畅细腻的金银丝浅浮雕,就足以让人留下不可撼动的记忆。这里是【女王宫】。
摄影作者:北京-晆时_micheal原创,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图片与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