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执念都会破碎
读一本书,读到尽头有时候会怀疑这本书读着读着不是相信,不是打通,而是突然醒悟——这是假的,之前流过来的那些美好的深刻的直达心灵的感受和感觉,都是虚无和空中楼阁,唯心的厉害,要掉到黑恶的海水里,从大堤上歪下去。
之所以没掉下去,是因为没有继续读下去,知道结局知道后来,知道整个虚妄,就不想再被骗下去,骗不了自己心里的那个清醒着的东西,如果我们不相信一个东西,那么就千万不要逼着自己去相信,就选择废弃或者自己去验证打通,要对事物保持琢磨个思考,保持质疑,保持我们的独立。如果不幸首先就被剥夺了质疑和独立,那么我们将走入地狱,从此被烈火炙烤,痛苦不堪,且没有意义,最怕没有意义——如果你只是痛苦,那么将毫无意义,一切都将毫无意义。
除非你有勇气有机缘有点点运气,出现什么事情,有了新的改观,接下来还是要自己继续打通很多的路,线索只是漏出一点活下去的可能的尾巴,长长的隧道,通向地狱以外的地方的隧道你要自己打通。
所以真的意识到真相很重要,意识到的时候就是你开始拯救自己的开始,而这个我们叫做悟。记得有个作者写:有的人终生不悟。我想我终于能知道自己的无知和脆弱,是一种幸运,自救的机会终于自己给予自己,这难能可贵。
很多时候,我们要过得朴素,有着弹性的认知,开头和过程始终连在一起思考,每一个结局都和开始去对话,整个过程反复琢磨,琢磨其中的每一个因素,如制度如人心如我们的坚持和中间的偶然,事件变得如此,要有痛定思痛的反思的勇气,要有直视真相的勇气。
读书读到最后,都会有破碎,我读到了破碎,读到了一个一个的踩空,在生活中信仰一件一件无所独立的信念,如果有什么信念承载我们的喜怒哀乐,那么,那个是不是就我们的归宿。是爱吗,我只是觉得爱越来学不可能成为一种归宿,它能包容什么,它太特殊太个人话,没有规律,所以迷人危险,所以没法解释没法被捕捉,但是,任何一个独立的个人,总是想要自己的独立不是附着不是攀附的。那么,一切的答案在哪里,溯流而上经过很多地方,是不是在童年,那时我们孱弱,但是已然独立,就在那个时候吧过于,也许更早。
生命被定义,被个体,是在不经意间,不在年龄十八岁,不在成人十六岁,不在婚姻成家,在于某一刻,我们认为自己独立的那一刻,知道自己想要喝什么的那一刻,知道自己喝什么,不是想喝什么由蓓蕾做出选择,过滤掉挑选价位和身份,走过一切意义和寓意,不是被人推荐被引导被告知,而是就是知道自己心里在想什么,知道什么会让自己觉得温暖或者清醒或者度过一段时间的那一刻,明白心里在想什么,触摸到了灵魂里的温软的存在,进而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在那一刻完成逆转,我们终于夺回了自己,在历经千万后,拿回自己,涤荡自己。
读到绿色在古代曾是间色,就是贱色,使用绿色或者欣赏绿色都被认为是人格的低配和不耻。
今天看到绿色觉得心里面很缓解,想去留住春天里的那些绿色,那样美丽。我若生活在那个古代,这份对绿色的欣赏会令我羞耻令我无比想隐藏,想压抑。因为别人的评说实在最重要。而今,不会,不会有这样的认为,首先分析,绿色是每棵树都有的颜色,那是因为叶绿素因为春天因为呼吸作用,其次,绿色是一种颜色,客观存在,随人们一口评说是不会使这种颜色变的高贵和低俗的,那样的存在就是存在,与人无关,人们因为阶层自己因为自己无知瞎说一通,最后,我从天性里喜欢绿色没有对任何人有不利的影响,我就是一种喜欢,但不会因此变得低人一等,就该受到指责和惩罚,不对。我写东西不会因此就变成坏孩子,变成别人口中不爱学习不学好的孩子,我还是我,不是被定义的什么。
破碎,也要继续下去,心里隐约觉得破碎一个内容就像我们就向前开凿一点,或许在打通,我们不会因为别人说什么就真的变成那样的存在,不是,我们的样子要被自己定义,在于已经夺回我们的人生和独立,如果没有,就继续下去。
—— 读《月童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