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杰拉·达克沃思:坚毅(一)

我认为我比普通人强的地方在于,我能注意到一些容易被他人忽略的细节,在观察方面很细致。我的勤劳程度就如我对事情的观察,以及对事实的收集能力一样强。更重要的是,我对自然科学的热爱一直都很坚定而强烈。
——达尔文
1、麦克阿瑟学者奖(MacArthur Fellowship)
当我接到获奖消息的电话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感激和惊讶,然后我想到了父亲和他对我智力潜力的即兴诊断。他没有错——我赢得麦克阿瑟学者奖,并不是因为我比其他的心理学家更聪明。不过,他对这个正确的答案(“不,她不是一个天才”)却提出了一个错误的问题:“她是一个天才吗?”
在接到获奖电话和这个消息被正式公布之间,大概有一个月的时间,除了我丈夫外,我不能将消息告诉任何人,这给了我时间去思考这种情况的讽刺之处:我这个一再被告知不是天才的女孩却获得了一个天才奖。之所以授予我这个奖项,是因为我发现,一个人最终的成就可能更多地取决于他的激情和毅力,而不是其天生的禀赋。此时,我已从一些知名大学拿到了学位,但三年级时,我的测试分数却没能让我进入资优班。我的父母都是中国移民,但他们并没告诉我要用努力工作来拯救自己。为了对抗对亚腐“多才多艺”的刻板印象,我连一个钢琴或小提琴的音符都不会演奏。
如果他仍然在倾听,我会说:“爸爸,从长远来看,坚毅也许比天赋更重要。”
经过这些年的研究,我有科学的证据来证明我的观点。更重要的是,我知道坚毅是可变的,而不是固定的,并且我从研究中得知了如何培养坚毅的品格。
2、“永不放弃”的态度
根据他年轻时参加美国空军的经验,迈克对这个谜题提出了一条线索。尽管他从军之初的训练没有西点军校这么严酷,但是也非常相似,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挑战超出了学员现有的技能水平。当时,迈克和其他队友每小时都要完成超出极限的挑战。迈克说:“在那两周里,我感到疲劳、孤独,有受挫感,真想不干了——跟我们班其他的同学一样。”
一些人确实选择了退学,但迈克没有。
让迈克无法理解的是,那些能够让人应对艰难困苦的特质几乎与天赋一点儿关系都没有。放弃训练的人极少是因为他们缺乏能力,迈克认为,关键在于他们可能缺少一种“永不放弃”的态度。
3、“有些人在事事顺利时意气风发,一旦受挫就变得颓废且崩溃”
关于成功的故事还不只这些。很多人还列举了一些成功“新星”的传闻,这些“新星”在众人的惊异声中,要么还没能发挥自己的潜力就退出了,要么对自己所做之事很快就丧失了兴趣。
显然,在失败后仍能坚持前进是相当不容易的,但这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有些人在事事顺利时意气风发,一旦受挫就变得颓废且崩溃”。但那些被描述为“高成就者”的人就真的做到了坚持到底:“有一位小伙子,他在刚开始时并不是一位很好的写手,我们曾经嘲笑他写的故事,因为他的写作实在是太笨拙、太夸张了。但是他的写作技巧变得越来越好,去年他还获得了古根海姆奖(Guggenheim)。”不仅如此,高成就者还总是在不断地追求进步:“他们从不满足,也许你认为他们应该知足了,但他们仍是自己最严厉的批评者。”由此可见,这些高成就者是毅力的典范。
4、“他们不仅有决心,还有方向”
为什么这些高成就者在面对他们的追求时能如此不屈不挠?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并没有一个能与他们的雄心相匹配的现实标准,他们永远认为自己不够好。他们各自追求着能让他们产生极大兴趣和自认为非常重要的东西,而这种追求本身,就如同获得成就一样,能够给他们带来满足感。即便他们需要做的事情很枯燥,让人有挫折感,甚至是令人痛苦的,他们也从不会想要放弃,他们的激情使他们能够忍耐。
总的来说,不论身处哪个领域,高成就者都怀有一种相当惊人的决心,这种决心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他们具备更多的韧性与勤奋;第二,他们明确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们不仅有决心,还有方向。
正是这种激情与毅力的组合使高成就者变得卓尔不群,简言之他们具备坚毅的品格。
5、“坚毅力与天赋的无关联性”
当我对常青藤联盟(Ivy Leage)的本科生做研究时,坚毅力与天赋的无关联性再次浮现出来。事实上,SAT分数与坚毅力得分呈负相关。在选取的样本中,SAT得分较高的学生比SAT得分较低的学生的坚毅力得分要略低一些。综合各项研究我获得了引领未来研究工作的重大顿悟:我们的潜力是一回事,而我们如何发挥潜力是另外一回事。
6、“成绩超出我预期的学生”
第一周,我就明显地看出,一些学生比其他同学更容易掌握数学概念。教这些有天赋的学生真是一种享受,他们是不折不扣的“快速学习者”。几乎不需要任何提示,他们就能找出一系列数学题中潜在的规律,而这些规律是其他能力较低的学生费尽心力也不易掌握的。他们在看完我在黑板上的示范例题之后便会说:“我会了!”接着,他们便能自己正确地解答出下一道题。
然而,在第一个考核期结束时,我发现有些天赋高的学生的表现并不像我期望的那样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表现得非常优秀,但是,不少有天赋的学生的成绩却很糟糕。
相反,有几个最初学习很吃力的学生的成绩却超出了我的期望值。这些“成绩超出我预期的学生”不会东玩西闹或无所事事地向窗外眺望,他们总是在认真地做笔记并向老师提问。当第一次没有学会时,他们会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尝试,有时他们会在午餐时间来到办公室和老师交流问题,有时则会在下午的选修课上寻求额外的帮助。最终,他们的努力在考核成绩上得到了体现。
7、“才能、热情与勤奋”
1869年,高尔顿发表了他的第一部有关高成就的科学研究。他收集了科学、体育、音乐、诗词、法律等众多领域中成功人士所有的传记信息。高尔顿总结说,这些顶级人物具有三大非凡之处:出众的“才能”(ability)、非凡的“热情”(zeal),以及“吃苦耐劳的能力”(the capacity for hard labor)。
在读了高尔顿著作的前50页后,达尔文写了一封信给这位表兄,表达了他对天赋被列在成功必备素质清单上的惊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改变了我原本不同的看法。”达尔文写道,“因为我一直都认为,除了傻瓜之外,人们在智商上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区别只是在于热情与勤奋。我现在仍然认为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区别。”
达尔文对成功的决定性因素的见解值得我们深思。他相信,一个人的热情与勤奋比智力上的能力更重要。
8、达尔文
总的来说,为达尔文撰写传记的作家都没有渲染过达尔文拥有超自然的智慧。达尔文当然很聪明,但洞察力并不会像闪电那样让他灵光乍现。从某种意义上讲,他是一个埋头苦干的人。达尔文的自传也证实了这个观点:“我并不像某些聪明的人那样,有非常快的领悟力。”他承认,“我对冗长且纯抽象思维的理解能力比较有限。”他自认为不能成为一位很好的数学家或哲学家,而且他的记忆力也欠佳:“我对某个日期或者某行诗词的记忆从来不会超过几天时间。”
也许是达尔文太过谦虚了,但他也会夸奖自己的观察能力,以及运用这些能力来理解自然法则的勤勉程度:“我认为我比普通人强的地方在于,我能注意到一些容易被他人忽略的细节,在观察方面很细致。我的勤劳程度就如我对事情的观察,以及对事实的收集能力一样强。更重要的是,我对自然科学的热爱一直都很坚定而强烈。”
9、“一个对问题不断思考的人”
一位传记作家把达尔文描述成一个对问题不断思考的人,当其他人早已转向新的、更容易解决的问题时,他还在持续地思考同一个问题。
人们通常对自己无法回答的问题的反应是:“我稍后再考虑。”然后,人们就会把这件事情忘得一干二净。但对达尔文来说,他会下意识地使自己不去做这种半主动式的遗忘,他会将所有的这些问题放在大脑的后台运行,随时等待着新的相应信息的到来。
10、“需要证明自己比其他人都聪明”
我们既不能把安然的崩塌怪罪于员工过度聪明,也不能怪罪其缺乏坚毅的品格。但是,格拉德威尔极具说服力地表示,安然员工需要证明自己比其他人都聪明,这种要求在不经意间促成了一种自恋的企业文化,在这种氛围中,大量员工一方面极其自命不凡,另一方面又有着深深的不安全感,因此他们需要不断地自我炫耀。这种文化怂恿了员工短期的表现,压抑了他们长期的学习与成长。
安然破产后,类似的观点也出现在一部被贴切地命名为《房间中最聪明的人》(The Smartest Guys in the Room)的纪录片中。在安然最辉煌的时期,其首席执行官杰夫·斯基林曾是麦肯锡公司的咨询顾问,此人极具才智,但傲慢自负。斯基林为安然建立了一套表现评估系统,每年都会对员工进行评估,并且当场解雇业绩最低的那15%的员工。换句话说,不管你的实际表现水平如何,只要你和别人比起来更差,你就会被炒鱿鱼。在安然内部,这种做法被称为“排队定去留”(Rank–and–Yank)。斯基林认为,这是该公司最重要的策略之一;但最终,它可能也促成一个奖赏欺诈、有碍诚实的工作环境。
11、过分注重天赋的问题
天赋是个坏东西吗?我们都有同等的天赋吗?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有能力很快地掌握一门技能显然是一件好事,而且,总有一些人会比另外一些人更强。
既然如此,为什么说偏袒天才而非奋斗者是不好的呢?为什么我们不应该在孩子们只有七八岁的时候,就把他们分为极少一部分“有天资的”和绝大多数“天资平庸的”两类呢?那些所谓的“才能秀”究竟有何危害之处呢?
在我看来,过分注重天赋之所以有害,最大的原因就是,当我们把关注之光都聚焦在天赋上时,我们就有可能将其他一切都忽略在了阴影里。我们在不经意间就会发出信号:其他的一些品质,如坚毅,并不像它们在现实中表现得那么重要。
12、“对天赋的测试很糟糕”
和斯科特的经历一样,我小时候也曾做过智力测验,并同样因为“不够聪明”而不能进入资优班。不知是什么原因——或许是某位老师要求对我进行重新测试,第二年我被重新评估了一次,并且达到了标准。我想你可以说,我的天资处于边缘区。
对这类故事的一种解读是:天赋本身是件好事,但对天赋的测试很糟糕。是的,有一种观点认为,对天赋的测试以及心理学研究中的其他测试,包括对坚毅的测试,都是极不完善的。
但另一种结论是,对天赋的关注会将我们的注意力从一些至少与天赋同等重要的品质上转移开来,这种主要的品质就是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