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500字

读《错不在我》

2014-11-21  本文已影响70人  忧郁的鱿鱼

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从小就学过这些成语,但是很多时候自己就成了其中的主角。人是复杂的动物,不是巴甫洛夫那只实验的狗。承认错误是一件比较难受的事情,于是会就有种种辩护,那是下意识的。

在我眼里,没有绝对的伪君子,欺骗他人又立马回归自己,一个人能在两种完全不同的的模式里自由切换,本身就是令人惊奇的,那得有多强大的心理素质。更大的可能或许是,假话说得多了,自己也信了。心理上的落差(认知失调)出现之后,我们如何  一般人都会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自己的认知是正确的,但是当事实的真相与我们的内心期望背道而驰,人们会选择无视,乃至想尽办法为之辩解。大麻为毒品不可碰,这样的常识本来没有问题。一般人也会有这样的想法:我是有独立判断力的人(我不会被骗),我喜欢一个偶像,但是偶像吸毒了。当这两种认知产生矛盾,自我辩护的机制就会起作用。并且,投入的成本越大,越会有辩护的冲动。承认自己的错误是痛苦的,自我麻醉和辩护(自欺)则能带来心理上的种种安慰,何乐不为?于是种种洗地的言论就层出不穷,低级点的,直接就呼吁毒品合法化,比如某些地方的脑残说说和微博。高级点的,找出来一篇学术论文,想用数据证明大麻的毒性低。只是故意对文章进行删减,隐去种种特定条件,丢给你一句斩钉截铁的缺失条件的结论。说到底,越聪明的人越会自欺。

天下大乱的时候,王莽仍然在克己复礼,想着先王之道。

唐太宗一边嘲笑着秦皇汉武追求长生,一边吃着丹药。

哀鸿遍野,饿殍当地,冤假错案频出的时候,每日说的仍是实事求是。

选择性的记忆不断强化,到了最后,这些经过选择的就会成为真相,即便只是眼中的真相。而偏见一旦形成,则会主动对相反的东西无视,捕风捉影地寻找证据,无论真假。如此循环着。

开弓没有回头箭,不知对错与否的情况下,选择一个理由让自己走下去,也对另外一条未选择的路产生了一点偏见(因为没选,也不愿有后悔的理由)。时间愈久,偏见愈深。强烈的负面情绪是不方便直接发泄的,这时候道德往往成为最好的理由。我们遵循一些动物本能去处理情绪——简单、痛快、报复、暴力……唯一有别于动物的是我们会给自己披上一件道德的外衣。

或许有些积极的意义,付出的成本越高,弥补失衡需求的动力越大。越难得到的越在意,也越珍惜。有心之人必懂。

当局者迷,絮絮叨叨说了这么多,可是未必有用。韩寒最近有句说烂的话:听过那么多的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写了半天,可能仍然完全用不上。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