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藏大义,怀揣人民,用手中的笔书写乾坤
文/萧寒晨夕
一
2021年12月14日,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隆重开幕。
这是个特殊的日子,值得所有为了文学发展而默默奋斗在一线的每一位文学创作者和文字爱好者关注和纪念。
过去72年作协的发展史,如同中国近现代以来的改革变迁史,充满了曲折,但更催人奋进。
2016年11月30日,习主席出席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的致辞,至今振聋发聩、睿智高远,为每一位奋斗在文学与艺术创作之路上的人们,指明了新时代下前进的方向和目标:
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广大文艺工作者,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前进号角,把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中,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广大文艺工作者,努力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
如今,当我以一个写作者的身份,混迹在文字创作的路上,再读习主席的这番话,如同久旱逢甘霖,一下子打开了自己创作的视野和胸怀。
作为一个文字创作者,就应该有如同天地般广阔的胸襟,如山海一样博大的品质。心中装着人民,就是要深入到生活的实践当中去,深入探索各人群百姓的生活,把人类最精华最璀璨的精神财富与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用自己手中的笔细致而真实地表达出来,讲好中国故事,引导更多的人,寻找到生活的意义与奋斗的荣光。
为此,我特意去查了“文艺工作者”这个概念,百度上的解释非常简单,即:“从事文学和艺术方面工作的人”。
对照这个定义,我们不难看出,从事文学创作的人,不管是哪一种文学形式,都可归入到“文艺工作者”这一行列。那么,对于自己的创作身份,我也便毫不掩饰地为自己贴了一个标签——“准文艺创作者”。
为什么要加个“准”字,有两层原因:一是,我还远远没有达到文艺工作者的水准,离那些金字塔尖的文学大师有着截止目前无法企及的距离;二是,虽然我还是个默默无闻的写作者,但是这丝毫不会影响我向文艺创作者靠拢的决心,相信有朝一日,我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理想中的目标,一切只是时间问题。
于是,当我有了这样的自我定位,我忽然觉得,写文章不再是一件和别人无关的事情,也不再是一件随心所欲自娱自嗨的事情,更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了。
当文学创作没有背负责任和使命的时候,你可能会写出好的文章,甚至是脍炙人口让大众喜闻乐见又传播甚广的作品 。但是,大部分情况下,我相信更多优秀的创作者或者说作家,其写作一定是带有某种使命感在里面的,即便是最初没有,但随着写作的深入,也会慢慢有的。
一部作品的呈现,不是读完了就激烈讨论一下,然后就没有下文了,而是应该经得起时间的沉淀。经典的作品,永远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上上之作,而这些作品,也一定是倾注了作者大量的心血和期望。
一部好的作品也一定是,或反应历史或现实当中的问题,警醒人们应该注意或堤防某方面的毒瘤或者危险,提前预警到某些环节、机制、组织等方面的问题,及时规避不必要的损失,或者通过过去的经验教训让人们懂得吃一堑长一智,通过历史,匡正当下和未来。
亦或者是歌颂时代楷模,颂扬社会上具有光辉人格的人物事迹,或者一个群体无私奉献的经历,或者通过一些平凡人物的故事和个人特性,来反应社会的正义与光明,反应生活的实质,传递正能量,激发更多的人投身社会实践或创造。
还有一种,就是通过比较玄幻的手法,穿梭于未来,穿越至过去,通过想象,提供改造这个世界的方法、视角或思路,比如科幻创作、穿越作品等,都可归为此类。这一类作品看似和现在关联不是很大,但却在文学创作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文学写作,不仅要写实,还要写虚,不仅要有求真务实的创作态度和能力,还要有勇闯未知世界的胆魄和气量。
文学,就是要能够在务真和务虚之间自由切换,凝聚大批有志于文学创作的人才,越多的人去参与文学创作, 便能越多的囊括世间所有的故事和人物,能够写尽人世繁华,也能够诉尽人间衷肠。
二
毛主席曾经说过:“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作世界历史的动力。”
这句话,如同是一剂强心针,注入文学创作的领地。又如同广袤无边的大海上一座标志性的灯塔,指引着众多文学创作者,不忘初心,始终把人民放在心里最重要的位置,也只有心中装着人民,才能够从人民的身上发掘出更多感天动地的故事,才能够通过人民的创造谱写出一曲撼动古今的篇章。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忽然觉得,其实写作的素材很广,能写的故事很多。
想起自己最初开始写作的那些日子,曾经为了找文章素材,我真的是绞尽脑汁依然会觉得写文困难。那个时候最大的问题,不是不会写,而是根本不知道写什么,看不到题材,找不到可写的东西。
殊不知,能写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大千世界,人人故事可写,人人可被歌颂,人人都可成为你笔下的人物,只要掌握了一定的艺术创作手法,就不怕没东西写。
但那个时候,我的眼界实在太小,对于自己眼前的一切,熟视无睹,于是,连续日更了十多天后便觉得整个人被掏空,根本坚持不下去。
后来,经过几次重新起步,每一次都比上一次坚持的时间久,最长的一次连续写了100天,之后便又痛苦地结束了更文。此后,沉寂了一年多的时间,我又踏上了新的写作征程。
当我写得越多,我越发现:写文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是一件让灵魂得到升华的过程。写文章,不仅是借由别人的生活,创造笔下的人物,更是对自我的反思。这层对自我的反思,写得越多,反思得越多,提升得也越快。
由此,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仅发生了变化,解决问题的途径也多了,为人处世更加豁达了,那些曾经的小家子气和不好的习惯、特性等,随着写作的慢慢深入,也在一点点的被摒弃。
所以说,写作,不仅仅是造福时代的事,也是自我度化的过程。
而一旦这种自我修炼开始渐入佳境,反过来会更加促进对文学创作的理解,作者整个人的胸怀、眼界、思维发生了变化,文学作品所呈现的手法、框架和境界也会随之变得更加真实、宏大而卓远。
如此一来,讲好中国故事,说好百姓之言,不仅是自然而然地会成为使命所在,更是创作者乐趣所在。当使命与乐趣合二为一的时候,便不愁写不出脍炙人口、流芳百世的经典之作。
三
我在网上看到一个网友,写了一段关于文艺工作者的留言。他说:“做艺术文艺工作的人,不要光想着自己的利益,不要光想着钱!要为中国的伟大复兴梦做点贡献!”
这位网友的觉悟让我敬佩。
文艺工作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人民的代表,他们用手中的笔和自己的情感、演技等众多形式,表达、讲述或者演绎着人间故事,无论大故事还是小故事,他们如同是桥梁和纽带,链接着艺术和百姓,通过文艺的形式让更多的人找到生活的意义与价值,找到奋斗的方向与目标。
如果从事文艺创作的人,他们一心只求物质财富而忽略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把百姓的夙愿和诉求抛诸脑后,那其写出来的作品,也大抵是脱离群众的。
没有了群众根基的文学创作就失去了传播的价值,没有了灵魂的艺术就很难得到群众的广泛认同与共鸣。
人们广为熟知的青年演员胡歌,德才兼备,在演艺界被公认为拥有“三高”的人,即颜值高、智商高、情商高。曾经在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舞台,他一举夺得影帝桂冠。而他当晚在领奖台上的发言致辞,得到了影视内外各方的夸赞,值得所有文艺工作者学习和借鉴。
他说:“说句心里话,我觉得我今天可以拿到这个奖,并不是因为我的演技有多好,我觉得是因为,我很幸运,我可能比更多的人更早地知道,演员应该是怎么样的。”
他在台上提到曾经和自己拍摄《射雕英雄传》的林依晨时,对林依晨曾经告诉他的两句话大加赞赏和肯定:演戏是一个探索人性的过程;林依晨是用生命在演戏。他说他会把这两句话记住一辈子。
面对同样进入影帝候选人的对手李雪健老师,胡歌诚恳地说道:
“昨天,我非常有幸和李雪健老师同一班飞机,来到了长沙,李雪健老师德高望重,这么高的年龄,他只带了一个随行人员,我很惭愧,我带了三个,而且体型都非常的壮硕。所以我觉得今天这个奖杯拿在我的手里,他并不代表我到了一个多高的高度,而是代表了我刚刚上路。这是一条创新之路,也是一条传承之路,艺术是需要创新的,但是,追求艺术、敬业的精神,是需要传承的。”
说完,胡歌走下台,到李雪健老师的身旁双手合十鞠躬,并对李雪健老师说了一句“受之有愧”。
胡歌的诚恳与谦虚,谈吐与修养,无不让在场的所有人和电视机前、网络另一头的广大观众和群众叹服。也许,艺术探索,就是需要这样的品格。胡歌的成绩有目共睹,他演绎的影视剧无不被人称好。
一个好的演员,更能演绎好一部好的作品,而一部好的作品,更需要一个好的创作者,这创作者,不仅包括影视、戏剧工作者,也包括文学写作者,还有其他从事文艺创作的人员。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奠基者之一的鲁迅,始终秉持着书写百姓故事、与社会的黑暗誓死抵抗的写作精神。
与其说,他弃医从文,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文学,不如说,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绝然,是以气吞山河之势替老百姓在这国破家亡的时代发出的最有力的呐喊,他奉献的不仅是自己的一生,更是将他笔下对时代的记录与对黑暗的反抗刻进了历史,让人们永远铭记中华民族曾经那些不堪回首的过往,把旧制的腐朽与新文明的不朽同时载入了历史,警醒后人,也激发后人。
因为鲁迅,深入生活,深入人民,有民族大义,有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胆魄,他的文章,才更尖锐更有力量,更能指出时代的弊端,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与共鸣。但同时,鲁迅的文章并不是只提问题不解决问题,反而,在鲁迅的文章中,更多的时候,是给人以希望以精神的寄托。
鲁迅曾经有一句话,一直从高中时期就激励着我。
即:“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
每当我陷入学习或生活的泥沼,面对疑惑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和前进的动力时,我便会想起鲁迅的这句话,也许当下的黑暗,并不是终结一切的恶魔,希望一定是存在于未来的某个时刻,只要我们心存理想,只要我们足够坚持,就一定能够冲破黑暗,迎来黎明的曙光。
这只是鲁迅这样一个伟大的作家,深刻地启发和影响一个人的小小案例,事实上,受到鲁迅文学作品影响和改变的人数不胜数。不仅是鲁迅,还有更多的作家,他们的作品,让无数人摆脱了生活的困顿,找回了生活的勇气与活着的意义。
四
每一个文学创作者,就如同是天上的一颗颗星星,他们虽然看起来比较遥远,但是,只要你抬头,总能看得到,即使被乌云遮蔽,也只能是一时的,黑暗永远遮盖不了漫天的光芒,希望是永恒的存在。
文字的价值和作用,便是最大可能地让人们抬头看,并始终相信天上的星就是胸中的光,没有任何事物可以将其遮挡和淹没。
钱学森说:“我们不仅要有科学技术,还要有文化艺术”。相信钱老的这句话,离不开与他相伴一生的妻子蒋英的影响。
作为蒋百里的女儿,中国女声乐教育家和女高音歌唱家,蒋英为了支持钱学森的事业,对自己的歌唱事业做了让步,蒋英曾经说过:“中国可以没有蒋英,但不能没有钱学森”。
回顾那个特殊的年代,我对蒋英的这句话深表认同,但更对蒋英的深明大义表示无限地赞赏和崇拜。蒋英如此开阔深厚而又志存高远的境界,让所有人敬服,正是有了艺术的熏陶,蒋英的一生才如此凌然大义,牺牲小我,成全大我。可以说,钱学森“两弹一星”之父的荣誉背后,少不了蒋英的牺牲和奉献。
也许,这便是钱学森说那句意味深长的话的初衷吧!
所以,“艺术对人的塑造”本身就是深远的,这种艺术,包括文学、美术、戏剧、音乐、影视等。而如何通过文艺创作来影响现世、启迪未来,则是每一位文艺工作者应该深刻思考的话题。
作为我个人,虽然还称不上文艺工作者,但是对于艺术的追求,对于文学的追求,却从未改变,也从未止步,未来,对于文字创作的执着将更加坚定。
地球村,70多亿人,14亿中国人,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关于悲伤与欢乐,关于牺牲与传承,关于崇高与丑恶,从来都没有断过。文字,是上天赐予人类最伟大的发明,通过它,我们可以串联整个中国,甚至整个世界,串联时间里来过的所有人和发生的任何事。
的确,这个世界,不缺乏故事,也不缺乏实践,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和创造史诗的雄心。谁能胸藏大义,肩负起历史重任,并把人民始终放在心底,谁就能书写乾坤,做一个真正记录历史、创造历史也被历史记录的人。
一个人,一生总该有一些事情,是自己认为一定要去做的,也是虔诚地笃定必须去做的事。这件事,不仅关乎自己,关乎他人,更关乎过去、现在和未来。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写完这篇文章,我忽然觉得自己如同蚍蜉撼树不自量力,请文友们原谅我的“狂妄”之言。其实,我始终是那个脚踏实地、默默耕耘的文字爱好者,只是正逢作协重要历史时刻,胸中有感,便写就了此文,只是想表达我对文字的热爱。我自己是很清楚自己的能力的。)
后附中国作家协会相关知识(该知识来源于公众号“文艺报1949”2021年12月12日的文章《带你5分钟了解“作代会”》):
什么是“作代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2021年12月14日-17日在北京举行。五年一届的作代会,是全国文学界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盛会。来自全国各地、各团体会员单位以及各行业的作家及文学工作者汇聚一堂,共话文学发展。
中国作家协会简介:中国作家协会(简称中国作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各民族作家自愿结合的专业性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作家、文学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繁荣文学事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社会力量。
名称更迭:1949年成立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1953年更名为中国作家协会。